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于学忠王以哲死后东北军就散了,有很多参加了我党。但是几十万的东北军都那么去了?有多少人参加了我党?吕正操是个团长、张学思也没什么实力,很多更高级的将领呢?
热心网友
根据统帅部的命令,东北军各军被有意分散到各个战区,分割使用。。无论是在抗战的初期战场上,还是在历次的重大战役中,东北军都留下了艰难的脚印,付小了重大的牺牲。他们以鲜血和生命实现了西安事变时要求抗日的初衷,实现了张学良将军“吾等必须将百们的血及此一点武装,贡献与东北父老之前,……在抗日战场上,显我身手”的嘱托,在中华民族神圣的民族抗战历史上,谱写了自己光辉的篇章。 抗战初期,东北军经过整编为每军二师,每师二旅, 每旅二团。 在初期抗日战场上 芦沟桥事变爆发后,在华北战场上,日军于7月底占领平津后,即以平津为据点,迅速扩大战争,一路由平绥路、同蒲路进攻山西;一路由平汉路进攻河南;一路由津浦路、胶济路进攻山东;一路沿平绥路进攻绥远。为抵抗日军的进攻,东北军各部奉调开往前线。原驻河北的五十三军及骑四师在平汉线右翼作战;驻安徽省阜阳一带的六十七军调天津以南大城、文安一线,驻河南省南阳一带的四十九军调静诲、沧州一线,抗击由津浦线南犯的日军;驻河南周口一带的五十七军调江苏南通一线,驻蚌埠、淮阴一带的五十一军调青岛一线,分别担任江防、海防任务;原驻陕甘的骑二举调晋绥前线与日军作战。东北军的抗战,全面展开。 1937年8月中、下旬,日寇开始沿津浦路大举南犯。是时,东北军第四十九军奉调进驻沧县及静海附近。8月21B,由日军第十师团(师团长矾谷廉介)步兵第十联队(联队长赤柴八重藏)主力(配署炮兵两个中队) 组成的右侧掩护队,开始向静海前进。四十九军之一部立即加以阻击,与敌发生激烈战斗。日军以猛烈的炮火向静海轰击,四十九军守军奋力抵抗不支,向南撤退。24日,日军攻占静海。 9月10日,日军第十师团步兵第六十三联队向姚马渡攻击。驻守该地的中国守军系刚刚于几天前到达此地的东北军第六十七军。早在7月,六十七军即受命驰赴大城附近,接替宋哲元部王长诲师堵击日军沿子牙河南上的任务。六十七军到达大城以后,即不顾疲劳,以骑兵连沿子牙河北进,一方面侦察敌情,一方面掩护大部队占领阵地。末几,即在姚马渡以北的北赵扶、中赵扶等处发现日军少数骑兵部队。六十七军骑兵连出敌不意,—举歼灭敌骑数十人。第二天,六十七军派其一部埋伏在姚马渡袭击日军小型轮船。上午。日军运输敌寇的轮船三艘进入伙击圈内,六十七军即以优势兵力向其发动进攻,11时许,日军临时航空兵团(兵团长德川好敏) 飞机分批来支援,一小部日军才从六十七军阵地薄弱的处打出一条缺口,突出重围。是役,日军损失惨重,伤亡约三四百人之多。 9月11日,日军向六十七军阵地反扑,空中有数十架飞机支援,六十七军沉着应战,阻敌于阵地之前。正当酣战之际,六十七军一O七师重机枪阵地被敌机发现,日机遂集中目标轮番轰炸,将该阵地全部摧毁,该连官兵牺牲殆尽。一O七师数次派队支援,始将阵地保住。 ,日军不支于入夜撤退。六十七军主动出击,乘夜迟击敌人,以轻重机枪交叉火力,再次予敌以重创。天亮时,日军第十师团增援部队到达,协同六十三联队同东北军六十七军展开争夺姚马渡的激战。几经反复,日军才於9月12日将姚马渡占领。当地六十七军守军遂向军部所在地大城靠拢。 还在9月11日,日军第十六师团()的先头部队即于塘牯登陆,随后全军编入第二军向大城方向运动以支援第十师团。9月15日,在子牙河西岸大城至姚马渡之间,该师团同东北军六十七军发生激战,受到六十七军的沉重打击,撤守东岸待援。 9月20日,日第十师团援兵与第十六师团汇合,逐次向六十七军阵地发动攻击,并向六十七军侧翼迂回,企图将六十七军切割包围,一举聚歼。六十七军官兵沉着应战,压迫日军有退无进。9月24日下午,六十七军因已完成阻击任务,遂经反攻撤出战斗,转进献县待命。 在日军占领姚马渡的前一天,即9月11日,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曾发出命令,责其第二军迅速进入沧县以内。