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阿琼根本不是个!那破玩艺,天热点就不干活,估计上了青藏高原,还不干挨打啊!连印度陆军自己都看不上的东西,还和我们的99比!

热心网友

那玩意本来就是个先天不足的弱智儿。

热心网友

应该用79和它比.

热心网友

中国必胜,中国必胜!“阿琼”多种技术系统都出现过故障,唉~~ ~~ ~~

热心网友

不是一个档次的,阿琼哪够我们打的?

热心网友

阿琼坦克的装甲是低炭钢制造的,这中钢材在咱们国家只有一些乡镇企业小厂还在生产。

热心网友

哈哈阿琼坦克造出来后,他们自己的部队都不要了,觉得太重了,不适合印度的地形而且感觉阿琼坦克和99不是一个级别上的,比不起来99与日本的90有的一比.

热心网友

印度“阿琼”坦克30年失败传奇 多种技术系统出现故障 从1974年就开始正式研制,前后跨越超过30年,耗资35亿美元,印度坚持自主研发的“阿琼”主战坦克因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多种原因,还未正式列入装备就已沦为训练场上陪练的角色。然而在印度陆军今年10月初对该型坦克进行的新一轮测试中,“阿琼”再次让军方大为失望,坦克多种主要技术系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就连发动机和火控系统也未能幸免。印度国防部长不得不正式向国会通报这一消息,“阿琼”可能连配角的角色都难以胜任。 2005年10月上旬,印度媒体传出消息,印度不久前在拉贾斯坦邦的沙漠中对其自行研制的“阿琼”主战坦克进行了新一轮测试,不过,这次在高温条件下开展的试验带给印度军方的依然是失望:“阿琼”坦克装备的多种主要技术系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故障,就连发动机和火控系统也未能幸免,印度国防部长普拉那布·穆克吉不得不正式向国会通报了这一消息。长期以来,谋取南亚和印度洋的霸主地位从而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是印度一贯坚持的战略目标,为此,印度始终没有放松军事实力的发展。另外,自20世纪70年代印巴关系紧张以来,双方都着力更新军队武器装备,特别是装甲部队装备,以便更好地满足本地区作战需要。1972年,根据与巴基斯坦作战的经验,印度军方提出用一种新型坦克来代替原先装备的“胜利者”式主战坦克,印度“战车研究发展局”于同年开始了新型坦克的方案研究,起初对该新型坦克命名为MBT80,后来以印度古代神话中的战神“阿琼”来命名。1974年3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了新主战坦克的研制计划,并为该项目拨发了1。5亿卢比的研制资金,原计划在1983年12月前完成第一辆样车,以后按每月一辆的速度再生产出12辆样车,但是由于技术问题困难重重,以及研制机构的技术实力等原因,实际研制进度落后于计划。直到1984年3月,印度战车研发局在耗费了3亿卢比的研制资金后终于制成了首批两辆样车,并在1985年3月首次公开展出。 但是,样车的面世并未使该项目走上轨道,到1987年底,印度战车研发局总共才制成了10辆技术型样车,其中6辆交给陆军试验,4辆留做进一步的试验。到1988年,总共也才生产出20辆样车。1987年5月,印度国防部对这个项目进行了总结性回顾并决定继续拨款支持研制,此次拨款金额更是高达28亿卢比,计划让新坦克在1990年开始正式装备印度陆军。于是,生产型的“阿琼”MK。1与“阿琼”MK。2分别从1988年春和1988年8月开始研制。同年,印度战车研发局对“阿琼”进行了第一次广泛的技术试验,军果发现了很多严重的技术问题,使得该计划不得不再次拖延。1990年“阿琼”坦克计划又开始启动,在快到1991年年底的时候,印度陆军对“阿琼”的缺陷实在放不下心,曾要求放弃这个项目,但没有获得政府批准,使该计划得以继续进行,然而在1994年和1995年的试验中,娇贵的“阿琼”仍无法满足已经降低的使用要求和战术技术指标,在军方的试验报告中,该坦克被判定为“不适宜上战场”,印度媒体则把“阿琼”由“主战坦克”戏称为“主败坦克”。而祸不单行的是,1996年用于部队试验的该型坦克又遭严重损坏,这引起了印度一些陆军军官的不满,他们公开称“阿琼”是“白象”,即“无用而累赘的东西”,但为了给这项进展了22年的自主研制项目留些面子,1996年印度国庆阅兵时,时任印度总理的拉奥宣布“阿琼”研制成功。 虽然面子上的问题过去了,但“阿琼”存在的重重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而印度政府又不愿放弃研制,所以该计划再次拖延,国防部要求印度战车研发局在1996年6月将15辆试制的“阿琼”MK。1转交给部队,但是“阿琼”再次让望眼欲穿的印度军方失望了,直到1997年4月,印度陆军的第43机械化团才得到这些坦克。