在百望山的黄栌树上发现了他,他还吃什么东西啊?该怎样饲养啊?/

热心网友

天蚕(Antheraea yamama1)又名"日本柞蚕"、 "山蚕",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天蚕蛾科、天蚕种。它是一种生活在天然柞林中吐丝作茧的一化生四眠五龄完全变态的昆虫,以卵越冬。幼虫的形态与柞蚕酷似,只能从柞蚕幼虫头部有黑斑,而天蚕没有黑斑这一点来加以区别。天蚕的幼虫体呈绿色,多瘤状突起,被刚毛,食山毛榉科栎属树叶上的野蚕,属于蚕的家族中一个成员,它适于生长在气温较温暖而半湿润的地区,但也能适应寒冷气候,能在北纬44度以北寒冷地带自然生息。主要产于中国、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乌苏里等地区。年产量只有数十公斤,这也是它身价百倍的原因所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天蚕是该省一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我国天蚕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此外,在长江以南直至亚热带地区的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也有少量分布。在河南省商城县境内发现的一种名叫龙载天蚕,吐彩丝,有绿、黄、白、红、褐等5种颜色,为多层结彩,纤维细度为1。39tex(12。04旦),干断裂伸长达45%左右。 天蚕在野生环境中,一般于5月孵化,7月营茧,化蛹后的20天羽化交尾产卵,以卵越冬。由于受到蚕蝇和天敌伯劳鸟的侵害,无论是野生或是人工放养的天蚕,存活饲养都有一定的难度。我国从事农业、林业、生物和昆虫学研究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协作攻关,经过多年的筚路蓝缕,精心研究,不仅摸清了天蚕的习性和生理结构,而且摸索出一系列的繁殖和饲养方法,并于1988年成功地将天蚕引人江南落户,从此由以往单靠收集野生天蚕茧的阶段跨入了人工饲育的崭新阶段,为我国发展天蚕的饲养业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