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通常所说的精神障碍是由生物、遗传、心理、环境等因素引起的心理或行为障碍,包括神经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神经衰弱,癔症,疑病症等)、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和躁狂抑郁症等)、大脑损害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癫痫性精神障碍、中毒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以及人格障碍等。1、适应性反应 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变化、成绩的波动、交往范围的变化等,使青少年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例如,从中学进入大学,环境变了,从家庭生活转为集体生活,学习要靠自己,生活要自理,社交范围扩大,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就可能出现种种苦恼、烦躁、彷徨、失望等反应。2、抑郁、焦虑 这是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青少年主要因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受挫而产生抑郁、焦虑。如自尊心受损、学习成绩不佳、人际关系紧张等。表现为悲观失望、情绪低落、内心痛苦等。3、恐惧 即在不应害怕时却时刻处于莫名其妙的胆怯中,主要因为学习长期紧张,竞争激烈,表现为心跳加速、脸红或苍白、智力水平下降、记忆力衰退、情绪起伏多变等。4、自卑 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做过低评价,其实质是自我贬低,表现为自信心不足、缩手缩脚、胆小怕事、性情孤独,对前途茫然而失望。5、猜疑 对客观事物无根据地怀疑,表现为敏感、多心,易把周围的一切与自己相联系,过多地做悲观的预测,常为小事而耿耿于怀。6、人际敏感 与人相处谨小慎微,患得患失,表现为多疑多虑,坚信人心难测而孤僻封闭。7、单相思 自己在心里树立起爱恋的对象,产生过分激动的情绪,表现为念念不忘、神魂颠倒、精神萎靡、不能自持。8、自杀 这是一种最严重的心理障碍后果,多因学习、名誉、恋爱、理想等受挫,为了求得解脱,回避现实,或为了抗争而以死相对。自杀者多有情绪不稳、自卑、敏感、执拗、脆弱的性格特点,是一种反社会的极端行为,是怯懦胆小者的生活选择,因此,是一种不可取的行为。三比三看辨异常   一是纵比:把他的现在与过去比。若现在一反常态、与过去判若两人,则提示他现在的心理活动可能不正常了。  二是横比:把他本人与他人比。即他的言行举止若明显异于众人,而且离奇古怪,则提示其心理可能不正常。  三是社会比:就是用当时当地的习俗和规范进行衡量。装束服饰大众化、言行举止的规范化是心理正常的表现之一。  一看其行为是否符合客观现实:异常的心理活动往往对客观现实进行歪曲。如某人常诉说有人在背后说他坏话,常听到有人在窗外议论他,而调查却毫无根据。  二看其是否有不可理喻的行为表现:毫无动机和目的的行为表现往往意味着心理异常。如毫无缘故地把人打死,则可能是因意识障碍或受幻觉、妄想等病态的支配。  三看其整个精神活动是否协调统一:如正常人听到一个令人高兴的好消息时,内心就会产生愉快的体验,同时也会流露出来。而本来值得高兴的事,其内心却感到痛苦而悲伤、哭泣,或常常毫无原因地独自发笑,整个心理活动彼此分裂,则是不正常的表现。

热心网友

和我们这些正常人差不多。要知道,你不成为白痴,因为你的扁桃体里面有一个硬币大小的碘物质,假如一位医生切开你的扁桃体,拿出那块碘,你就要进精神病院了。你可以买一杯碘酒,这可就是让你和精神病院隔离的东西。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