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参不透这问题,望高人指点.吃素是为了戒杀生,但现今的农作物,都使用农药杀死大量害虫,我们就算为了吃一粒米都会杀死了无数的生命,这样和吃肉有何分别呢?那么我们怎样持戒呢?难道杀一头猪就是杀,杀一只蚁就不是杀吗?
热心网友
阿弥陀佛!人只要是为自己的目的,杀害任何生命都是造杀业。如果皈依受五戒之后,这样的杀就是犯“杀生”戒,无论杀猪、杀鸡,乃至打死苍蝇、蚊子、蟑螂、蚂蚁等等小动物,都算是杀生。杀生的后果很严重,就是与众生结冤仇,就是讨“债”还“债”,杀生是“讨债”,被杀是“还债”,虽然旧债还了,可也不是心甘情愿还的,旧债还了又填新债,时机因缘成熟的时候,他还要讨债。所以,今天你杀他,来生他杀你,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杀”的事实真相就是如此,因果报应,因果循环而已。吃肉也有果报,今天你吃他半斤,明天你肯定要还他八两,不要以为动物的肉是那么好吃的,要还债的。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的,要说谁占了谁的便宜,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老天绝对是公平的。所谓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五戒里“杀生”是最重的戒,是人的根本性戒,无论皈不皈依,受不受五戒,杀业的因果报应都是要承受的,因为这是人轮回的根本业因之一。如果不造杀业,就减少了很多轮回之苦。我们业重凡夫迷惑颠倒,看不到这些事实真相,不能自觉地遵守这些自然规律,而在六道苦海里生生世世受苦,佛陀慈悲,才苦口婆心劝导人用戒律来规范三业行为,使人逐渐断除恶业恶因,逐渐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所以,戒律的目的在于“止非防恶”,在于离苦得乐,并非毫无意义的约束,对人的生死实在是有大利益、有致关重要的关系。这些戒律也并非是佛编造出来的,实在是自然法则,无论有没有佛,只要是真正想离苦得乐的人,都应当自觉遵守的。持戒,需要自觉,破戒犯戒,受伤害最重的是自己,个人因果个人负责,造业受报都是自作自受。所以,对于造作恶业、犯戒,要想寄希望于求得谁的原谅,那是愚痴,是妄想,是迷惑颠倒。造业、犯戒,要想真正忏悔,惟有发露后不再造,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持戒,大乘人和小乘人在持戒功德上,迥然不同。小乘人的持戒,重在“事”上持戒,在事上不造杀盗淫妄等恶业,是论事不论心,心里有没有杀盗淫妄的恶念,不是小乘犯戒的标准。当然这样的持戒层次是比较低的,不是究竟圆满的持戒。而大乘人持戒是论心不论事,别看他行为上没有严持戒律,可是他心地清净,没有丝毫妄想分别执著,象我们熟知的济公和尚,历史上有名的宝香禅师、窥基大师,都是这样的典范,他们持的是“定共戒”、“道共戒”,比小乘持戒层次就高很多了。戒行容易,戒心难啊!《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唯心造”,法界唯心,所以,人造业的根源在于心,心有妄想分别执著,身语意三业就不可能做到圆满的清净。心有“贪嗔痴慢”,这是人造业的根源,是苦报的根源。所以,要真正离苦得乐,断除十恶业,不仅“事”上要严持戒律,更要从心里,从根本上断除恶业苦报的恶因种子。佛语讲,“众生畏果,菩萨畏因”,果是果报现前,众生害怕,套句俗话“不见棺材不落泪”;菩萨畏因,那个“因”在那里,在“心”里,在起心动念,一个小小的恶念,在菩萨看来都重如须弥山,菩萨对恶念如此畏惧,可见,“心”才是造业的根源,“心”能持戒,才是真正圆满清净的持戒。历史上有名的“道宣律师”和“窥基大师”的公案,就是最好的佐证。所以,持戒怎样持?对于我们业重凡夫,“事”上的持戒,是应当首先做到的。象济公活佛、宝香禅师、窥基大师等等,他们那是示现,我们是不能学的,而且学也学不来,我们没有那样高的功夫和智慧,还得从小乘开始做起。一方面身体力行,一方面,心里面要觉悟,“心”是业之本,要努力放下自己心里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贪嗔痴慢,修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这样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持戒真正的目的,收到持戒的真实利益。