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股票市场的长期低迷状态客观上推动了国债市场的走强。一方面,股票市场的长期低迷造成大量资金在股市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不得不到债券市场寻求发展,增加了国债市场的资金供给;另一方面,股市的长期低迷造成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出现困难,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难以提高,贷款规模受到限制,大量银行资金进入了国债市场,推动了国债市场的持续走强。

热心网友

2005年,在股票市场继续低迷的情况下,国债市场却持续走强,上证国债指数从2004年底的95。61点,几乎直线上涨到2005年10月19日的109。65点,三个季度共上涨了14个点,上涨幅度达到14。68%。   2005年交易所国债的市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1、长期国债的市场表现整体上好于短期国债的市场表现。从2004年年底到2005年10月19日,15年期和20年期的国债平均上涨了19。27%;10年期国债平均上涨了9。70%;7年期和8年期的国债平均上涨了8。59%;而5年期及5年期以下国债的平均涨幅仅有3。15%。   2、到期日越远,国债的涨幅越大。从2004年年底到2005年10月19日,2008年以前到期的29只国债中,只有21国债(15)的涨幅超过8%;而2011年及以后到期的25只国债中,只有05国债(4)、 05国债(5)、国债0505、05国债(9)的涨幅不到10%,而这4只国债均是2005年5月以后发行的,存续时间相对较短。   3、国债的二级市场表现与国债的利率高低关系不大,但与计息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单利国债的市场表现好于浮动利率国债和贴现国债的市场表现。   2005年国债市场持续走强的主要原因有:   1、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着陆。投资者对经济过热和升息的预期逐步减弱,但对通货紧缩的担忧有所增强。   2、2005年3月17日开始,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年利率1。62%下调到0。99%,这使得本来就不缺资金的债券市场更加显得资金宽裕,从而使得国债市场持续走强。   3、由于受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对贷款规模进行适当控制,这使得大量银行资金闲置,商业银行势必会扩大对国债的投资,从而促使国债市场不断走强。   4、股票市场的长期低迷状态客观上推动了国债市场的走强。一方面,股票市场的长期低迷造成大量资金在股市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不得不到债券市场寻求发展,增加了国债市场的资金供给;另一方面,股市的长期低迷造成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出现困难,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难以提高,贷款规模受到限制,大量银行资金进入了国债市场,推动了国债市场的持续走强。

热心网友

2005年国债市场持续走强的主要原因有:   1、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着陆。投资者对经济过热和升息的预期逐步减弱,但对通货紧缩的担忧有所增强。   2、2005年3月17日开始,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年利率1。62%下调到0。99%,这使得本来就不缺资金的债券市场更加显得资金宽裕,从而使得国债市场持续走强。   3、由于受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对贷款规模进行适当控制,这使得大量银行资金闲置,商业银行势必会扩大对国债的投资,从而促使国债市场不断走强。   4、股票市场的长期低迷状态客观上推动了国债市场的走强。一方面,股票市场的长期低迷造成大量资金在股市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不得不到债券市场寻求发展,增加了国债市场的资金供给;另一方面,股市的长期低迷造成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出现困难,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难以提高,贷款规模受到限制,大量银行资金进入了国债市场,推动了国债市场的持续走强。

热心网友

2005年,在股票市场继续低迷的情况下,国债市场却持续走强,上证国债指数从2004年底的95。61点,几乎直线上涨到2005年10月19日的109。65点,三个季度共上涨了14个点,上涨幅度达到14。68%。   2005年交易所国债的市场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1、长期国债的市场表现整体上好于短期国债的市场表现。从2004年年底到2005年10月19日,15年期和20年期的国债平均上涨了19。27%;10年期国债平均上涨了9。70%;7年期和8年期的国债平均上涨了8。59%;而5年期及5年期以下国债的平均涨幅仅有3。15%。   2、到期日越远,国债的涨幅越大。从2004年年底到2005年10月19日,2008年以前到期的29只国债中,只有21国债(15)的涨幅超过8%;而2011年及以后到期的25只国债中,只有05国债(4)、 05国债(5)、国债0505、05国债(9)的涨幅不到10%,而这4只国债均是2005年5月以后发行的,存续时间相对较短。   3、国债的二级市场表现与国债的利率高低关系不大,但与计息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单利国债的市场表现好于浮动利率国债和贴现国债的市场表现。   2005年国债市场持续走强的主要原因有:   1、随着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在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基础上,实现了平稳着陆。投资者对经济过热和升息的预期逐步减弱,但对通货紧缩的担忧有所增强。   2、2005年3月17日开始,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年利率1。62%下调到0。99%,这使得本来就不缺资金的债券市场更加显得资金宽裕,从而使得国债市场持续走强。   3、由于受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不得不对贷款规模进行适当控制,这使得大量银行资金闲置,商业银行势必会扩大对国债的投资,从而促使国债市场不断走强。   4、股票市场的长期低迷状态客观上推动了国债市场的走强。一方面,股票市场的长期低迷造成大量资金在股市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不得不到债券市场寻求发展,增加了国债市场的资金供给;另一方面,股市的长期低迷造成商业银行在证券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出现困难,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难以提高,贷款规模受到限制,大量银行资金进入了国债市场,推动了国债市场的持续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