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每个维修站至少要有17人,其中总机械师1名(举STOP牌者),换轮胎要12人(每个轮胎3人,1人拧下和拧上螺母,1人卸胎,1人装胎),加油需2人,赛道前后各有1人负责将赛车撬起。还可增加擦头盔面罩1人、手持灭火器者1人。因此有的车队在为赛车加油换胎时可达到20人。当然,每个维修站绝不止这些人,这要看车队的财力及安排。
热心网友
每个维修站至少要有17人,其中总机械师1名(举STOP牌者),换轮胎要12人(每个轮胎3人,1人拧下和拧上螺母,1人卸胎,1人装胎),加油需2人,赛道前后各有1人负责将赛车撬起。还可增加擦头盔面罩1人、手持灭火器者1人。因此有的车队在为赛车加油换胎时可达到20人。当然,每个维修站绝不止这些人,这要看车队的财力及安排。
热心网友
每个维修站至少要有17人,其中总机械师1名(举STOP牌者),换轮胎要12人(每个轮胎3人,1人拧下和拧上螺母,1人卸胎,1人装胎),加油需2人,赛道前后各有1人负责将赛车撬起。还可增加擦头盔面罩1人、手持灭火器者1人。因此有的车队在为赛车加油换胎时可达到20人。
热心网友
在近几年的一级方程式赛车中,很明显超车的镜头是越来越少了。以前的两辆赛车你前我后、扣人心弦的比赛镜头现在真的很少见了。为此,修理站的工作越来越变得重要了起来。事实是因为进修理站的时机、次数等战略的不同,而是比赛的名次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加油量、换轮胎等因素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起比赛的结果。 比赛中所需要进行的修理站作业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日常工作(toutine work),另一类则是紧急处理各种情况。日常工作就是完成比赛前所设定的轮胎交换、加燃料等事先计划好的精密比赛项目,这些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在几秒内必须完成。如果不能顺利完成的话,比赛就会乱了套。对于每一位一级方程式赛车的修理站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是以100%的工作效率完美的完成所被要求完成的工作! 此外,比赛中各种情况都会发生,赛车内部的故障、外壳的破损等等情况都会发生,以高速完善的效率完成这些工作也是对这些工作人员的要求之一。另外,随着天气的变化,拆除赛车的尾翼档水板、修改赛车的设定等等也是对修理站工作人员的要求。一支训练有素的车队能够以最好的方法、最快的工作完成这些任务。 虽然,我们经常地看到电视上显示的交换轮胎等进修理站的时间,我们也通常以完成修理站工作的时间来判断一支车队的实力,但是我以为真正反映一支车队的实力的是当他们面对这些意象不到的问题时的处理能力。 当我们在看到车手们在一级方程式赛道上角逐的时候,其实他们离不开这些为他们提供支持的后台工作者们的努力。对于技术者来说,能进入一级方程式赛车车队就象车手想能成为一级方程式赛车手一样是都是无上光荣的。 。
热心网友
三人一组负责一只轮胎,1人拆下和拧紧螺母、1人拆旧轮胎、1人更换新车轮,4个车轮一共12人2人负责前后千斤顶2人加油外加一位手持指挥标志的总机械师。必要时还需1位加油助理员、1名引擎技术员和2位机械师,分别负责擦拭车手的遮阳板和清除侧舱进气口内的纸张或杂物,以保证散热器的最佳工作效果。由于比赛时的赛车各个部位温度都很高,机械师们必须穿着防护用具来保护自己。
热心网友
为什么要进站? 为什么要有维修站呢?难道F1赛车不能带着足够跑完全部比赛的油料吗?如果这个问题拿到法拉利或是麦克拉伦的技术主管那里,他们肯定会疑惑地看着你。现在的F1大赛,进站一是基于策略,二是基于安全。首先,携带油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车重,在锱铢必较的F1比赛中就直接影响着赛车的速度,而没有人会在比赛开始的关键阶段就牺牲速度。同时,按照法拉利车队经理托德的说法:“一辆携带200多磅油料的赛车才真正危险。”赛车也必须分几次加油才能完成比赛。 此外,F1使用的轮胎不可能经受长时间时速300公里的折磨,这样既不安全,也会降低赛车的稳定性,所以也必须进站换胎。再加上悬挂系统、平衡系统等不时会出现小毛病以及一些突发状况,这些在激烈比赛中出现的问题都必须放到维修站里,由技师们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替车手解决。要是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人们就会看见诸如本赛季莱科宁和巴里切罗遇到的那种“跑着跑着少个轮胎”的搞笑场面。 