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安,请教怎样才能买到罗兰·巴特的《流行体系》、《神话学》、《符号帝国》? 我特急需!!请大家帮忙!!我把分全给了。
热心网友
中国图书网: 与罗兰·巴特无关作者:一丁 --一个不可思议的译本《神话--大众文化诠释》 前几天,我在"中华图书网"上发现了这本书和《S/Z》,于是兴致冲冲地买了下来。巴特在中国文学界的热潮不退,大部分重要的作品都已经移译过来,我作为一个法国文学的研究者自然感到非常欣慰。 最初,我是躺在床上读这本书的,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这本书不属于艰涩难懂的类型,应该适合做我的枕边书。可是读的时候就感觉不大容易,跳跃性太强,很多地方含含糊糊就过去了。我想,也许是我的悟性太差,不适应巴特那样灵活的文笔。 过了两天,我去图书馆,正好发现有法文版的Mytologies,于是就借回来和中文本对照着看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随便挑了《肥皂粉和清洁剂》这一篇文章(第33-35页),两者一对照,终于发现我为什么看不懂了,这个译本确实有些不可思议。记得以前我的老师车槿山教授跟我说,有些翻译错得到了这样的地步,几乎没有多少地方翻对的,如果要说统计的话,只能统计正确的地方而无法计算错误的,我当时还只是刚刚考上了硕士生,感觉到出一本书还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听了之后,半信半疑。可眼下这本书无疑证明了这一类翻译的存在,在我所对照的这一篇文章中,只有一句话没有明显的错误,其余的地方可以说译者根本就读不懂原文。 例如:把mineur(矿工)翻译成儿童,虽然这个词也有未成年人的意思,但是放到句子中就很清楚:"……可以避免矿工染患矽肺",受到矽肺威胁的当然是矿工而不是随便哪一个"儿童"。把作用(action)翻译成"使用",把布料(linge)翻译成亚麻,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如果说这些错误不会使人从根本上误解巴特的意思,那么有些错误则会把巴特的意思完全颠倒过来,可是巴特已经仙去,难以为自己辩护了。 在34页有这样一句话,"'Persil'漂白剂,它的优点在于其结果佐证(应当译为:显明的成效,暂且不管它);它运用了虚荣、一种关心外表的社会价值,提出两种物体的比较,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自然"。这里的自然原文是blanc(白、洁白),译者把blanc译为自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按理说,他不会不认识这个词,也许是想搞所谓的"意译"或者"活译"吧,可惜他没有读懂原文,这一活就不知道活到哪里去了,恰好颠倒了巴特的愿意。实际上,巴特在这里想说,Persil的广告把自己的形象体现为外表的洁白洁净,而Omo则主要体现在清除污垢的过程上("它将消费者牵涉进一种质料的经验模式,使他成为一种解放行动的同伴,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受惠者"),实际上,如果把自然这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以Omo为代表的肥皂粉倒还差不太多,可是用在Persil身上,读不懂也就不奇怪了。 这篇译文中有些错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比如把plan翻译成行星(planète),把我们天天都能见到的联合利华托拉斯(trust)变成了英荷信托公司,这样的翻译如果不是想象力极其丰富的译者是做不到的。遗憾的是这些想象和这本书都与罗兰·巴特无关,虽然封面上有他的头像。 (《神话--大众文化诠释》,罗兰·巴特著,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