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注意没有:现今的中国,当官的只有两种人:第一种是确实很有才华的人(这样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在位的时间也不会很长,估计占当官人数的0.001%左右);第二种就是溜须拍马、百般献媚、阿谀奉承的人!其中第二种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无德无才之人;另一类是看似尚有一点点德才实则根本就不知什么叫德什么叫才的人!这些人之所以能坐上当官的交椅,据我身边的人说,他们一般是运用这样的伎俩:女的利用性贿赂、男的利用金钱或贵重财物去“感恩”身居要职的人!身居要职的人之前也是通过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才能坐上那宝座的!现在轮到他掌权了,他哪肯就这么便宜那些想当官的人呢?所以就通过“暗示”、“研究”、“考虑”等等模糊字眼来等待想当官的人给他送物送钱、甚至跟他上床云雨等等后才作出决定。有句话不是说嘛:裤头一松,不用做工;要致富,先脱裤。……..我想,不论任何人,只要你硬着头皮,胆子大一点、“献身”精神多一点、送出的人民币厚一点,总有一天你会坐上当官的交椅的!!!
热心网友
是啊。
热心网友
它们知道拍自己会价值高估,而拍别人会价值再发现!
热心网友
想数千年来成官之道:一是战场上建功立业,然后封官世袭;二是杀人放火受招安;三是受人举荐。以上几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科举考试。到了清朝出现了拿钱捐官的形式。清末废除科举后,还未改变,就帝制废,民国兴。共和了,当然得选举官了。可惜还未实施,各省督军通电独立。为了当更大的官得更大的利,混战开始。纵观几千年之官道,新朝伊始,先给开国有功之人封官,这些人大都是武夫及其幕僚。待到治理国家百废待举之时,这些人大部分不能胜任,只能找文人,即过去的读过书的人,即现在的知识分子。因此就出现了举荐,但举荐面窄又有人情成份,真正的人才得到的有限,还不时的出些见不得人的事。为了全面,将被荐人叫来当面谈谈,试以下深浅,后来,为了给更多的人以公平的机灰会,慢慢地考试机制形成了。教人以考官,有了学校的雏形,学习为了考官,所谓学而优则仕。科举到了后来,内容死板形式固定八股化,选贤以为官的本能已不复存在。加之考试中的舞弊越来越严重,考试得官的路堵死了。世袭不行,举荐有失偏颇,科举名声很臭,选举又难以实现。解放后的中国同样面临着选择官员的问题。众所周知,这些官都是组织部门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把关精选出来的。而这写组织部门的人又是上面任命的,随着层次的提高,决策人越来越少,圈子越来越小。想想看,那些想当官的人有什么最好的办法入这些人的法眼?那就是作这些人的思想工作,而其方法就是以表扬为主。专说他们的优点,越说感情越深,越说越投机。得了,成功了。记住,表扬为主。不能叫拍马屁。
热心网友
是啊,大多数都是这样的。
热心网友
世道变了。
热心网友
都是向和伸学的
热心网友
楼上说的极是.道行不浅
热心网友
在中国有中国的风土人情,中国人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没有一个中国人专门去拍人家马屁,也没有一个中国人喜欢有人专门拍他马屁,关键在于营造马屁的味道。我们的祖先曾说:“小福由俭,大福由天”,“天”即众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即形成了独特的风俗,这个风俗便是,一个既不是纯粹的马屁,又不乏马屁味道的群体,才是最和谐的群体。而在这个群体中,那些善于营造马屁味道的人,往往是众人推崇的对象,往往上有提拔与栽培,下有拥戴与推举,这样的人才是有“大福”的人。
热心网友
拍马屁也是能力,也是素质.不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咱们当不了官说明这方面有欠缺,要努力学习,当官比炒股好多了.要自认不行,还是炒股吧,别人当官不该咱们的事.
热心网友
说多了有弱智之嫌!
热心网友
同意楼上观点
热心网友
有人问过这个问题,我的解释是:根本原因是体制问题,长官意志高于一切。因为中国的官员不是通过选举上来的,是上级领导直接任命的,不会拍马屁讨领导喜欢就会失去升官的机会.你说对吗?
热心网友
看来你深深懂得其中之道啊!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