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习佛教,是先从读佛经开始好,还是先读各种介绍好呢?有什么方法啊?
热心网友
小七,上善若水,形状因根器而改变,所以并无定法。对不同根器的人,就好象对待不同形状的瓶子,施用的方法也就不同。尽管到头来各种佛法都是疏途同归的。我看了看你以前的回帖记录,你是个颇有灵性的人。安静的时候,会听到呼吸的声音;自在的时候,会为大自然所感动。所以,从禅宗入手,可能更加适合于你,不必先从介绍读起。佛经选择来说,从般若部入手可能更有感应。总之这类书你都可以作为起始读物,有了兴趣,你自然会深入其中,越读越多,以致无所不涉猎了。我个人的建议,你先开始读:1.金刚经 (南怀瑾的《经刚经说什么》比较通俗,且大意还准确,适合你)2.南怀瑾的《定慧初修》以及《如何修证佛法》3.萧平实的《禅--悟前与悟后》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自己决定哪些书想读了。
热心网友
学佛最重要的是拜师,自己看书是没有办法进步的。
热心网友
读什么经书!看什么话头!终日念念阿弥陀佛,念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则净极光通,即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谓之曰圆通,一切经法靡不现前。OK!
热心网友
佛祖说的轮回只是生死轮回, 但后人却加上与印度教色彩的报应式轮回, 恐吓世人,----J先生好,能详细说说两者间的不同吗?佛家中“因果报应”可谓基石啊。有名的野狐禅就是因为“不落因果”而非“不昧因果”啊...
热心网友
或者用我的宗教观作为回应我认为世界上伟大的宗教, 都有如下特点1。唤醒人类对善良的愿望2。众生平等3。安慰人对死亡的恐惧近代回教主要背向世界, 所以外人不太理解基督教, 我接触最多的, 将对(不是信)基督教的心路历程, 作简短的回顾, 相信有助于理解其它宗教。初小时, 在基督教学校读书, 每天需念一遍不明所以的主祷文, 对社会一般拜神的做法, 如画上阴间恐怖的想象, 恐吓他人, 老师又说不要迷信, 却又教学生一些神之又神的圣经故事, 如古代曾有969岁的人, 耶稣五鱼二饼的饱了五千人, 没有人告诉六七岁的儿童如何调和与现实的关系, 只会令学生对宗教非常抗拒稍后转往官立小学, 宗教中立政策, 不灌输任何宗教内容给学生, 真是太好了中学又在基督教学校读, 又来那一套。 不过随着对现实的了解, 将圣经配合当时的历史, 判别那些是神话寓言, 那些是误传, 将圣经及耶稣教化世人的道理从一堆神话史实中抽出来。逐渐明白到耶稣是将源自以犹太人为选民的犹太教所塑造的上帝, 改为众民族的上帝, 及回应人对永生的渴求。 认为对信基督教最大的障碍, 却是那些不容别人怀疑圣经的所谓神职人员。对佛祖的认识, 更加浅薄, 只知道佛祖原是印度某小王国王子, 在印度教的严格阶级背景下, 看见世人的苦恼, 立志修行普救世人, 告诫平等待人及戒除贪欲, 佛祖说的轮回只是生死轮回, 但后人却加上与印度教色彩的报应式轮回, 恐吓世人, 我个人对此, 非常厌恶。印度教, 我认为是古雅利安民族征服印度土著, 成为主导社会的上层人后, 创立复杂的轮回说, 来麻醉下层的被征服者, 不要羡慕我们, 我们也是前世修来的, 你只要今生安分做下等人, 来世就有机会过好日子。 保障了他们自己的世袭制度。对于极相信神迹的人, 或称为迷信, 一些是天生思考模式决定, 与受教育关系不大, 一些是催眠自己, 以为必得神思, 如拜神可得中彩指示等。 又一些是在现制度下, 既得利益阶级如教会人士, 太考究事实, 会损害了他们现有利益。我不是那几类人, 故无从理解。我以为的宗教世界观是, 较倾向基督教的一神论, 认为比印度教, 中国色彩的佛教多神论较有思考智慧, 民间小器贪便宜的贿赂式神灵, 更不用说了但认为即使有上帝, 祂创造了万物及万物的运行规则之后, 即不再介入人间琐事, 作为有思想能力的人, 责任就是要找出万物的运行规则, 加以利用。 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 而人类的进步亦是靠这类天生追求自然运行知识的人带动, 我们对哥白尼, 伽理略非常敬仰, 但有多少人记得掌握他们生死的当代教皇呢?再说回主祷文现尚记得祂教我以卑微的态度对待自然及人生的无常。