如果只是身持戒,而心里的贪嗔痴慢不减少,不祛除,试想,一个心里充满贪婪、邪恶、仇恨、报复、愚痴、傲慢、嫉妒、偏见、自私自利的人,要说他能严守五戒十善,这可能吗?心里有杀害、伤害众生的念头,“不杀生”很难守住;心里总想占别人的便宜,“不偷盗”不容易守;心里有淫欲,有邪思邪想,“不邪淫”难守;心里总想道人长短、是非,总想花言巧语,欺骗他人,总想恶语伤人,“不妄语”就难做到;心里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不饮酒”难做到。佛语讲“心净则佛土净”,心地清净无染,身语意三业自然清净,心是持戒的根本,心是主宰。以上是末学学佛的一点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感恩!南无阿弥陀佛补充:关于“学佛的人是否就不用再执着于吃素和吃肉的问题”,从理上讲是不应当执著分别的,前提条件是自己心里有没有“想吃”的念头。象济公和尚、宝香禅师、窥基大师,他们真的做到了吃素和吃肉没有分别,关键是在他们心里根本就不着“吃”和“吃什么”的相,更没有“想吃什么”和“不想吃什么”的贪念。无论吃什么或不吃什么都是为利益他人,利益众生,所以他们无论吃什么都不碍事,《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他们做到了。人家“吃”是为利益众生,而我们凡夫吃是为利益自己,为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是“贪嗔痴”三毒在作怪,这是造业,造业必受果报。象古大德们那样的境界,我们是不能一下达到的,但是他们的心量我们可以学习,在转变“心念”上可以学习,原来“吃”是为满足自己的“贪欲”,现在念头一转为尽虚空遍法界众生,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想想,“吃素”和“吃肉”到底对众生有多大利益呢?“吃肉”与“杀业”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杀业”在先,哪来的肉吃,没有“杀生”就没有“吃肉”,换句话说,如果大家都不吃肉,那这个世界就没有杀业了。为什么今天的世界,战争、灾难这么多?根源在于众生杀业重,在于人想吃肉,佛说,要想没有刀兵劫(战争),除非众生不食肉!看看每家每户的餐桌上,饭馆里的酒席上,哪一餐少得了肉,再听听大家怎么说,很多人都说,每顿饭没有肉就吃不下饭,多可怕!要想人不吃肉谈何容易,难哪!既然人不能断掉“吃肉”,那就决定断不了杀业,也就不能消除战争、灾难!我们学佛一定要明白吃肉绝对是与众生结冤仇,只要有想吃的念头,都是跟众生结怨,只要与众生有冤仇,自己就不能得自在解脱,众生也不能得自在解脱。所以,不吃肉就是把与众生的冤仇作个了断,从此再不结怨,大家都解脱,否则还要你来我往地讨债还债,那样多苦啊!吃素是自他两利,利益一切众生,是无畏大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这是大善事,功德无量无边。当然也有人疑惑,吃素,那些蔬菜是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吃素不也是伤害生命吗?是的不错,众生分“有情”和“无情”,肉是有情众生的,而蔬菜是属于无情一类的。吃有情众生的肉,因为他有情识,他会生很重的嗔恨,时节因缘成熟,他要报复他要讨债;而无情众生则微弱很多。当然从理上讲,人的清净法身是不需要吃任何东西的,可我们现在是烦恼、染污、业报深重的业报身,要维持这个虚假的“躯壳”,还是要吃的,要吃当然选择吃素是最佳的。因为要借假修真,如果没有这个假身,自己也无从修起。这个“假身”,也是众生之一,我们不能执著他就是“我”,“真我”不是这个“臭皮囊”,“真我”是不变的、永恒的,可这个臭皮囊是会老的、会病的、会死的、更是会腐烂掉的,这怎么能是“我”呢?它只不过是我们穿的一件特殊的“衣服”而已,万不可为此“衣服”而执著,更不可为此而造种种罪业,来拖累“真我”。虽然吃素,应当明白是为利益自己的假身这个“众生”,不可增长贪吃的烦恼,只不过是为维持这个假身而使我们能精进地“借假修真”。所以,我们学佛人自己的饮食一定是素食。那么有些学佛人,遇到工作生活中的应酬,要和吃肉的人在一起吃饭,这时候可以随缘,这个随缘是为利益那些吃肉的人的,自己心里绝对没有想吃肉的欲念,我们可以借这个机会把吃肉和吃素的好处以及事实真相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明了吃素的道理,吃肉的害处,继而引导大家学佛,我们这样做就是利他,令大家生欢喜心,是接引众生入佛门的善举。古今大德们都有给我们做类似的示现,我们要明白,佛教是活泼的,是重实质的,不是死呆板的。自己生活要断“贪嗔痴”,对己要严,是自利;与大众相处,要令人生欢喜心,心量要大,要宽以待人,要舍己为人,这是利他。我们这样学佛就如理如法了。感恩!南无阿弥陀佛。
