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益处和坏处?

热心网友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又名益智、蜜脾、桂圆。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7月至10月果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取肉去核晒至干爽不粘。龙眼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法定药物,理想的补品。 中医认为,龙眼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宁神、健脾止泻、利尿消肿等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症。 本草汇言》说,龙眼“甘温而润,恐有滞气,如胃热有痰有火者;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又非所宜”。《药品化义》说,龙眼“甘甜助火,亦能作痛,若心肺火盛,中满呕吐及气膈郁结者,皆宜忌用”,所谓“胃热有痰有火者,”指的是痰热咳嗽,症见咳嗽多痰,痰黄而稠,或有臭味,甚则气怠,以及高热、口干、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等。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症有上述证候者,应忌食龙眼肉。所谓“肺受风热,咳嗽有痰有血者,”是指素体阴虚,复感风热,在前述的阴虚咳嗽症状之外,兼见咽痛、恶风发热、头痛等表证 。凡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见到此种证候,亦应忌食龙跟肉。此外,凡是中满气壅,肠滑泄泻及风寒感冒、消化不哀、舌苔厚腻者,均应忌食龙眼肉。 早在汉朝时期,龙眼就已作为药用。李时珍说:“龙眼大补”,“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日用本草》:“益智宁心。”《得配本草》认为:龙眼“益脾胃,葆心血,润五脏,治怔忡。”《泉州本草》认为:龙眼“壮阳益气,补脾胃。”《药品化义》)曰:“桂圆,大补阴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归脾汤同莲肉、芡实以补脾阴,使脾旺统血归经。如神思劳倦,心经血少,以此助生地、麦冬补养心血。又筋骨过劳,肝脏空虚,以此佐熟地、当归,滋肝补血。”至今,龙眼仍然是一味补血安神的重要药物。 据现代研究,龙眼鲜食,味甜美爽口,且营养价值甚高,富含高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C、钙、磷、铁、酒石酸、腺膘呤等,其中尤以含维生素P量多,对中老年人而言,有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和脆性的作用。 国外在研究龙眼时发现其含有一种活性成分有抗衰老的作用。这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所言龙眼有轻身不老之说相吻合。故此有人认为龙眼是具有较好开发潜质的抗衰老食品。 日本大阪中医研究所曾对800多种天然食、药物进行抗癌试验,发现龙眼肉的水浸液对子宫颈癌细胞有九成以上的抑制率。 龙眼所含糖分量很高,为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故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龙眼是很有补益作用;妇女产后,龙眼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因含铁及维生素B2很丰富,可以减轻子宫收缩及宫体下垂感。对于妇女产后、体虚乏力、贫血等,则可用龙眼肉加入当归、枸杞、红枣(去核)数颗炖鸡。或每日食用龙眼肉煮鸡蛋,可活血调经,促进体力恢复。 龙眼除可以直接嚼服、水煎服用外,也可制成果羹、浸酒,还可与白沙糖共同熬成膏剂服用。 但是,脾胃有痰火及湿滞停饮、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者忌服。孕妇,尤其妊娠早期,则不宜服用龙眼肉,以防胎动及早产等。此外,因其葡萄糖含量较高,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服。 新鲜的龙眼,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进食时要注意切不可吃未熟透的龙眼,因容易引起哮喘病。龙眼肉作为食疗品每次食用量以干品6克为宜。小偏方 脾虚泄泻:龙眼干14粒,生姜3片,煎汤服(《泉州本草》)。 产后浮肿:龙眼干、生姜、大枣,煎汤服(《泉州本草》)。 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虚烦不眠:龙眼干15克,粳米60克,莲子10克,芡实15克,加水煮粥,并加白糖少许(《食疗粥谱》)。 贫血、神经衰弱、心悸怔忡、自汗盗汗:龙眼肉4至6枚和莲子、芡实等,加水炖汤于睡前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大补气血:以剥好龙眼肉,盛竹筒式瓷碗内,每次一两,加入白糖3克,素体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参片3克,碗口罩以丝绵一层,日日于饭锅上蒸之(《随息居饮食谱》玉灵膏)。 温补脾胃,助精神:龙眼肉不拘多少,上好烧酒内浸百日,常饮数杯(《万氏家抄方》龙眼酒)。。

热心网友

能养血宁心安神,用于产后或失血后虚弱,失眠.适量吃有好处,过多食用会生内火,导致食欲不振,易生疔疖,内心烦懑.舌苔太厚的人不宜吃.

热心网友

龙眼别名桂圆。早在汉朝时期,龙眼就已作为药用。中医认为其性味归经:甘、温。归心、脾经。有滋补强体,补心安神、养血壮阳,益脾开胃,润肤美容的功效。用于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贫血、健忘、神经衰弱、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 龙眼含有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索等营养成分,所以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尤其是糖分的含量很高,并有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萄萄糖,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龙眼很有补益;妇女产后,龙眼也是重要的调补食品。民间用龙眼肉9克、花生米15克煎汤;或用龙眼肉6克、莲子15克、糯米30克熬粥,早晚各吃一次,均有补益的功效。 因思虑过度,引起失眠多梦、健忘、心慌心跳、头晕、乏力、胃口不好等症状,中医认为是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治疗的方法是补益心脾,龙眼恰好具有这种功效,治疗心脾两虚的著名方剂归脾九,其中就有龙眼肉的一功。用龙眼肉30克煎水服,治疗神经性心悸有效。民间用龙眼肉9克、酸枣仁9克、芡实15克煎水,睡前服,用于治疗失眠症,也有较好效果■龙眼  中医认为:晒干后的龙眼肉,又称桂圆肉,能保心安神、养血健脾,对于气血及心脾虚弱的人士,尤为适合。若湿重、胃腹胀满,以及感冒的朋友,便应少吃,否则会导致气滞及脾胃不适,以及加重感冒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