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政府之过。

热心网友

谁之过?总不能怪大热天开空调的老百姓吧,前些天看了一篇报道,说是1个公务员的电耗等于17个老百姓的用电量,宏观调控是国家控制的,发展规划是国家定的,公务员是国家招的.............

热心网友

我们难过

热心网友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是某方面的错..因为公民用电是因为生活需要..而国家没有那么多的电是因为经济科技的限制..再加上中国人口过多..所以我们应该去节约每一分电

热心网友

政府

热心网友

政府及其部门之过。他们用电绝对没有节约与限电之说。据报载北京某政府部门一天的用电量够居民用19天。

热心网友

公有制兼私人经营这种中国怪胎之过.知道去年新加坡中国航油期货亏损那回事吧,很多国有大企业名义上国家所有,但却是私人负责.盈利了私人大发,亏损是国家大亏.这样养成大众一种赌博兼掠夺的一种心态.比私有恶劣百倍.电力短缺只是冰山一角,中国经济更可怕的暗流正在酝酿中.末日即将来临!

热心网友

归根到底人的错

热心网友

谁为电力短缺问题负责? 作者:杜撰 2004-8-15 9:43:01 出处:博客中国( ) 原作者/ Midelone来自《文学客》( ) 中国电力短缺问题,已成为国民经常发展的最大瓶颈,也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这已众所周知。工厂被迫停工,政府部和商场限制空调和电梯,而拉闸限电已成为家常便饭。以笔者居住的杭州为例,受高温缺电影响,从7月20日起杭州市启动了有序用电E级方案, 7月份当月销售产值的同比增速与6月份相比,回落8。5个百分点,成为自一季度以来各月回落幅度最大的一个月,杭州7月份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同比增速与6月份相比,回落8。5个百分点。在37个行业中,7月份销售产值增速回落的有22个行业,其中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回落17。5、17。2、25。9、17。4、20。3和45。6个百分点。 8月杭州用电缺口将达120万千瓦,用电形势依然严峻。 又如 广东省电力调度中心近日提供的数据表明,前日广东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达3970万千瓦,第15次剧新纪录,其中广东电网统调负荷达2925。5万千瓦,与气温一样高位运行,全省已有8个城市挂上红色预警信号。 实际上,在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都存在缺电。全国有24个省区开始拉闸限电。电监会主席柴松岳预计,夏季尖峰时期,电力最大缺口估计达到2500万千瓦以上。对这么严重的“电荒”,我们应该问一句“为什么?” 原因之一,毫无疑问,是这几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已超出我们的想象。 其二,政府的决策失误无法回避。1998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紧缩等原因,出现了电力过剩的现象。当时,很多发电设备的利用率只有50%左右,每年的开机时间只有4500个小时左右。电卖不出去,发电机没法启动,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一片惊慌。接下来的几年中,国家还先后关停了约1000万千瓦火电厂。电力投资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据国家电网公司对新开工机组的统计,1998年开工102l万千瓦;1999年和2000年两年分别开工600万千瓦左右;2001年,开工2100多万千瓦。2001年至2003年间,全社会用电量分别增长9。03%、11。6%和15。4%,发电新装机只增长了6。88%、6%和8。39%。由此,电力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出了巨大的鸿沟,最终酿成了目前的严重缺电状况。可是谁为这决策失误负责? 可现在我们又面临电力投资过度的危险。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日前也表示,我国电力建设正以超常度发展。在未来两年中,中国政府计划建设144家新电厂,新增装机容量为75千兆瓦,这应该差不多足以使供需平衡。但另外还有装机总量为250千兆瓦的电厂等待批建,许多电厂可能会先建后批。2003年后开工的火电项目将于2006年前后投产,巨大的新增发电量将面临过剩的危险。由缺电引发的电力投资热潮将可能导致2006年前后的电力过剩。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预计,2004年全年电力投资增长将达到35%。这种势头可能持续到2008年,并大约维持在25%的投资增长率。有专家警告说,这种热潮,很可能将在2006年前后演化成为新轮的电力过剩。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电力为何总是行走在短缺与过剩不断轮回的怪圈之中? 不仅仅是电力,我们放眼其他行业,又何尝不是如此,目前被列入过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几年之后又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瓶颈。“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的怪圈还会继续在中国上演。其实,只有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才能拯救中国经济。任何行政手段只能带来暂时的发展和稳定,不如就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自行调控。也许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可能会带来生产过剩和供应不足的问题,但其带来的损失肯定不会比行政手段更多。 我们强调自己的市场经济地位,可我们当面对具体问题,仍是计划经济的手段首当其冲。计划经济的手段特别是行政手段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问题。我们的教训还少吗?我们还需要继续支付昂贵的学费吗? 。

热心网友

空调之过

热心网友

百姓难过!!!

热心网友

20世纪末各地大力发展小水电,解决了各地电力紧张局面,因此电力出现剩余,电价下降,老百姓得到实惠.由于政府企业电力局收入下降,因此通过国家发布控制压缩水电建设项目,此结果是在2002年始电力出现紧张,电价格上涨,煤价也上涨,从而直接影响了各行各业利益,也损害了老百姓利益,但却保证了政府企业利益.

热心网友

能源之过

热心网友

人之过,大家都不节约,电力短缺能怪谁阿

热心网友

看看某供电局家属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