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地震预报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在是各个国家的 难题。  尽管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但是地震工作者根据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形成了一定的地震预报体系,当然这种体系并不十分有效,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前的预报主要建立在理论计算和前兆观测的基础上。一、地震学指标计算:这种预报方法是以一定的空间和范围内发生的地震事件为基础,根据数学理论(如概率和统计)进行归纳和推理,提取预报效果比较好的数学指标,以此判断未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即“以震报震”。二、前兆观测:根据地震前兆监测设施所提供的资料,经过一定的处理,提取异常,预报地震。常见的前兆监测设施有:地下水(水位、水质、水温)观测、地形变观测、地电场观测等。三、宏观异常:地震前往往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如冬天果树开花、冬眠的动物苏醒、禽畜无缘无故惊慌等等。这些现象称为宏观异常。大面积、短时间内大量出现这类异常,是最准确的地震来临的信号。相信随着地震科普知识和通讯设施的不断普及,利用宏观异常预报地震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具体情况望你参考《中国地震网》 。

热心网友

地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