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信息时代的反坦克地雷 吴维 自从坦克这一"钢铁怪物"降临人间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对付它的办法,其中反坦克地雷便是其中的一种。应当说,在各种反坦克武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反坦克地雷的发展似乎并不太引人注意,但是随着电子、传感器和布雷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反坦克地雷已经跨入了现代化武器的行列。许多新型反坦克地雷犹如插上了"翅膀",它能够根据作战的需要,从各个方向,对坦克和机械化步兵造成致命的威胁。美军认为,在未来战争中,将有12%的坦克会被地雷摧毁。由于反坦克地雷在战争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它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反坦克地雷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反坦克地雷智能化 利用高容量计算机芯片和先进的电子部件制造的反坦克地雷将是一种高智能化的地雷。布设后,它们彼此之间可以构成网络相互传递信息并能执行所计划的战斗行动。在智能化的反坦克地雷体系中,采用的命令系统将使布雷部队与地雷之间形成双向通信链路,地雷将能收集和提供情报以及执行作战命令,具有主动的、三维的、灵巧的防御和作战能力。 目前的智能化反坦克地雷主要由探测识别系统,中、近距离瞄准系统、战斗部和控制部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探测识别系统。实际上,这种反坦克地雷已经打破了传统的雷与弹的界限,能够自动地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确认和攻击。如美军的ERAM空投远距离反装甲弹药地雷,由发射器、音响探测器、数据处理装置和两枚带红外寻的弹头等4部分组成。地雷从空中投放,触地时自动抛落降落伞进入战斗状态;音响探测器开始搜索其作用范围内的装甲目标,一旦发现目标就自动进行识别和跟踪,其数据处理装置则自动计算出目标的位置,并进行攻击;发射器发射的弹头通过自身的红外寻的系统,修正、识别和跟踪目标并引爆弹头,攻击坦克的顶部装甲,杀伤内部乘员。而美国的一种名为"突击队员"的反坦克地雷,则装在光纤遥控的小型电动四轮越野车上,可在10公里的范围内遥控快速机动,钻到坦克的底部爆炸,以此来击穿坦克。 据《美陆军时报》报道,美陆军2001年1月29日接收了名为大面积弹药(WAM)的反坦克地雷。这种高13英寸、重35磅、风车形状的弹药利用光学传感器和地震传感器测听远在650米以外的坦克或装甲车辆。尔后,大面积弹药把这种声音与存储在弹药内部数据库的数据相比较。该数据库存储了敌友坦克的特性。当大面积弹药判明来者是敌坦克时,就对其实施跟踪并发射5磅重的曲棍球状的子弹。该子弹内装足以摧毁装甲的炸药,其红外传感器发现和跟踪坦克。一旦决定要对坦克实施攻击,则发射杆状弹头。此外,还有一种反坦克地雷装在推进火箭上,它能在一定的距离上依靠火箭的动力低空巡航,探测到目标后自动寻的攻击。这种具有机动能力的智能反坦克地雷的研制成功,结束了地雷布设后只能原地待机的历史,成为反坦克地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反坦克地雷小型化 实施快速的、大面积的布雷已成为现代化陆战场一种最为有效的作战手段。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利用飞机、火箭系统实施快速布雷。如美军装备的M270中型多管火箭炮,它一次可载运226个反坦克地雷,一次发射,布雷面积为1000X400米,射程为40-70公里,而美、英、法、德、意等国联合研制的MLRS多管火箭炮布雷系统单车一次齐射可发射12枚火箭弹,可用德国研制的336枚AT-2反坦克地雷构成正面为500-750米的反坦克雷场。为此,现代反坦克地雷必须体积小、重量轻,以达到布设多、面积大的要求。随着装药成份的改进,反坦克地雷的威力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体积和重量却在逐渐减少。由于装药性能的提高,在满足对目标杀伤需求的同时,地雷装药量也将有所下降。如新一代炸坦克底部的地雷,雷体装药结构改用翻转弹丸聚能装药,装药重量不超过0。85公斤,爆炸后形成的金属射流和高速金属弹丸,能够穿透坦克底部装甲,杀伤内部的坦克乘员,使其彻底失去战斗力。 反坦克地雷威力增 现在的反坦克地雷通过改进装药结构和引信,提高了其爆炸威力。如新型炸坦克履带的地雷,通过改进装药结构,用长条形结构代替过去的圆饼形结构,威力大大增加。目前,比较典型的是英国研制的棒型地雷,长1200毫米,宽108毫米,高81毫米,全重10公斤,装药8。7公斤。由于这种地雷是长条型的,其正面和长度比圆饼形的要宽得多,因而坦克压上的概率增大。它与装药接近的圆饼形地雷相比,障碍宽度是后者的2倍,威力自然也就比比圆饼形的大。它不仅能破坏坦克履带,而且还可威胁坦克车底。 另外,现代反坦克地雷的引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传统的触(压)发引信外,已经大量应用由高新技术合成的非触发引信、红外引信等。这些引信凭借各自的敏感装置,通过感受装甲车辆驶近地雷时引起的外部磁场、音响、地面震动及红外频谱的变化来探测目标,并自动解除保险进入战斗状态,在目标进入最佳杀伤范围内引爆地雷。如美国的XM84反坦克侧甲地雷,以雷载雷达引信探测移动目标,在目标进入预定位置后,即起爆战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