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篇和大家谈一谈武功秘籍。在几乎所有的武侠小说中,都会出现很多武功的秘籍。很多青年侠客们本来武功平平,得到这些秘籍后突然一夜之间武功盖世,在江湖上如鱼得水、呼风唤雨。小说家固然可以这样写,但这种事是不可能发生的。可以简单的举个例子,数学书大家都看得懂。假设你现在不懂高等数学,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给你一本最好的高数书,但只有一本书。没有老师教你,也没有人交流。要求你三个月后高数达到良好的水平。恐怕没有多少人办得到吧。这还只是可以自学的数学,何况武术有很多东西根本就是需要师傅言传身教的。《庄子》里说,古人死后遗留下来的书籍都是些糟粕,精华已经被带走了。其实有些道理,平心而论,现在有很多东西已经失传了,尤其是武术,你光看文字简直毫无用处,必须有老师言传身教,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用在武术教学上很合适。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套路运动员或套路演员,只得其表而未得其实,打起拳来虽然好看,但并不能说他真的会武术。有一种武器现代的武侠小说里写得很少:奇门兵器。现代的小说里写奇门兵器,不过是创作出一种外形十分古怪的兵器,到底有其中有什么实用价值就很难自圆其说。其实古代的奇门兵器首先是有说书人创作出来的。曾经有学者专门考证过,古代的每一种奇门兵器的出现几乎都是在评书“创作”出某种奇门兵器之后。奇门兵器最有名的据笔者了解是鸡爪鸳鸯钺,就是两个半月形的铁刃切合起来,还有的造成鹿角状,比较短而便于携带,现在招式都还流传了下来,民间还有人做它(当然是不开口的)。还有一中当时运用很广泛的就是软棍,也就是传说中的布棍。其实就是一种奇门兵器,其核心构件是在牛筋上镶嵌铁球外面再用布匹一类的软物包裹,用铁头打人。杀伤力不是很大,主要是让对手感到疼痛,还有甚者在牛筋上串满铁球,形成念珠状,叫:“葫芦鞭”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兵器必须要用牛筋串,其他即使是用铁丝也不过抡两下就断了。冷兵器,不抡刀枪之类的硬家伙还是双节棍、软鞭之类的软家伙都属于耗材,用一用就坏了的。很少有能用到很久的。冷兵器最实用的还是刀枪剑棍,大家知道的如虎头钩之类的兵器就不怎么实用,虎头钩其实也是评书家们的创意,大约是出于描写窦尔敦的《连环套》后带的武士们把这种兵器也做了出来。在中国现在刀剑做得最好的其实在少数民族,比如蒙、藏、维。不但刀做得好,刀法也有很多精妙的地方,笔者曾有幸见过这类刀法,真不是盖的。联想到咱们中原或曰汉族人的刀法失传的厉害,虽然现在刀法在军事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但总是有些不痛快。末了和大家谈谈江湖上的一些有关武术的骗术。大家经常看到什么单掌开砖之类的表演了,有的就可以开很多砖。给大家一个参考数据,中国曾经举办过硬功大赛,在全部由主办方提供场地、道具、规则的条件下,最好成绩是开五块砖。有了这个参照,大家再看到这类表演就有比较了。那笔者也不多说了。如果在砖上动手脚,也就是事先把砖摔开,再用一些材料粘合起来。还有表演在玻璃碎片上打滚,这里面如果动了手脚就是那些玻璃其实是特殊的发软材料做成的,不伤人。大家可能看见过这种表演,一个酒瓶放在那里,表演者在在很远的地方凌空一掌,把酒瓶打碎了。据说这这个瓶子里掺有一中材料见强光就碎,那边凌空一打,另一边就用强光照,配合得好就产生凌空毁物的视觉效果。关于凌空毁物武术界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一般认为是没有的。其实也未必是就真的没有这种功夫,很可能是早已失传了,就像轻功那样。反正可以这样说,大家见到凌空毁物尽可以不去相信。大家看电影电视,看到有些人,尤其是忍者打不过对方的时候,就拿个什么东西往地上一扔,顿时产生很多烟雾,然后乘机跑掉,这个东西其实不希奇,就是用石灰掺上中药,用的时候一揉碎就产生很多烟雾,这也属于江湖药功的一种。

热心网友

谢谢啊!其实,对于那些很玄乎的功夫俺一直就不信的,现在终于有了依据。

热心网友

不错!继续关注。支持楼主。

热心网友

知道得这么清楚???