第二军司令西尾寿造遂命第十师闭主力向沧县进攻,并命令即将到达的第十六师团由水路前进,协同第十师团作战,此外,又调第一O八师团(师团长下元熊弥)在沧县西南的阜城、东光等地作掩护战斗。20日,第十师团主力开始向沧县进攻。驻守该地的东北军第四十九军力战抵抗,伤亡惨重。23日,姚官屯附近的特火点防地被日军攻陷。24日,沧县亦陷敌手。四十九军被迫向南撤退。 是时,担任平汉线阻击任务的是国民党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刘峙任总司令。为阻止日军沿平汉线南侵,第二集闭军由北平至石家庄沿平汉路设立了三道防线。东北军第五十三军和孙近仲的第二十六路军受命布防在第一道防线上。接到命令后,东北军五十三军军长遂命一一六师进入永定河右岸永清附近阵地,一三O师及军部驻守霸县。 9月15日,日军第一军第六师闭(师团长谷寿夫)向平汉路右翼中国守军东北军第五十三军防地水清一线发起猛烈进攻。面对强大的故人,五十三军沉着应战。在南各庄一带,守军一一六师三四六旅奋起抵抗,先后打退敌军多次进攻。该旅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身先士卒,官兵同仇敌忾,在敌人的强大炮火压制下,坚守陈地,予敌以重创。二四六旅六九二团官兵亦越战越勇,未失寸土。日军久玫不下,乃增强炮火,加强兵力,轮番攻击数小时之久,六九一团、六九二团伤亡巨大。六九一团不少官兵牺牲;六九二团团则团长张子弛负伤,第三营营长曾国华等相继阵亡。不久,日军从两团结合部突破,将南各庄附近阵地占领。一一六师第三四八旅受命前往增援。全师经过血战,将失守的南各庄一带阵地理重新夺回。这次战斗,一一六师仅连排军官即伤亡二十余人,士兵伤亡二三百人之多。 当日,一一六帅撤出战斗,向大清河南岸收缩。日军第六帅团占领永清后,继续追击——一六师,追至霸县附近时,东北军五十三军军部及一三O师予以阻击,敌受阻后停止前进。五十三军遂全部撤至大清河南岸新镇附近占领阵地,掩护平汉路正面的友军得有充裕时间安全后撤。18日,平汉路中国守军的第一道防线被日军全面突破。 时值大雨连绵.大清河水猛涨,五十二军渡过该河后将附近渡河工具统收之于南岸,迫敌无法渡河,两军遂隔岸相持。数日后,日军调来橡皮艇偷渡,且有空军配合,向五十三军发起突然攻击。五十三军广大官兵浴血奋战,但因指挥官失于布置和指挥,更因第二集团军指挥官刘恃,畏敌如鼠,放弃保定,动摇了军心,五十三军最终全线崩溃,向赵县败定。 9月24日,日军占领了保定。平汉路我国守军第二道防线被突破。保定失陷后,我国军队在平汉线的军事改由程潜指挥,但程潜亦未能扭转第一战区的战局。10月10日,石家庄沦陷,至此平汉路北段中国军队的三道防线全被日军攻破。此时,东北军第五十三军正值向赵县撤退途中。10月11日,五十三军掩护全军后撤任务的六九一团,在团长吕正操的率领下,于晋县梅花镇阻击日军第一O八师闭的追击。为了完成掩护后撤任务,吕正操团坚守阵地,以致敌我均有很大损失。阵地前,日军死伤枕籍,吕团第二营营长刘裕勤、营附王德平、连长王宽平、排长刘建章等英勇殉国。后经血战,六九一团突出重围,在敌后继续战斗。 平汉路中国守军的第二道防线失守后,原战斗在津浦线上的东北军六十七军接到第一战区的电令:“六十七军可酌情迟滞故人,速向献县方面转进,并向商震总指挥迅取联系。” 时值六十七军与敌激战于刘格庄一带,该军军长吴克仁当即决定,黄昏时由黄格庄掩护阵地抽出部分兵力轻装袭击日军,各师则乘战斗间隙向献县靠找。正当军部开始撤退时,掩护阵地上枪炮声大作,随后我轻装部队即与日军监视部队展开肉搏。六十七军一部迅速增援,日军不支,而六十七军轻装部队越战越勇,杀得敌军胆战心谅向后败退。六十七军遂全军脱离阵地.安全转达献县。 六十七军到达献县后,接受了战区着六十七军于邯郸附近掩护战区大部队撤退的任务,旋顺利转移至邯郸,以主力防守临洛关,以一部沿河堤助防,其余为预备队。10月 17日,日军第十四师闭(师团长土肥原贤二)主力来攻,先以优势炮火和飞机轰炸压制住六十七军炮兵,然后即以主力向临洛关攻击。六十七军在日军炽烈炮火压制下,利用已构成的工事节节抵抗.每一次争夺战斗,敌我双方均伤亡颇重。