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电脑方面老提WI-FI和蓝牙,有什么用呢?望告知!
热心网友
所谓蓝牙(Bluetooth)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利用“蓝牙”技术,能够有效地简化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手机等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也能够成功地简化以上这些设备与Internet之间的通信,从而使这些现代通信设备与因特网之间的数据传输变得更加迅速高效,为无线通信拓宽道路。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蓝牙技术使得现代一些轻易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和电脑设备,不必借助电缆就能联网,并且能够实现无线上因特网,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可以拓展到各种家电产品、消费电子产品和汽车等信息家电,组成一个巨大的无线通信网络。 “蓝牙”的形成背景是这样的:1998年5月,爱立信、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公司等五家著名厂商,在联合开展短程无线通信技术的标准化活动时提出了蓝牙技术,其宗旨是提供一种短距离、低成本的无线传输应用技术。这五家厂商还成立了蓝牙特别兴趣组,以使蓝牙技术能够成为未来的无线通信标准。芯片霸主Intel公司负责半导体芯片和传输软件的开发,爱立信负责无线射频和移动电话软件的开发,IBM和东芝负责笔记本电脑接口规格的开发。1999年下半年,著名的业界巨头微软、摩托罗拉、三康、朗讯与蓝牙特别小组的五家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蓝牙技术推广组织,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蓝牙”热潮。全球业界即将开发一大批蓝牙技术的应用产品,使蓝牙技术呈现出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并预示着21世纪初将迎来波澜壮阔的全球无线通信浪潮。。
热心网友
Wi-Fi是基于802。11b的无线网络接入技术,它使用2。4GHz频段,将提供11Mbps的高速互联网接入,这种接入方式是以无线的方式存在的,比如说,在机场,在咖啡屋,在酒吧,在图书馆,甚至在路上,只要打开电脑,我们便能够通过Wi-Fi尽情上网冲浪。简言之,你可以像使用手机那样上网——这个时候,“上网”这个词汇恐怕会进入古董堆了吧?!不能Wi-Fi上网的电脑,就好像不能连接GSM/CDMA网络的手机一样呆头呆脑。 目前,Wi-Fi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日本、欧美地区较为流行,但流行的场所也仅限于机场、车站、咖啡店、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离无处不在的Wi-Fi还有一段相当的距离。而国内的Wi-Fi建设仍处于概念阶段,只有很少数的五星级宾馆、豪华酒店中提供Wi-Fi服务,价格自然高得惊人!这种现状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移 动设备的大量增加,尤其是笔记本电脑的快速普及,人们的无线上网需求将愈来愈迫切,而这正是Wi-Fi大显身手的时刻,用户数量增加,平均费用自然降低。 “蓝牙”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公开的一种无线通讯技术规范,用来描述各种电子产品相互之间是如何用短距离无线电系统进行连接的。它的主要好处是消除千头万绪、令人头痛的电缆线。 蓝牙技术由爱立信公司在1994年开始启动。1998年5月,蓝牙sig(特别兴趣小组)的 5家发起人——诺基亚、爱立信、东芝、英特尔和IBM正式把蓝牙技术的理念推向社会,使其成为一种无线电技术全球规范。蓝牙无线技术是这样工作的:一个以专用微芯片做成的设备,基本上如同一个短距离步谈机。这个微芯片能使设备在短距离范围内发送无线电信号,寻找另一个蓝牙设备。一旦找到,相互之间便开始通信、交换信息。按照现在的1.0b标准,蓝牙的工作距离在10米范围内,最高速度1Mbps,但日本TDK公司已经推出40米范围内的产品。新的2.0标准出来后,工作距离可到100米,最高速度可达10Mbps。 传统的有线电话发展到5000万个,整整经历了70年。模拟蜂窝电话用了14年,GSM用了7年。那么,蓝牙要达到这个数量要多久?答案是两年。 有专家预测,今年,带蓝牙的移动电话和PC台式机将能投放市场,蓝牙芯片也将真正进入批量生产。过去,蓝牙芯片每个20多美元,现在每个6至8美元,预计今年年底可降至5 美元以下,这将有助于出现大批量应用的良好局面。。
热心网友
WI-FI好象是个无线传输协议知道红外线传输么?需要两个机器的红外借口正对。而且距离1米左右吧蓝牙可以说是红外的升级。。不用对着。这个设备是发散的。可以找到周围几米的其他蓝牙设备。抗干扰比红外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