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我们先看看豆腐制作的关键工序:点卤要使胶体溶液变成豆腐,必须点卤。点卤用盐卤或石膏,盐卤主要含氯化镁,石膏是硫酸钙,它们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再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豆腐、豆腐脑就是凝聚的豆类蛋白质。我们喝豆浆,有时就在重复这个豆腐制作过程哩。有人爱喝甜浆。往豆浆里加一匙白糖,豆浆没有什么变化。有人爱喝咸浆。在豆浆里倒些酱油或者加点盐,不多会儿,碗里就出现了白花花的豆腐脑。酱油里有盐,盐和盐卤性质相近,也能破坏豆浆的胶体状态,使蛋白质凝聚。这不和做豆腐的情形一样吗?关键是氯化镁和硫酸钙等盐类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聚集到一块,成了豆腐脑。再去掉水就是豆腐了。食用碱一般是小苏打NaHCO3。 食用纯碱Na2CO3。食用烧碱NaOH(食用添加剂氢氧化钠)当煮豆腐时,加入食用碱后,碱跟盐反应:碱+盐─→新碱+新盐原来使蛋白质凝聚的盐类没有了,也就破坏了原来的蛋白质凝聚。生成的新盐大多发生沉淀,不能不能使蛋白质凝聚。这就是为什么煮豆腐时,加入食用碱后豆腐会化开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