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推算的。它是一年中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的总称,是在—个回归年(用阳历计算的年)中,太阳行经黄道上二十四个特定位置的日期。中国过去长期使用的是农历(也叫阴历、古历、旧历)是以十二个朔望月为一年,其长度和回归年大约相差十一天。用十九年置七个闰月,使其周期和回归年相符。因此,农历的月份与实际季节可能有半个月左右的差异,不利于指导农业生产。为此,中国古代的天文工作者,将太阳在黄道上的二十四个具有季节意义位置的日期,给以有关季节、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名称,用来反映季节气候和指导农时。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为四季的—半。十二节气和十二中气相间安排。为便于记忆人们把二十四节在一年中出现的顺序编成顺口溜:春两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为了说明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安排的,特列表对照如下:━━━━━━━━━━━━━━━━━━━━━━━━━━━━━━━━━━节气名称 立 春 雨 水 惊 蛰 春 分 清 明 谷 两(正月节气)(正月中气)(二月节气)(二月中气)(三月节气)(三月中气)节气日期 2 月 2 月 3 月 3 月 4 月 4 月4日或5日 19日或20日 5日或6日 20日或21日 4日或5日 20日或21日太阳黄经(度)315 330 345 0 15 30──────────────────────────────────节气名称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四月节气)(四月中气)(五月节气)(五月中气)(六月节气)(六月中气)节气日期 5 月 5 月 6 月 6 月 7 月 7 月5日或6日 2!日或22日 5日或6日 21日或22日 7日或8日 23日或24日太阳黄经(度)45 60 75 90 105 120──────────────────────────────────节气名称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七月节气)(七月中气)(八月节气)(八月中气)(九月节气)(九月中气)节气日期 8 月 8 月 9 月 9 月 10 月 10 月7日或8日 23日或24日 7日或8日 23日或24日 8日或9日 23日或24日太阳黄经(度)135 150 165 !80 !95 210──────────────────────────────────节气名称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十月节气)(十月中气)(11月节气)(11月中气)(12月节气)(12月中气)节气日期 11 月 11 月 12 月 12 月 l 月 1 月7日或8日 22日或23日 7日或8日 21日或22日 5日或6日 20日或21日太阳黄经度225 240 255 270 285 300━━━━━━━━━━━━━━━━━━━━━━━━━━━━━━━━━━上表充分说明,二十四节气是按照太阳到达黄经的度数确定的,而不是根据阴历或月亮推算的。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不是任何人想像出来的。求知就要求真知,就要打破沙锅问到底,一直弄清楚为止。。

热心网友

当然是农历

热心网友

农历

热心网友

是从黄金黄道0开始算的 当然是农历拉

热心网友

是按农历划分的

热心网友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0度,以春分时为0度,清明时为15度,以后每隔15度为一个节气,其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创,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之一。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如立春总是在阳历的2月3日至5日之间。但在农历中,节气的日期却不大好确定,再以立春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农历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 二十四节气中大部分是反映气候的,如表示温度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表示降水和水气凝结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其他的节气则是反映物候现象和农事活动的。如“惊蛰”表示地下的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清明”表示草木繁茂,天气晴朗。“小满”表示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成熟。“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时节。。

热心网友

中国人自己的东东,肯定是我们自己的历法---农历了!

热心网友

24节气应该是以阳历划分的,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分为24等分为24个节气。那种认为阳历是洋人搞的说法并没有根据,我国祖先早就会观测天文和推算历法。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阳历一年,365又四分之一天。把月球绕地球转一周为阴历一月,29天多一点。同时结合耕作习惯谋些节气不能跨过一定的月份,所以在阴历中引入闰月,阴历闰月就是重复一个月。比如闰八月就是接着八月后再来个八月,这后一个八月就叫闰八月。通过这样又把阳历年和阴历年大致的统一起来了。

