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人民币升值应该发生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的前提下。  理由是,如果在外界压力下,这种压力既包括外界政治力量的压力,也包括国际热钱的压力,无论是升值或者是贬值,都可能会引发过度反应,造成过度升值或者过度贬值,而这种“过度”会对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日本的教训令人记忆犹新。  事实上,在目前人民币还没有升值的状况下,对人民币升值“要价”的心理价位已经在节节升高,美国国会对人民币升值的要价是人民币对美元至少大幅上调25%,而目前已有人要价,人  民币对美元要升值40%。这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透露,人民币汇率升值不会超过10%的幅度相去甚远。我们无法知道人民币对美元的均衡价格到底应该是多少,也不知道到底升值25%算不算过度升值,还是升值40%才算是过度升值?  问题是,如果所有的人知道,人民币迟早会升值,而且压力越大,改革越会加速进行,还有什么理由不再造压力,热钱又有什么理由从这么赚钱的“买卖”中退出去呢?  压力只会越来越大。而在这重重压力下,政府能顶得住吗?还能顶多长时间?  如果顶不住,中国的经济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贸易顺差166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价格因素,在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九点五个百分点中,外贸的贡献达到五点六个百分点。剩下的三点九个百分点来自于内需和投资,而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8%。这意味着,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在一季度表现乏力。  如果人民币升值,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外贸的影响,如果内需乏力的现象得不到有效解决,整个经济势必会下滑。记得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中国的经济必需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否则,那些掩盖在高增长速度之下的种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就会一起爆发出来。  日本被迫升值的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至少还会有两个恶劣的后果:日本央行为降低日元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在1986年连续四次降息。1987年,遵从协议规定,日本央行将公定贴现率降低到2。5%,并保持了两年零三个月之久。于是,资产泡沫应运而生,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另一个恶劣后果是,长期的低利率最终导致日本陷入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之中,利率已经接近为零,通货紧缩却依然如旧,货币政策失灵了。虽然此后日本也曾尝试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但由于银行被坏账所累,财政政策的效果仍然无法拉动国内经济。  这些恶劣的后果会同样在中国上演吗?  无论如何,在2005年里,汇率问题对中国将是一道“坎”。。

热心网友

明年应该还会升

热心网友

是的

热心网友

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