而它们在同年进行的夏季试验中又暴露出了装甲防护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阿琼”到此已历尽挫折,但可能是出于自尊心和自主发展国防工业的需要,印度仍然决定把这种问题重重的坦克装备部队。1999年3月印度政府决定拨款4。25亿美元用于生产124辆“阿琼”MK。1坦克(每辆单价235万美元),在2003年前装备2~3个坦克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项计划又未能按时执行,一直拖到2000年9月底,瓦杰帕伊政府才宣布“阿琼”MK。1正式投产,全部124辆都将在印度国有的阿瓦迪重型车辆厂生产,计划到2004年完成生产计划,同时宣布将在现有的“阿琼”MK。1基础上研制“阿琼”MK。2型主战坦克,以满足陆军需要并应付国内的批评声浪。无论如何,印度国防部最终还是成功完成了坦克的设计生产工作。 “阿琼”坦克计划前后共耗资约35亿美元,是印度国防部有史以来投入最高的一个武器研发项目。此时,战车研发局已制成了包括样车在内的32辆坦克,但根据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的预测,生产124辆“阿琼”MK。1总计将需要180亿卢比,即每辆坦克单价高达470万美元,而另有一种估价则更高达530万美元。而且这些估价还没有包括“阿琼”服役后在弹药,备件和保障方面的费用,这使得阿琼与世界上同时代研制的坦克中性价比是最高的。形势发展到如此地步,阿琼的曲折命运并未结束。2004年8月,印度国防部长亲自将首批5辆“阿琼”坦克移交给印度陆军的仪式上直夸说:“这是印度军工业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一个项目。”话音落后没过几天,印度陆军高级官员称,“阿琼”主战坦克由于重量过大等原因,印度陆军决定该坦克不用于战斗目的,而只用于训练,该坦克的订单也由原来的124辆减少到80辆。印度陆军私下里嘀咕说,这还是看在国防企业的“民族自尊心”上,不然的话,他们只要本月初已经交付的5辆“阿琼”就够了!虽然还有许多重大问题尚未解决,连自己的军队也对之失望致极,但印度仍对外自称“阿琼”主战坦克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种坦克之一。“阿琼”坦克研制时间之长堪称“世界坦克研制周期之最”,不过由于是印度独立研制,或许该坦克能更加适应南亚次大陆的地形和湿热的气象条件,其外型酷似德国“豹2”,也曾让人不可小觑。坦克采用常规结构,以均质钢装甲板制成,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全焊接结构。正面装甲防护采用本国生产的“坎昌”复合装甲,号称性能与英国的“乔巴姆”装甲相当,但据说连印度军方负责人都不知道“坎昌”的确切防弹性能,其中微妙外人也只能猜测。印度国防部长在宣布“阿琼”坦克正式投入使用后曾宣称,该坦克拥有高机动性,超强的火力配置和卓越的防护能力,“阿琼”坦克的计算机火控系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瞄准更远距离的目标,可以适应全天候的作战环境,但所有这些都遭到无情事实地反驳。 首先,“阿琼”过于笨重。重达58。5吨的“阿琼”坦克比俄罗斯46。5吨重的T-90坦克更重更宽,从而限制了它的作战机动性。更可气的是,设计者在设计时既没考虑战车的重量,连印度铁路的国家运输标准也“忘了”,以至于使“阿琼”坦克的宽度超出了印度铁路运输极限标准至少6厘米,这样,印度陆军需要从铁路部门获得特别许可证才能运送该坦克,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印度陆军只得额外拨款3900万美元来制造3辆“阿琼”坦克的专用运输拖车。这意味着,如果印度陆军装备更多的“阿琼”,那么就得制造更多的特殊运输车。 其次,生存能力令人担忧。在坦克设计领域,依靠更大的重量牺牲机动性,但换得更好的防护性能以增加生存能力也是一条途径。譬如,以色列的梅卡瓦系列坦克,在中东战争期间坚固耐打,创造了不败神话。但“阿琼”的装甲防护能力更让人担心,“阿琼”除了与拥有先进被动装甲的东西方主战坦克差距明显以外,与诸如T-80UM1“雪豹”、T-90E之类具有光电对抗甚至主动防御能力的东方坦克相比差距更大。 第三,火力系统性能不稳定。“阿琼”的主炮与英国的“挑战者-2”类似,系120毫米高膛压线膛炮,并且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个在主力坦克上使用碎甲弹的国家之一。该炮是采用典型的第3代坦克主炮制造工艺,但是其实际质量令人担心。在“阿琼”之前,印度已经特许生产1000辆以上的T-72/T72M1主战坦克,而且已经能自己对其进行改进,按理说应该对T72/T72M1的技术已经很熟悉,但T-72/T72M1的炮管2000年以来却连续发生了数10起炸膛事件,使得相关厂商被迫回收了自产的770根炮管。 最要命的是“阿琼”的“心脏”先天性有病。印度的“燃气轮机研究局”自行研制了1500马力的柴油机和与之匹配的废气涡轮增压器当“阿琼”的发动机,也就是坦克的心脏。