热心网友
庙庙里面的大小师傅都回教你的,可以去请教以下,上次我得了一本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不错不错,佛海无崖,学什么,得什么,可能还要看缘分,强求不来得。
热心网友
我认为先念佛号其他的能学多少学多少不会也没关系念佛就能开悟佛教是让你做不是让你懂,很多人说佛天花乱坠到时不成正果,对经不能谈玄说妙的成正果的多了。所以我提倡念佛为主
热心网友
阿弥陀佛!末学认为学佛,既不是从读经开始,也不是从读各种介绍开始,而是从选择一位“明师”开始。下面是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的一段开示:“佛告阿難:「有人奉佛,?拿??受戒;?P挪环福痪M奉行;不失所受。形像鮮明,朝暮禮拜;恭敬燃?簦?Q施所安,不違道禁;齋戒不??,心中欣欣!常?橹T天善神?碜o,所向諧偶,百事增倍。?樘忑?鬼神?人所敬。後必得道。是善男子、善女人,真佛弟子也。」”所谓“明师”,就是有解有行,有修有证的善知识,我们学佛应当选择这样的老师来师从他,“受戒”,就是接受老师的教诫,一心听从他的教诲,依教奉行,这样学佛才可能成就。我们找老师如果能遇到“明心见性”的大善知识那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在今天,像近代的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谛闲老和尚、弘一大师等这样的大善知识真的难以见到,即便是有这样的大善人出现在世间,以今天众生的根性,微浅的智慧又何以能够“认得”呢?明师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如果真的遇到,千万不能错过!学佛没有好老师的指导,就如同盲人走路,就如同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甚至误入歧途、堕落三途也未可知!学佛是为了求自度度他,如果自己学佛学到恶道里去了,自己都度不了,怎能度人?俗话讲得好,“地狱门前僧道多”,这是说明学佛修行,结果却堕落到了地狱,什么原因?学佛修行不如法所至!为什么不如法?没有“明师”教导,跟着“邪师”学,“邪师”堕地狱,学生也跟着堕地狱。今天是末法时代,佛告诉我们,“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这非常可怕,今天有许许多多的“邪师”,以我们的能力,分辨是很困难的,必须非常小心,非常谨慎才行,决不能轻易相信、接受别人的言论!如果您真要如您所说的那样“从读各种介绍开始”,末学对您的前途真的非常担忧,初学是没有能力辨别清楚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没有能力辨别邪正,辨别谁是真善知识,谁是真正的“邪师”。在此地天天都有很多人发表各种言论,您真的知道哪些是真善知识,是必须学习的,而哪些却是“邪师”说邪法在害人吗?末学相信您不知道。所以初学“读各种介绍”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等您学佛有了一定的功夫,不会被迷惑,正念不会地被动摇,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的时候,才可以这样做。没有老师教,读经也很难有成就,因为不知道方法,因为有很多“理”不了解,这样读经不会收到多少效果。所以,想学佛,第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一位“好老师”,这位老师不一定要天天见面,这位老师也不一定活在人世。