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
热心网友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电子商务开始在美国蓬勃开展,很快,我国也引入了这一新技术的经济形态。在短短的几年间,电子商务行业就经历了“泡沫——崩盘——再生”的这样一个商业循环,让人们惊叹网络的力量。 美国是电子商务的发源地,技术力量与资金都非常雄厚,市场环境也合适,做得最好。象YAHOO、EBAY、AMZON等网站、以GOOGLE为代表的专业搜索网站、以及很多行业类网站都做得很大。GOOGLE的当前股票市值为800亿美元,超过了很多传统大公司。国内,也有很多网络公司成长了起来,象三大门户、百度、盛大、阿里巴巴、众多行业网站也都做得不错。不过,很多行内人又有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与以上风风火火的势头相背的是,有资料表明:企业网站与公司网站,有90%的左右的是亏本的。人们既羡慕那些赚大钱的网站,又在现实中碰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经营情况:用户收费困难、经营模式易被抄袭、能支持正常经营的长期客户数量不足……为何会这样呢?本文将会从网络信息服务业特性、应用技术、市场情况等角度出发,尝试找出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方法。 一、概述 电子商务的界定,狭义电子商务是指基于网络的商业交易平台,广义电子商务是泛指一切的网络信息系统。 网络信息的根本特点是海量、共享与互动,要经营好电子商务,我们就必须把握住这几点。海量决定了一个信息或者一个网站不容易被感兴趣的人知道;共享使得网络信息技术的市场壁垒不易形成,人们难以长久地单凭技术获利;互动说明用户数量与用户参与度对网络应用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常见的电子商务应用技术: 硬件平台:WEB服务器、光纤网络、网关、PC……这些不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 软件技术:网站、FTP下载、电子邮箱、论坛、B2C购物系统(购物车与订单管理系统)、供求信息发布系统(以阿里巴巴最为典型)、网上商城系统、C2C系统、短信、IMU、P2P(进化成BT下载)、博客(内容自动发布系统)、RSS、SNS、网络音乐/FLASH创作、搜索引擎、关键词/内容敏感广告、网络游戏、彩铃下载、手机上网的WEP编程……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变化形式也很多,我们先讨论这些常见的技术形式。 电子商务行业目前的市场情况: 网站、电子邮箱、下载、B2C、论坛等应用已经成熟,竞争激烈,市场空间也不大;在这两年,行业信息发布系统、短信与彩铃下载、IMU、C2C、网络游戏与搜索引擎的市场形势最好,还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网络音乐/FLASH创作以一种自娱自乐与分享的形式为主,往往与下载网站相关,在某种情况下也能有意外的收获;博客、RSS、SNS等是新兴的网络应用,但商业模式还不明显,有待探索,潜力也很巨大。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越成熟的技术就越没有市场效益,如果从事该类业务经营的话,现在就很难发展到新用户,只能以已经发展起来的规模来制胜。 在市场运营方面,面向用户免费已经成为潮流,同时,以网站联盟与网络营销平台形式运作的公司都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这充分体现了共享与互动的网络精神。 二、网站系统、电子邮箱、下载系统、B2C、论坛等技术应用的分析 网站系统是指WEB服务器,有了它,上网的人才能查看站点中的网页内容; 电子邮箱是指邮件服务器与客户端(也有很多人用WEB界面的电子邮箱); 下载系统是指文件服务器,方便人们单向地从服务器中COPY各种类型的资料文件; B2C是指网上购物系统,主要包括购物车与订单管理(与物流相关,俗称后台管理); 论坛系统是从BBS电子公告系统发展起来的,原本的功能就是让人们能够在一个地方看到动态发布的消息(一开始,WEB往往是静态页面,不方便处理动态的消息),论坛系统有比BBS更丰富的互动功能。 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这些了,因此不再详细说明。这几种技术是WEB的基础软件技术,特别是网站系统是构建WEB必不可少的技术。因此,在上世纪90年代,WEB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做这些方面的建设。从技术上看,WEB能够突破原有成本高昂的传播媒体,因此很多公司都不惜投入去建设网站,先是大公司,然后是中小企业纷纷效仿。所以,到2002年之前的几年里,国内专业做网站建设(统称电子商务)的技术公司都活得不错,我们可以从招聘广告中体会到这一点。也正因为有巨大的投资,WEB的技术进步非常快,本来,网站系统的技术门槛很高,但现在却很容易实现。当时,做网页是如此的麻烦,以至于当时有人专门写了一篇如何建设网站的文章,并被引为宝典;人们一开始只能发布静态的页面,到后来逐渐地能够做数据的动态页面(在原有HTTP服务器中加入脚本功能,象ASP/JAVA/PHP);从一开始只能做简单的数据库脚本程序,到后来的通用建站系统(象网易的个人主页、一些带有名为publish的系统,进化到现在的BLOG)。原来,大公司要找一些资深工程师奋战几个月才能有个象样的网站,但现在,人们只要愿意,就可以申请一个BLOG来作为自己的信息站点了,功能也还真不弱的。这是一种IT业特有的快速技术升级情况,它使得从事网络技术建设的工程师越来越多,竞争者也不断增加,就广州来说,网站建设的公司现在就有上千家,还有众多数不上来的带个人性质工作室。在需求还饱满的时候,大家都还没有太大的市场压迫感,但从2003年开始,供求关系开始颠倒了,网站建设的价格一落千丈,从开始的几十万元到甚至有180元建站的专业公司报价。网站系统是这样,其他几种系统也都是如此。 究其原因,技术只能是商业的基础元素,当技术创新能带来巨大效益的时候,它会是重点的投资;但当技术进步成熟了,变成一种常用的基础工具之后,它将会在人们的眼中变成一种经营成本的投入。一开始人们兴起网络投资的冲动,是冲着打破原有成本高昂的传统媒介的预期去的,现在,一方面是该做网站的客户都基本上已经做了,没有太多的用户空间;另外一方面,很多公司没有从中得到预期中的利益,不继续投资。在这种情况下,这几种技术现在都只能还原为基础工具的角色。由于网络的共享特性,工具非常容易被COPY,这样,基础技术的价值也就会一落千丈了。可以这么说,现在还在埋头做技术建设的大部分人将会越来越不好过。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现在过得很好的网站从中脱颖而出,象做个人网站的网易(也有电子邮箱)、电子邮箱的21CN、下载的华军软件园、B2C的当当网与卓越网、各个大论坛如软件技术方面的CSDN。比较它们的共同点,都只是将技术作为一种基础,它们更多的努力在于技术基础上的内容建设。我们都会有一种心理,当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越来越多很有兴趣的内容时,都会不自觉地继续去看。在这一点上,他们做得很好,因此就有很大的流量,象21CN那样,它的电子邮箱技术并不怎样,前两年甚至有收不到别人已发出的邮件的情况(现在就不知怎样了),但这不妨碍它成为很多人要看的站点——原因就在于不断有丰富的新鲜内容。比较很多同时期的网站,起点都差不多,但到了现在,运作境况却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大家都会明白的,就是内容比基础技术更重要。 当然,不能否认创新性技术有独特的效益,象当前很多人使用的从下载系统中升级而来的P2P、BT技术等,这些新的工具能够让人们得到更多的益处(这是我下一节想讨论的地方)。这一节里,我先就基础的网络技术展开,提到它们当前的市场情况,得出一个结论:当前的条件下,内容比技术更重要;在做电子商务的时候,我们要放低对技术的预期,而需要在内容方面下功夫。在下一节里,我将会讨论当前比较好做的网络技术与依附其上的内容,届时会谈谈技术壁垒与能赚钱的网络内容。 。
热心网友
上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