六十七军经力战完成了掩护战区撤退任务,遂渡过漳河,于18日到达河南汤阴县。 至此,除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尚留漳河以北与敌周旋外,第一战区所属各部均渡过漳河南撤。是时,五十三军也渡过漳河到达辉县和百泉地区整顿待命。1938年1月中旬,五十三军又奉命迎击汤阴之敌,掩护主力继续向黄河以南撤退。五十三军即以一一六师为右翼,以一三O师为左翼,向汤阴之敌攻击。双方接触,战斗极为激烈,六九五团团长张绍贤腿部受伤,但坚持指挥战斗。日军遭受攻击,即以优势的步炮兵迎战。五十三军攻占汤阴未遂,旋向豫北淇县转移。在淇县五十三军与日军激战竞夜,又连续转移至塔岗、 长春岭既设阵地。不久,日军迫至,猛攻一一六师和一三O师阵地。五十三军利用各种火力极力阻击,日军则不断增加兵力,轮番进攻,阵地的前前后后,尸体遍布,双方伤亡均大。战至黄昏,敌集中优势兵力猛冲五十三军阵地一点,五十三军拼死抵抗后转入山西大行山区打游击。 抗日战争开始,东北军第五十一军、五十七军亦投入到战场的前哨。其中,五十一军调青岛一线,守卫海防,五十七军调江苏南通一带,守卫长江下游江防。 1937年7月12日,五十七军从河南周口镇出发,沿陇海路东进至新安镇,然后转公路和运河兼程南下,进至长江口。该军一一一师到达南通、启东、海门、如皋、靖江之线;一一二师到达无锡、江阴一线,沿扬子江南北两岸布防。五十七军军部于11月4日进驻扬州城里。l0月中下旬,一一二师在无锡附近与敌接战,紧接着即参加了巩卫江阴、固守镇江、保卫南京等战斗。11月间,一一一师在靖江、扬州一线抗击登陆日军,打响了靖扬之战,几次战斗均极为激烈。 11月25日拂晓,日军以猛烈炮火轰击长江北岸一一一师阵地,占领施家桥,掩护大批日军登陆,旋又占领都天庙,逐次击退一一一师各分散守备点。一一一师三三三旅全部退守横沟桥。上午8时,日军沿扬州城公路向三三三旅阵地冲击,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亲率两营官兵与敌浴血奋战。酣战之际,常师长又果断地命令六六二团出去,连续击退日军步兵的三次反攻。日军遂调来坦克在前面开路,后继以步兵再次冲向一一一师阵地。常师长指挥士兵以平射饱和集束手榴弹向敌坦克猛轰,并以猛烈火力向日步兵射击。在杨州城南的一马平川上,堆满了日军的尸体。战至下午4时.日军狼狈逃审。一一一师乘胜追击至施家桥。 “这次战斗,虽双方均死伤惨重,却大挫了日军锐气。” ( 王振乾) 在江南的一一二师于江阴作战中损失较大,师长霍守义负伤,全师撤往江北。12月12日,日军向南京发起总攻。一一二师六七一团、六七三团在南京城北长江一线阵地阻击日军,撤退时部队被挤散,伤亡惨重。 1938年初,日军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获洲立兵)、第三师团(师团长长藤田进)、第九师团(师团长吉住良辅)分别由津浦路正面来玫,企图同南下之日军合击徐州,沟通华中华北交通。东北军五十一军奉第五战区之命,赴津浦路东西两侧的淮河北岸布防,一一四师担任左侧防卫,一一三师担任右侧防卫任务。 此后,淮河南岸的日军又接连发劝几次猛烈攻势,均被五十一军击退。直至1938年5月,五十一军奉命调往台儿庄参加会战,五十一军胜利地完成了保卫淮河的任务。 东北军除上述部队外,骑二军也于1937年8月下旬调晋绥前线与日军作战。军长何柱国率骑三师(师长徐良)从陕西经同蒲路北上,增援大同,归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指挥;骑六师在绥远作战,归马占山指挥。在井坪镇一役中,骑三师第十团被日军击溃,损失很大。1939年3月,骑六师师长刘桂五在固阳与日军作战,光荣牺牲。 东北军作为抗战初期最早抗击日军的第一线部队,同时也作为掩护友军安全撤离华比的后卫部队,以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为全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重大战役中 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几次重大战役中,都可以看到东北军战斗的雄姿。