近几年,由于在维修站里“超越”对手成为一种时髦的战术。因此,除了进站策略要选择得当之外,维修站内车手、技师们的相互配合也成为重要的制胜因素。法拉利车队近年来一统江湖,维修站的配合默契功不可没,舒马赫的赛车一般只需要7到8秒的时间就能结束维修,而其他小车队,经常得花费10秒以上。 顺便说一句,大家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在赛车进站后蜂拥而上的人可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为了快速、准确地完成维修站的工作,这些专业维修人员都要经过数千次艰苦训练,目的是把时间加快十分之一秒! 维修站的“武器” 要想了解维修站是怎样的疯狂,首先要看看技师们手中的“武器”: 胶带———一种使用特殊胶水的胶带,黏着力极强。它们被粘在赛车进站后停车维修的路面上,一方面是为了标注本队维修站的位置,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车轮打滑。“接地带”也值得一提。如果在加油时出现油料泄漏,那么接在油管上的“接地带”将帮助静电导流,不至于“天雷勾动地火”。 棒棒糖———维修站里最显眼的就是“棒棒糖人”。他站在赛车前面,手持一根类似棒棒糖、分量极轻的碳纤维长杆,杆头圆牌上显示的各种指示,帮助车手完成维修工作,最简单的指示就是“刹车”和“挂档”。“棒棒糖人”也是技师中承担风险最大的人,着急的车手常常提前挂档,难免要伤到首当其冲的“棒棒糖”了。 千斤顶——在高科技浸透的F1中,这是极少数依靠古老的“杠杆作用”工作的机械之一。它们由钢管制成,分成前、后两种,主要是为换胎准备的。前千斤顶使用时,技师一推把手就能把赛车撑离地面,5厘米左右的高度就足够了,然后通过快速脱离装置迅速把赛车放回地面。前千斤顶需要适应不同赛车前鼻翼,后千斤顶就不需要了。一般来说,车队不会使用相同的千斤顶,因为每条赛道的具体情况都不同,轮胎的大小也不同,千斤顶要适当调整来“因地制宜”。 点火器———这是一个与后千斤顶合二为一的装置,紧急状况下才使用。而在维修站中,紧急状况之一就是“赛车熄火”。此时,点火器就派上用场了。 规定动作 换胎和加油是F1赛车停站的重要目的。那么,这些规定动作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换胎是维修站里完成最快的一个项目,这要归功于一家意大利公司发明的“换胎枪”。使用这支“枪”,可以快速装卸固定轮胎的螺母。现在,每个车队都为自己的“枪”制造专用的插槽,以适应自己赛车上固定轮胎的螺母。比如,麦克拉伦的螺母是钢制的,因此他们的插槽里就安装了磁铁。注意,如果安装完毕拔出“换胎枪”的速度太快,螺母可是会掉出来的哟!尽管发生这种事情的几率非常非常小。同时,为了防止螺母脱落,不同螺母装置的位置也是很有讲究的:右旋纹的螺母装在赛车右侧的轮胎上,而左旋纹的螺母当然只能选择左侧了。 加油相对换胎的快速、少事故而言是最危险的“动作”。油泵是自动工作的,油管却是人工插入的,而且必须由两个技师一起把它“推”到赛车注油口里去。根据国际汽联的规则,油管的大小受到限制,任何情况下不允许修改,车队惟一可以选择的是监控油量的方式。有的使用安装在加油工护目镜上的显示器,有的则在油管口安装读数系统。进油过程是由电脑控制的,等到油量加满,准备拔除油管时,任务才移交给两组机械装置,一组封闭进油口,另一组则把油管口从注油口上抽离。有时候,大家在电视转播中看到技师使尽吃奶的力气,都无法拔出油管的场面,那可能就是拔除装置出了问题。如果在拔除过程中发生漏油,则非常危险,像今年舒马赫“烈火战车”的场面就出现了。 为了防止维修站的火灾事故,油管还有一些特殊装置。油管内侧附着一层隔热涂料,防止油料过热引发火灾,规定温度写得清清楚楚:必须比周围环境低10度。此外,油管上还有紧急关闭油管口的装置,也是专门针对火灾准备的。当然在加油时,还会有个技师手持60升的灭火器严阵以待。 维修站的“故事”说起来很长,可运作起来只在7到12秒之间,速度不是一般的快!要成为一个F1车手很不容易,就算要做一个F1车队的维修人员,也是很不容易的!不服气吗?先想象一下自己在随时可能被撞、“过火”的情况下,只能用几秒时间操作那些复杂仪器的场面吧! 。
热心网友
维修人员分工:任何车队都必须配备至少17名机械师。三人一组负责一只轮胎,1人拆下和拧紧螺母、1人拆旧轮胎、1人更换新车轮,4个车轮一共12人2人负责前后千斤顶2人加油外加一位手持指挥标志的总机械师。必要时还需1位加油助理员、1名引擎技术员和2位机械师,分别负责擦拭车手的遮阳板和清除侧舱进气口内的纸张或杂物,以保证散热器的最佳工作效果。由于比赛时的赛车各个部位温度都很高,机械师们必须穿着防护用具来保护自己。
热心网友
该干什么的干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