热心网友

是的

热心网友

农历

热心网友

农历

热心网友

按农历来分的

热心网友

是咱老祖中创造的,适合中国气候的节气

热心网友

懂得历法知识的人都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24个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集天文、气候季节、农业生产活动于一体的独特历法。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测定出日影的长短,从而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的时间,经过不断演进和补充,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就完成了历法改革,制定出太初历,一直沿用至今,那时就已经有与现代完全相同的24个节气了。不过,我们现在是根据阳历来定24个节气的时间的,是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所处的位置来划分的。地球绕太阳1周为360度,计365天,以春分为0度,以后每隔15度为1个节气,也即每隔15。2天为1个节气。因此,按阳历来划分节气,每月有两个,其日期基本上是固定的。例如立春,2004年是2月4日,2005年也是2月4日,2006年还是2月4日。但阴历则不同,因为阴历是按照月亮的盈亏来确定的,其盈亏的周期,也即月球绕地球1周的时间为1个月,而月球绕地球1周只有29。5天,因此阴历小月为29天,大月为30天,1年12个月就比阳历要少十几天,两年下来要少近1个月的时间,因此阴历每二三年就要增加1个闰月(阴历甲申2004年就有一个闰二月),才能符合地球绕太阳1周365天的周期规律。这样一来,阴历节气的日期就不是固定的,同样,春节(正月初一)也不是固定的,对应于阳历,正月初一最早可在1月21日(阴历甲申2004年的春节是1月22日),最迟可在2月20日(阴历丙子1996年的春节为2月19日),相差30天,当然就会有半数的年份正月初一在立春(2月4日)之后,据笔者从1987年至2005年最近这个19年周期统计,春节(正月初一)在立春之后的竟高达11次之多,很是平常,不足为怪!。

热心网友

应该是的。

热心网友

是的

热心网友

热心网友

阴历

热心网友

是按农历来分的,15天为一个节气。节气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慢慢淡忘了,但节气我们还是要记住的,它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添衣加被。很多东西可以丢掉,但民族传统我们应该尽量保留!

热心网友

是农历,古人为农业生产而总结出来的

热心网友

24节气是天文、气候与农业生产实践三者结合的简要而明确的农事历,在我国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24节气来源于黄河流域,是我国劳动人民创立于秦汉时代。随后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结合各地农业生产实践不断创造了适合各地农事活动的24节气谚语,并赋予节气以新的含义。它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和宝贵的农业气象经验的总结。24节气是从一年中地球绕太阳公转所在黄道大圆上的相对位置推算出来的。将黄道大圆均分24孤段,每一孤段的始端称交一节气,并赋予特定的名称。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需时约365。25天,公转轨道(黄道大圆)为360°分别除以24。地球每跨过间隔15°即交一节气。由于一年的天数不是24的整倍数,而且黄道为一椭圆,地球公转快慢并不均匀,交相邻两节气的间隔时间约15天。近日点附近的节气,每节气少于15天,远日点附近的节气,每节气多于15天。因为24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划分的,所以各节气在阳历中日期大体是不变的(图2-3)。一般来说,上半年每月两个节气交在6月和21日左右,下半年每月两个节气交在8日和23日左右。又由于阳历年的闰年与平年相差1天,所以不同年份,可相差1-2天(表7-8)。我国的农历闰年比平年多一个月,所以24节气在农历中就没有固定的日期,要知道某年某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需根据阳历进行推算或查算天文年历来确定。24节气的排列顺序和在阳历中的日期,可用民间流传的歌谣表述如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艹一,下半年延八艹三;每月两节日期定,至多相差一两天。所以历法专家认为:阳历才是真正农历 ,24节气是以阳历来划分的。。

热心网友

是按农历划分的

热心网友

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开始认为是农历,但是比如说每年的处暑这个节气都是在8月22日或23日,这个按照农历说就不是这么确定了。肯定是按农历,因为这个是咱们的祖先定的。但现在是按照阳历来看比较好记。

热心网友

当然是按农历了

热心网友

是按农历划分的。但是它的日期和阳历的日子有规律可循。在上半年的每一个节气是在阳历的6日和21日,下半年是在8日和23日。相差不过2天

热心网友

农历。

热心网友

对。

热心网友

  楼上的两位说的太绝对了,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了吧?呵呵。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中国历法,所谓“夏历”的,是纯阴历,即根据月亮运行的规律来制定的历法。可是后来发现纯阴历与由于地球绕日运行所形成的四季有差异,所以要改革。到元朝的时候吸收了伊斯兰的日月混合历法。清代,顺治年间,负责历法的钦天监一度由外国传教士担任长官,历法也就进一步地受外国历法的影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阴历。  因而现在的阴历也是日月混合历。二十四节气中,有几个节气就是固定日期的,比如: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

热心网友

当然是农历了。阳历是洋人造的。

热心网友

是按农历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