末学跟着净空老法师学佛将近十年,虽然从未亲眼见到他老人家,但是末学始终在听老和尚讲经,这是一位当代难得的大善知识,绝对是值得我们追随的“明师”!老和尚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曾经谦虚地教导他要以印光大师为老师,而老和尚也非常慈悲要我们一心以阿弥陀佛为老师,这是代代承传的师德师道,是真正的“善师”、“明师”,不以这样的善知识为师,只能徒叹没有福报啊!所以末学诚恳地将净空老和尚推荐给您,并且真诚地希望您从他老人家讲的“认识佛教”开始您的学佛历程,而且能够始终如一地听从他老人家的教诲。如果您真能如此,末学相信您今生一定会有所成就!以上供您参考,一个人学佛成就高低,总在遇缘不同,无论您以哪位大德为师,末学都真心希望他是一位真善知识,能够把您引入真正的“佛门”。以下是净空老和尚的几个网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佛陀教育网络学院 澳洲净宗学院 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佛教的本义是教人向善.积德,心存善意即可
热心网友
“《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能长养诸善根、信能超出众魔路、信能得入三摩地、信能成就佛菩提’,由此可体会从学佛开始一直到最后成佛为止,莫不是信的力量支持着我们继续勇猛精进。倘若有一个人修到了七信、八信、乃至十信未圆满,有天丧失了‘信’,这个人就不会再继续修行了。那么信要到何时才算初步成就而不退失?要到十信位满足,进入初住位。能到达初住位信就不再退失了。(修到第七住是位不退,再修上去还有行不退、念不退)。在求生诸佛净土之前,如果不先建立信心,就不可能发愿求生;不发愿求生,就不可能修行念佛。所以信、愿、行三资粮中,信是最重要的部份,是愿与行的基础。”“而理明则生信”,所以要阅读佛经和已证悟的大善知识的著作。本人学佛多年,现知道一个很不错的成佛之道网站,你可以在网上阅读著作。 入门必读书目《无相念佛》。“闻法阅经建立正知见,应先亲近善知识。所谓善知识是指过去现在诸佛、三藏十二部经、大乘菩萨僧。另须请阅善知识著作解说佛法之书籍,以了解根本佛法,譬如五阴、六根、六尘、十八法界、四圣谛、七觉支、八正道、五根、五力、十二因缘、因缘果报、缘起性空、三法印、四念处、四依等,此皆属于基础佛法,身为佛子欲求参禅见道,应先了解基础佛法之道理。了解后再研读大乘了义经典,譬如《大般若经》、或其中之《金刚经、心经》、《圆觉经、法华经、首楞严经、大般涅磐经》乃至《楞伽经、菩萨处胎经》等等,这些经典亦是善知识。”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这事好比入学,先读介绍好比读招生简章,殊途同归,祝你终成正果!
热心网友
您好:初学佛教,最要紧的两个字就是“信”和“净”。先说“信”字: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说“佛学的理论,使上智人不能不信”,所以假如您具备一定的国学素养,最好直接读佛经典,而佛经有的偏重说理,有的偏重说事,如果有智慧的初学者开篇便看《因果经》《无量寿经》,就会因为其浅近或重于说事而难生信仰,这种初学者建议先看偏重说理(或内容较深)的经,如《楞严经》,《金刚经》等。相反,对有些经义难以深入的初学者,建议看一些近现代善知识的白话解说,这种文章网上很好找,但一定要依法不依人,我们深信的应该是佛的真理而不是网上或生活中的某个人,对于善知识我们是要敬仰和学习的,但也要辨别,特别不要执迷。总之,上述所为,就是让初学者生信,只有真的生信,以后才不易退初心。再说“净”字:就是要理顺出世与入世的关系,做到于“不净”中能取“净”,在“净”中能随顺诸“不净”。在“净”“信”具备的前提下,建议您放下对法的执着,老老实实的多读《无量寿经》多念阿弥陀佛,因为我们学佛是在求解脱,不是在做学问。愿你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