从松沪战场到台儿庄会战,到武汉保卫战,东北军一直是一支坚强的生力军。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松沪会战爆发。,10月26日,中国守军又退出第二道防线,上海战局吃紧。是时,蒋介石急调刚刚从华北战场上撤下来的东北军第四十九军、第六十七军迅速南下增援。 10月31日,东北军第四十九军赶赴上海战场,其一O五师在南翔以南的徐家桥、界碑桥一线布置阵地;一O九师在枫泾一线布防。一O五师占领阵地后即主动出击,11月2日打退正面敌人,将阵地“推进至挑宝、范家庄、江桥之线”,以伤亡百余人的代价,取得了初战的胜利。6日,大场的日军向一O五师的新阵地反攻。一O五师各部队顽强阻击,将敌拒之于防地之前。但一O五师损失颇重,六二六团团长顾惠权阵亡,其第一营伤亡过半。在枫泾一线,一O九师与在杭州湾登陆沿沪杭公路北犯的日军发生激战。经过两昼夜的战斗,该师几乎牺牲殆尽,四个团长有三人阵亡,营长阵亡了三分之二,士兵大部殉国。 11月初,东北军六十七军由南京弛援上海,归右翼方而军总司令张发奎指挥,并作为该方面军的总预备队。5日,接张发变命令:“敌军于今日已在金山卫登陆,正向淞江前进,仰六十七军可即轻装向淞江急进,痛击敌人,以保我上海右翼之安全为要”。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即命各师以强行军冒雨向淞江疾行,在沿江城东北之线,一O七师与北上攻击松江之日军第十三师团遭遇,旋发生战事。一O七师利用江堤的掩护,出敌不意,予敌以痛击。经战斗,日军前进受阻, “伤亡约百六百名”。此役,一O七师三一九旅旅长吴赛身负重伤,三二一旅旅长朱之荣阵亡。 一O八师原拟通过淞江之南,利用水网交错的地形,阻击日军,但因雨不得不改变计划,随一O七师之后跟进,及至淞江西关时,日军已接近淞江,一O八师乃急令三二—旅迅速占领淞江至石湖荡之线。部队行进之中与日军遭遇于30号桥附近,刘启文旅长亲率六四四闭坚守桥头。日军以炽烈的炮火袭击,刘启文旅长阵亡。一O八师三二四旅六四八闭及六四七团残部决定占领淞江西关,阻止日军进入淞江城。但日军此时已迂回到—O八师之后,将一O八师包围,遂演成混战。 11月9日,蒋介石下令全线撤退,淞江陷落。六十七军军长吴克仁率残部撤退时,又在距淞江城约15公里处的余山山坡上遇到日军的埋伏。傍晚,吴军长紧急指挥部队渡河,又遭日军便衣队的袭击。吴军长及军参谋长吴桐岗、师参谋长邓玉琢光荣殉职。 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一没,六十七军主要高级将领多数牺牲,“团长级的伤亡8人,营连级不计其数”,殉难士兵无法统计。 1938年3月,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鲁南的台儿庄会战。 东北军五十七军奉第五战区之命,派出三三三旅迅速驰往增援。三三三旅六六六团赶到临沂西关, 在台儿庄激战的同时,五十七军全部参加了保卫徐州的外围作战。一一二师主守连云港沿海阵地;——一师三三一旅在阜宁一线保卫徐州东翼的安全。 日军为了从南通东海之线迂回台儿庄,派出秋山旅团3000余人,附山野炮8门,工骑兵一部,在飞机、汽艇的配合下,直扑江苏阜宁。一一一师师长常恩多亲率三三一旅集结在盐阜公路西侧,向北上之敌全面出击,一夜之间,将敌切成数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殆秋山旅团即将被围歼之际,与一一一师协同作战的韩德勤三五一旅不战而退,破坏了战机,使情况骤变。常恩多遂率部转移至阜宁以北,迂回至右侧,与敌激战竞夜,敌惭渐不支。不料阜宁守军纬德勤部又弃城而走,使敌占领阜宁城,得以喘息之机。——一师坚持在城郊作战,很快克复阜宁城,将秋山旅团大部歼灭,粉碎了日军迂回增援台儿庄的阴谋。 3月、4月之交,日军在拓汪、安东卫登陆,拟打通海州至青岛的公路。