热心网友
戒杀,主要是指不杀人。进而不杀一切有情众生。如果虫害造成粮食减产,或灾害,危害到人的生存。首先要考虑到人的生存,消灭虫害应该不为过?至于食素,一般居士未受菩萨戒的可以吃三净肉。受了菩萨戒的就不能吃一切众生肉,以及五辛。而现代社会,出现了许多健康族群,在国外没有宗教信仰而喜欢练瑜伽、吃素的人,大有人在。如在众人聚餐时可吃肉边菜。在家做饭可做荤素两道菜。而杀猪和杀蚂蚁当然都是杀害众生。因为每一个有情众生,人类、动物、禽类、虫类、鱼类等,都有一个如来藏,即佛性。所以佛性面前众生平等。
热心网友
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论杀什么都算杀生。害虫、益虫都是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定义,没有道理说害虫就应该死!不错,为了满足人类的欲望,确实有许多生灵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想穿皮鞋,牛就遭了殃;最近几年又开始流行皮草,又有一大批动物遭殃了……还有像你说的,由于使用农药,确实杀死了许多昆虫。但我个人认为,这与你破没破杀戒没有直接联系,因为毕竟不是你杀的嘛,但有没有间接联系就不好说了。就算这多少与我们有些牵连,但话反过来说,我们能不穿皮鞋,但穿布鞋就没事了吗?种棉花时不使用农药吗?我们生病吃药,又有许多制剂是从动物体内提纯的;为了探索更高的医疗水平,又有多少生命断送在实验室;为了使饮用水更洁净,不知道又杀死了多少微生物;即使我们吃有机粮食,虽然有机食品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化学制剂,但还是会使用一些生物制剂或者人工捕捉的方法消灭掉一些对作物生长不利的昆虫。但真的因为这些我们就不穿衣服、不喝水、不吃东西了吗?我想,如果我们真的这样做的话,佛陀也不会同意。那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我想,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只满足我们的最基本需求。譬如,谁不知道皮草好看,但我们不要过于迷恋物质,我们不去购买它;化妆品、护肤品确实可以令我们的容颜光彩,但我们在选购时尽量选一些纯植物提纯的;还有我们是佛教信众,在我们念完经咒之后,或者平时专门拿出一定的时间念往生咒,把这些功德、利益回向给芸芸众生,愿他们早日遇到佛法,令得解脱。最后,我想说:“愿所有的生灵,随幸福和幸福的源泉而得以增强; 愿所有的生灵,从痛苦和痛苦的来源而得以解脱; 愿所有知觉的生灵,摆脱怨憎和奢望,以平等的思想协心同行。”。
热心网友
秦少龙所言甚善,赞叹随喜。
热心网友
戒杀就是戒杀,不要扩大范围。杀戒并不包括吃素。吃素属于“斋”,不属于“戒”,受五戒的居士没有规定要吃素。关于戒律问题,很多不了解佛教原理的朋友会产生不少矛盾的认知。其实,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正是由于充满无法圆满化解的矛盾,所以才成其为“苦”。否则,如果这个世间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圆满地成就至善,无后世恶苦之忧,那又何必以解脱轮回为向往呢?佛陀传授的戒律是一种“中道”的生活方式,它并不能完全杜绝恶因,而是在戒首恶、止巨苦,并能够被人守持,能够实实在在的实行而减少现世、后世的苦痛,从而能够获得修行解脱轮回之道必要的资粮。有些不会佛意的人在给人讲佛法的时候,往往自己陷入两个误区~或增或损~就是扩大戒律的范畴或者缩减其范畴。比如,有些人一谈到戒律,就说什么要人心里没有贪、嗔、痴、慢、疑等,说什么人起恶心动恶念就算犯了戒云云~这等于把戒律置之于无法实行的境地,名为赞叹,实则毁谤。这都是对佛法的严重歪曲。如果人恒常不起恶念,已经是果地的圣人,还修持什么戒律~这不是颠倒了因果吗?再者,戒律主要是对治身、口的恶行,而非意恶;意恶是靠禅定和智慧来调服的。我们在理解戒律和佛法的时候,要从现实、中道、实用的角度契入,方可体会佛的本意和佛的悲心、智慧与方便善巧。
热心网友
戒杀 是从自身做起的 你不杀就可以了 佛法不是教条 也要与时俱进的 也要以人为本的 为了人的生存 用农药杀死害虫 这样佛会高兴的 因为佛主要是度人的 一般不度害虫 你可以放心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