然而,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基础,这款国产发动机暴露出了许多严重的技术问题,总是不能过关,最后印度不得不放弃使用国产发动机的计划,转而向德国公司购买1400马力的柴油机。然而,让印度军方沮丧到极点的是,当这款发动机运到印度试验时却发现它无法适应与巴基斯坦接壤的西部沙漠地带环境:在沙漠温度为45~50摄氏度时,由于发动机严重过热,功率从发动机到主动轮的损失高达20%~25%。虽然重新设计的先进冷却系统以减少坦克的储弹量为代价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同时却又导致了这样一个新问题——当“阿琼”的主炮转到后方发动机舱甲板上时,无法进行有效的水平射击! “阿琼”从正式批准研制到投产,时间长达26年之久,相比之下,德国研制“豹2”和美国研制M1所花费的时间都不超过15年。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琼”在所有的第三代坦克中是最“难产”的。 与此同时,印度陆军坦克装备老化明显,将面临严重不足。印度陆军方面称,由于老化速度的加快,在未来两三年将损失一半的坦克。印度政府去年决定对陆军所有的800辆“胜利”式坦克进行报废,该坦克由英国BAE系统公司其研制,自1966年以来一直在服役使用。陆军的500辆T-55坦克也在这一时期报废,并且大约有400辆T-72坦克在另外两三年内不再使用,这使得陆军将在这一时期内面临着严重的坦克短缺。迫于无奈,这包括印度不得不从俄罗斯引进总价超过10亿美元的310辆T-90S主战坦克。另外,原来负责“阿琼”生产的军工厂只剩下一条生产线生产“阿琼”坦克,其他生产线用来生产俄罗斯授权生产的T-90坦克和升级型T-72坦克。 “阿琼”沦落如此下场着实让印度的自主军工企业打击不小,但它仍在继续坚持走自行研发武器的路,从未声言要放弃“阿琼”。目前,印度战车研发局仍在对“阿琼”MK。2进行改进,至于它将以什么样的面目再次面世,还没有人能知道。470万美元的单价在第三代坦克中并不算最高,但“阿琼”的性价比确实不敢恭维,更难与从俄罗斯购来的T-90坦克相比,T-90是国际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之一,可以在任意速度下对地面和空中目标进行打击,素有“飞行坦克”之称,而其售价并不比“阿琼”贵。如果提起前后35亿美元的研究费用,“阿琼”计划更是一笔亏本买卖,单用这些钱来买T-90,也够装备几个师了。 印度和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在军事装备问题上都有着同样的困扰,那就是到底是要自行研发前景不明,性能不稳定的武器,还是出资购买现成可靠,价格优惠的外国武器。 印度并不排斥外购武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印度大力发展海军,光航空母舰就引进了2艘,其他如大中型水面舰艇和常规潜艇的引进数量也分别达到52艘和20艘以上。另外,印度空军还有可能购买MIG-AT教练机,海军购买了前苏联太平洋舰队“戈尔什科夫”号航母,陆军则引进“旋风”型火箭炮和包括S-300V地空导弹系统在内的防空武器系统,以及数百辆坦克。 但是,一向自视为大国的印度向来不愿放弃主力武器生产的国产化,近年来其自主研制的导弹不断更新型号,而国产航母也已经开工,而“阿琼”计划甚至成了印度锲而不舍地追求国防装备国产化的“榜样”,不过,为保住这个榜样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惊人的。 “阿琼”的坎坷经历在印度并不孤独,印度国内其他大型武器研制项目,譬如轻型战斗机,在发展中也存在类似问题,经过十几甚至几十年的努力依然不能安全上天。这说明了两个在新型武器研制中很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为了确保诸如坦克之类新型作战平台的研制能力,必须重视平时的技术储备,如果没有足够的关键技术储备,到设备上马的时候才开始攻关各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很容易导致型号研制进度根本无法按照需求计划顺利进行。“阿琼”的原型车在研制完成后问题不断,很大程度上在于先天的技术能力不足。 第二是要有能够保证将研究成果投入制造的能力。“阿琼”原型车自制部件的比例为73%,但到实际生产中,进口部件比例高达60%,其所谓自主研制说法遭到印度国内各方面激烈批评。同时也说明,印度国内的机械制造水平根本不完全具备生产先进坦克零部件的能力。如果这两项关键问题不能解决,任何国防装备国产化的策略都将是空谈。堪称印度的最大面子工程,跟99不可同日而语,应该也有“几十年”差距吧?!早期的“阿琼”mk。1型坦克在训练测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