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沙龙缘何退出利库德集团----------------------------------------------------------------------- 2005年11月23日04时58分来源:新京报  以色列总理沙龙11月21日宣布退出执政的利库德集团并解散议会。此刻正是中东和平进程逐步推行的敏感期,沙龙此举意在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多方面影响。   掌控和平进程是沙龙此举的直接动因。自沙龙今年推行从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四个定居点撤出居民后,面临来自利库德集团内部的巨大阻力。然而,沙龙在承受压力的同时,其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样在增长。从国内看,有14名国会议员支持其政策,而一批中立派议员和工党的温和派也是其可拉拢的对象;从国外看,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以及布什政府都明确表示对其政策的支持。因此,沙龙解散议会看似迫于近日工党退出联合政府以及其在党内遭遇阻力的被动应对之举,实则不失为主动反击的一着好棋。据近期以色列民意调查显示,如果沙龙和前工党领导人佩雷斯合作组党竞选,其联盟将可能成为国会议席的最大拥有者。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于沙龙此举的评价基本比较正面。   确定今后方针是沙龙此举的长远考虑。提前举行的大选将是目前政府内关于中东和平进程斗争的扩大化,可以说是以色列民众对此问题的“公决”。因此,对于沙龙来讲,通过重建新党和举行大选所要获取的不仅仅是对内阁的一次重新洗牌,更是对今后自己在和平进程问题上如何出牌以及出牌力度的一次现实考量。在今年推行单边行动的过程中,以色列民众的分化非常明显,此后巴勒斯坦激进组织拒绝放弃武力反抗以色列的做法也令国内分歧加深。因此,透过这一轮特殊状态下的选举,可以折射出以色列民众在推行中东和平进程上的民意,这将在相当程度上为沙龙一旦当选执政在该问题上提供风向标和政策推动力。可以注意到,沙龙一直强调不会再作出任何单方从巴勒斯坦地区撤出犹太定居点的行为,但没有排除与巴方在路线图框架下协调、协商解决的可能性。这其实就为其根据民意决定政策力度留下了空间。   和平进程能否取得实际结果,需要的是以巴双方同时作出巨大的努力。自从确定“土地换和平”方针以来,以巴历经多次和谈而无果,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以巴双方具有多大的对内执行力,而巴勒斯坦方面面临的这方面困难可能更大。阿拉法特后的阿巴斯政府本身需要加强对巴政府的控制力,同时,巴内部的激进组织哈马斯、杰哈德、巴人阵等难以统一到巴政府的总体需要之下,成为巴以冲突的重要导火索。从目前到明年3月的以色列提前选举还有一段时间,以色列国内无论是政治派别还是国内民意都有相当大的可变性,任何政治或安全上的变数均会引起选举结果尤其是今后以色列政策的重大调整。因此,从客观形势上,巴勒斯坦执政的阿巴斯政府难以坐观其变,相反,从巴方的利益考虑,阿巴斯反而更多地面临如何采取行动来控制风险、扩大机遇的现实压力。   以色列政局动荡不仅是沙龙对内政治角逐的战场,更牵扯到中东和平进程的喜与悲。不过,这种动荡中既充满了危机与变数,也孕育着机遇和希望。   罗山(北京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