五十七军六六七团开赴干于、日照作战,打击登陆的日军及刘桂堂、张宗元、刘沛臣等伪军。六六七闭首战告捷,一举占领了碑廓和巨峰,接着又协同六六八团向拓汪、大石桥之敌发起猛攻,将敌人打下海去。是役,缴获日伪军轻、更边击炮11门,六六七团以能攻善守威镇干于、日照一带。 由于日军不断增援,,东北军五十—军亦奉命到台儿庄增援。在台枣支线,一—四师与敌激战十余天,三四O旅旅长扈先梅阵亡,在攻订杨楼的战斗中三四O旅六O八团第二营第六连在连长孙清溪的率领下勇猛作战,一夜攻占敌四个碉堡.将守敌全部烧死,最后为掩护大军撤退,坚守阵地,全连光荣殉国。 在台儿庄东北方向,一一三师面对武器精良、战斗力最强的日军板垣,矾谷两师团,毫不气馁,以劣式的武器装备与敌激战。5月15日,日军,对徐州采取大包围的姿态,继而徐州告急。五十一军奉命掩护其他友军先行撤退,而最后撤山队线。19日,徐州失守,五十一军向徐州东南方向前进。下午3时,在徐州东南山区,五十一军遭到日军的截击,徐州方面的日军也从后面追击上来,形成对五十一军的大包围。军长于学忠命令张炳南率领六七七团在前面突围。晚9时许,六七七团第二营向敌人冲锋,大部队紧接着一拥而上,终于全军突出重围,向刀苏北方向挺进。 1938年6月间,东北军五十三军受命调往湖北麻城附近,继而过长江,守备阳新县以西一带,掩护武汉外围右侧背的安全,归属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张发奎指挥。 日军侵入江西后,沿幕阜山脉直插武汉右侧背,五十三军守备的阳新县地区,正足日军锋芒所向。因此,五十三军一经同敌相遇,战斗就极为激烈,以后战斗逐渐演成白热化程度。五十三军右侧背受敌压迫最重,战斗越加紧张,双方伤亡很大,而五十三军的损失更大于敌。五十三军遂撤至三溪口附近继续抵抗,再撤至刘仁八、金牛镇—带与敌奋战.最后撤至贺胜桥一带,背湖一战。约过大大小小十七八次的战斗,五十三军伤亡甚重,撤往郴川湖三角地带整训。 武汉告急,蒋介石命东北军五十七军军长缪徵流速率全军前往策应。缪率本部抢过津浦路,驰往增援。一路上,其先头部队不断冲破日军的前赌后截,为全军行进开道。经过合肥时,一一一师对该城作一次虚攻,破坏了明光等地的铁路桥梁。在通过蒋坝、嘉山一带时,全军的大部官兵不幸染上疟疾,战斗力顿失。无奈,经蒋介石批准,五十七军只好回师苏北。 在回军途中,一一一师六六一团越过津浦铁路,迂回至徐州西侧,出敌不意一鼓作气攻入城关,占领了他半个市区;六六六团埋伏在徐州南曹村车站附近,焚毁车站.歼敌200余人。一一二师六六七团出奉命袭击合肥日军机场,在友军的配合下,采取围场打援的战术,一举炸毁敌机4架,焚烧敌运兵车2辆。合肥—战,迫敌从南部调来援军数千人,有力地策应了武汉保卫战,减轻了敌犯武汉的压力。 在此期间,由东北军四十九军缩编的一O五师亦受命集结於武汉外围,支援武汉作战。随着武汉的沦陷, 一O五师也同大部分民党军队一起撤离了战斗。 1939年9月四十九军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在战斗中一?五师坚守阵地,一?五师师长王铁汉因指挥有方立大功一次。1941年3月四十九军105师又参加了南昌会战中的江西上高战斗,日军施放毒气,全师伤亡惨重。1941年10月,王铁汉升任四十九军军长。1942年5月至8月四十九军参加了浙赣战役,多次收复失地。 坚持在敌后作战 1938年10月,广州和武汉先后失守,日寇便停止了向国民党战场的战略性进攻,逐渐将主要军事力量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同年12月,汪精卫公开投敌,组织南京傀儡政府。日寇对重庆国民党政府亦转而以政治诱降为主。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中全会,决定采取“限共、溶共、反共”政策,颁布了 “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条令。 