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水晶最主要的成份就是二氧化硅 (Sio2) ,而硅 (Silica) 也是占地球地壳组成成份约 65% 以上的最主要矿物;水晶的硬度介于玻璃和钻石之间。   水晶的生长环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通常,在人为控制的理想环境当中,即是物理、化学条件都符合上述条件的状况下,水晶的生长速度约是每天0。8 mm。这也是许多人造水晶的实验室、工厂的标准生产速度。由此所培养出来的水晶,就是所谓的“人造水晶” (Synthetic Quartz) ,通常多切割为芯片 (Chips) 供作电子、计算机、通讯工业用途;也有人称为“养晶” (Cultivated Quartz, Cultured Quatrtz) ,虽是使用不同的名词,其实讲的是相同的东西。 一般,工业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约需三公分左右,即30mm,需要约40天左右的时间来成长;若要供作珠宝业来磨成10cm以上的水晶球,通常约需120~180天也就够了。但是,这都是在人为控制下最理想的环境中,才有可能有这种速度。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没有这幺乐观,因为原料、水质、温度、压力等等的条件一直在变化当中,很难得达到理想状况,通常都需要数万倍、或是数百万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成长。这也是为什么“地质年龄”动辄以“百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之所以珍贵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