热心网友

很佩服你唉......真的很厉害!

热心网友

好啊。

热心网友

已浏览。好!

热心网友

好不错...不错

热心网友

第二十三篇除了少林和武当,旧江湖还有一个大门派:丐帮。这不是编造故事,大家都知道从古代直到旧社会结束,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的乞丐团体活动。旧社会的乞丐团体大概分两派,称之为“曹地老”和“寒山派”。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介绍的大致是活动于长江流域一代的乞丐团体,其他地方的作者本人并不是十分清楚。但据作者的推测,应该大同小异。先讲一讲乞丐的源流。在民间传说中,乞丐肇源于儒家创始人孔子。我们都知道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小偷的祖师爷是东方朔;土匪的祖师爷是柳展雄;妓院的首创者是管仲。乞丐的祖师爷其实就是孔子。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传说,说有一年孔子带着很多弟子被困于蔡邦,没有吃没有喝,就向鬼谷子去借粮。鬼谷子就是孙膑和庞涓的老师。因为孔子带了很多人,所以鬼谷子怀疑他还不上,孔子就说:“我有弟子三千,能到各家各户去讨,天下凡是贴对联的人家,都会给予施舍,一定能够还上。”大家如果读旧小说和评书其中还有一些有趣的说法,那里面就说孔子其实是为伍子胥筹集的军粮,所以数目很大。于是鬼谷子就送了孔子两个口袋,孔子说这两个口袋太少了,鬼谷子说保证够,你记得还。孔子回去以后口袋里倒出来的米几年都吃不完。(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故事明显是后人杜撰的,因为春秋时期根本没有对联)讲到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事。我们看很多武侠小说里的丐帮都以口袋来鉴别身份,什么八袋长老、九袋长老,光袋弟子。其实这个说法是有些来历的,旧时的乞丐,严格说是丐帮确实背口袋,这个口袋就表示的是当年鬼谷子送给孔子的口袋。但是没有小说中八九个那么多,也不会光袋,统一背两个。旧时的乞丐讲究传承,背两个口袋是乞丐师满出徒的见证。这其中有很多有趣的内容限于篇幅无法全面介绍了,简单的讲一讲。旧时的乞丐,两派之中的“寒山派”有一种口头艺术,就是唱“莲花落”,也就是即兴即景的编一些歌词来唱。据说这就是当年孔子向鬼谷子借粮以后为了还债让自己的三千弟子背着口袋去四处乞讨,这些孔门的弟子都是大学问家,在乞讨的过程中就编了许多歌词,慢慢就形成了后来的“莲花落”。旧时的乞丐在丐帮入门就要学这个“莲花落”,到了能活学活用了,就算出徒了。师傅就给徒弟一大一小两个口袋,一张竹板,这个竹板也有讲究,是八仙中的曹国舅给的。这其中还有很多讲究咱们就不赘叙了。这大致就是旧时“寒山派”的一些情况。“寒山派”是比较文明的丐帮团体,与之相对的就是“曹地老”,“曹地老”要饭的手段主要是恶作剧、故作丑态,让观着生厌,心里害怕从而给予施舍。比如用砖把头拍破,用箭把腮刺穿,用刀把头皮砍破,在街上滚动使人行走不方便,或者堵着人家门口如此种种。我们常听说的“叫花子玩蛇”也是指的这帮人,把蛇捉住,在蛇箭上涂上唾沫消解蛇毒。用蛇粪来冒充中药,要饭时用蛇来讹人。就是干的这些事。需要说明的是丐帮的乞丐要饭是有规矩的,冬天站在什么地方,夏天站在什么地方,同时还有一套黑话和各自的首领。这些头目们并不穷,有的甚至还吸毒,乞丐门就会编排些歌词来数落他们。旧时的丐帮,消息灵通,常常可以为公门中人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所以公门中人是不欺负乞丐的。这一点和旧小说中的描述是相符的。再有一点旧时的丐帮和青帮、红帮并称为三大帮派。从笔者手头的资料上看,丐帮的实力是其实最大的。至于是不是真的和少林武当并驾齐趋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少林武当严格来说应该算宗教团体,和丐帮这样的封建帮会应该说是有很多不可比的地方。。

热心网友

小徐请问“(徐)武林秩事(23)”在哪里?我好象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