1937年韩复渠逃离山东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游击队开始以泰沂山区为中心建立了鲁中根据地,接着,胶东区、清河区、鲁南区、滨海区根据地也相继控立起来,八路军有很大的发展。蒋介石唯恐共产党的力量由此坐大,遂于1938年末下令成立鲁苏战区(于学忠为总司令,韩德勒副之), 东北军五十一军、五十七军有中国共产党的长期工作基础,素有联共抗日的光荣传统,虽奉蒋介石别有用心的命令,但对大多数官兵来说,都获得了继续与日军战斗的机会,因而是以抗日的姿态进驻山东的。 1939年1月,东北军五十七军一一一师在师长常恩多的率领下先期入鲁,为了向山东军民表示抗日的决心,—一—师决定消灭盘踞在吕县北诸城县境台摊路上的帜沟镇一带的张步云伪军。歼灭张步云伪军大部,击毙击伤俘救敌军近千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给养;继后又在孟账附近歼灭出犯的日军大部,振奋了人心。 3月初,五十七军车—一二师向鲁南挺进。行军适中,六六八团刘杰营与六七一团在房山,芝麻坊一带同日军崎山中队交战,歼故200余人,缴获大量军需用品。4月初期,一—二师进入鲁中,7—8月间,六六七团在团长万毅率领下,奇袭陇海、津浦铁路,翻敌火车一列,活捉日人原山方雄和辅桥新一。 1939年春,鲁苏战区总部、五十—军及所属一一三师、一一四师从大别山出发,向鲁南挺进。4月初,在江苏、安徽交界处的固镇桥以北的大店镇和江苏服宁县境内,多次遭受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的追击堵截。六八○团二营营长张玉璞(中共党员)率全营掩护全军前进,全营牺牲殆尽。张玉璞营长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同以密集球型冲杀的日军打交手仗,当他射出最后一颗子弹,投出最后一枚手榴弹后,英勇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之下。 是年夏,日车乘五十一军刚到山东立足未稳之际,集中兵力对沂蒙山区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大扫荡,企图予五十一军以严重打击。五十一军依仗有利地势,坚决顽强地痛击日寇的进攻,使日军受到重大伤亡。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日军后撤。五十一军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但也付出了重大损失。在冯家场,一—四师师长方叔洪牺牲。 而后,日军又多次来扫荡,五十一军先后经过葛庄战斗、碾庄战斗,但部队损失不人。1943年元月,山东省政府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义投降日冠,勾结日军对五十—军进行 行残酷的扫荡,企图占领五十一军阵地,进而消灭八路军,独霸山东省。五十一军为减少损失,避免决战,阵地被敌伪占领。4月11日,五十一军决心夺回失去的阵地,向日伪军全线反攻。12日,该军辐重兵团第一营奉令进攻北庄之敌,当即与敌展开巷战。后敌人逃窜至大北庄集中兵力负隅顽抗。第一营久攻不下改用火攻,浓烟烈火席卷敌巢,收人狼狈逃串。5月12日,吴化文带领日寇向五十一军进行报复性的进攻。在张良墓山顶上,战斗极为激烈,据守该阵地的轻重兵团与敌进行7次搏斗,损失惨重。张团附、第一营营附,第—连刘连长、第三营李营长均牺牲在阵地上。 1943午7月,五十一军奉命撤出鲁南,越过津浦路日军封锁线时,一一四师师长黄德兴及团长董春光等牺牲。此后,五十一军即告别了鲁南山区。 五十七军一一一师经过“九二二”锄奸,抗日热情更加高涨。,一一一师一直坚持在鲁南敌后,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 远征滇缅边境 。
热心网友
楼上回的好详细 无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