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好,顶。
热心网友
看法明年吧
热心网友
总体觉得很有思想意义,特别是爱国主义的教育也很明显。
热心网友
你赶快去出书吧记得啊把我们的评论带上
热心网友
你让“横空出世”排列整齐,我会让组里的成员都看见你的作品的。
热心网友
支持原创!!!
热心网友
不错不错!!!自己原创??
热心网友
太长了,叫人怎么看呐?
热心网友
不错不错!
热心网友
斩妖剑第五章 求贤 且说合赤鲁闯进了北军营,守门的士兵见来势汹汹,不敢阻拦。合赤鲁揪住一名士兵喝问:“吐非野在哪里?”“在、在中军帐。”合赤鲁吩咐手下的一员将领你领两千人给我看好大门,接着领人直闯中军帐。途中有人拦截,合赤鲁一声令下:“冲!”南军众将早就不忿了,上峰有令让冲,一个个都攒足了劲望上冲,把打仗的力气都拿了出来。北军受不了了。论装备和训练,北军比南军要优秀,但北军很少打仗,不象南军一个个都是战场上滚过来的,一交手就分出了优劣,南军呼的一下就闯到了中军帐。北军众将一看已经到了重地,也不敢动粗了,一个个吓的浑身发抖,须知合赤鲁闹完了一走了之,只怕回去还要犒赏众将,自己这些人可就倒了血霉了,突鲁尔和吐非野非严办他们不可。而且这两人花样翻新,还不知道会玩出什么花样,要是听了那东洋鬼子的话把自己的老婆也抢走了可糟天下之大糕。 吐非野此时正和东洋人在帐中胡闹,闹得天昏地暗,抢来的女人哭作一团。突然喀的一下帐篷的门帘被人撕了下来,吐非野正要发作,一看进来的人不认识,知道不好,想要说话,那人过来揪起他乒乓就是两个嘴巴。吐非野这人一肚子坏水,玩弄阴谋诡计颇有一手,真实的武功却是一点也没有。这两个嘴巴打得他几乎要去见他死去多年的姥姥,心想好汉不吃眼前亏。鱼泡眼一翻,装起昏来。合赤鲁在外面大喝:“把那日人给老子揪出来!”日人,合赤鲁指的东洋人,这本是中土一带骂人的脏话。那东洋人过来突厥后尽挑唆些男女之事,因此合赤鲁有此一骂。这件事情后来闹得沸沸扬扬,不但突厥尽人皆知,连中原也道路相传。连唐太宗这样的人提起这件事都不禁莞尔,从此提起东洋人不免谑称一句:“日人。”后来突厥弱而大唐强,东洋小国见风使舵又向大唐示好,使者细心观察,见中原一带的人提起自己的国度总与日字相连,不免就去问中国人何有此说?知道内情的中国人自然不好意思说出实情,只是一笑了之。这件事在东洋人心中就留下了老大的疑团。后来盛唐有高僧鉴真七渡扶桑,传播佛教。东洋人在盛情款待的同时不免又问起了当年的这桩公案。鉴真乃佛门高僧,不知道这段往事,想了一想说:“可能是因为贵国居于极东之方,离日月最近,所以以日出之地来代表你们的国家吧。”鉴真只是推测,然而东洋人却信以为真,大喜过望,从此以“日本”定为国名。这件正史固然不载,当时日本是小国,连野史也懒得去记。不过当时突厥沿袭的是波斯的军事制度,军中设有书记官,把军中高级将领在公开场合的一言一行都记了下来,合赤鲁的这番话应当也记了下来,如果有历史学者能找到当年突厥军营的记录,当可考证出日本国名的真正起源。 这次突厥的内讧。左右将军闹到最后几乎要兵戎相见,紧急关头可汗不得不亲自出面摆平此事。最终这件事合赤鲁占了便宜,可汗不但严斥了突鲁尔和吐非野这两个混蛋。合赤鲁要杀那“日人”,可汗以不斩来使为理由没有同意,但终于按照合赤鲁的意思把那家伙绑了在都城游街,那“日人”平时就惹尽了民怨,被绑出来游街实在是大快人心。一时间万人空巷争看“日人”。于是乎“日人”的名声不但在突厥引起轰动,连大唐乃至于高丽、天竺都名声雀起。合赤鲁把那“日人”游街后,本拟赶出突厥,但突鲁尔和吐非野终于舍不得这位“益友”,悄悄地把他藏在了边关的城镇之中。这些人固然恨透了合赤鲁,从此以后一旦得到机会就不停的向可汗进谗言。到了后文,合赤鲁终于遭到他们的陷害,这件事究竟如何咱们后面再说。 翠微峰。 老道指这另一个小一点的包袱说:“这不能算宝物,但却是一件极稀罕的物件。你打开来看看。”吴遇打开只见是一双款式极其普通的布鞋,不禁奇怪,老道说:“你先试试合不合脚。”吴遇穿上正合适。老道笑了:“底料就只有一块,老夫事先打听了你的尺码,你走走试试。”吴遇穿着鞋走了几步,感觉很轻松,很奇怪的说:“咦!这鞋看起来很平常,为什么穿到脚上这么轻松呢?”老道哈哈大笑:“你跑几步。”吴遇不跑则已,一跑吓了一跳,原来穿上这双鞋后,他奔跑的速度竟比以往快了数倍,且双脚轻灵无比。不禁问:“这是什么道理呢?”老道捻髯而笑:“哈哈,这对习武人可是个好东西,想想只要穿上此鞋你的身法就快了数倍,尤其你的功夫本就讲究虚虚实实,有了这双鞋身法加倍。实在很妙啊。不过吴遇,考场之上老夫希望你不要用这件法宝,那是要凭真本事获胜的。”“学生记得。”但是吴遇还是很感兴趣的问:“恩公那这双鞋到底是什么道理呢?”老道心里想,你在我这里尽问为什么这为什么那了,十万个为什么。也难怪,谁让我这里稀奇的物件这么多呢?告诉你吧。于是说:“这个鞋的鞋底是用数块蟒蛇腹部贴地的一小块皮缝缀而成,一脚踩上去和地面扣得严丝和缝,所以可以得到最大的借力,一则能让人腿上的力量完全发挥,二可以牢牢扣紧地面,增加身体的稳定。”吴遇赞美道:“真是奇妙的构思。”老道说:“这是我当年救了一位能工巧匠,他为了感谢我而送给我的祖传宝物,制作的工艺已经失传了,本来有两块底料,我用掉了一块,早就用坏了,这是唯一的一双,你要省着点用,穿坏了就没有了。”吴遇说:“那恩公自己?”老道笑:“我老了,有这双鞋也跑不动,你不必担心。” 过了几天,老道拿来了一封用官漆封口的信,上写“举荐信”三字,对吴遇说:“举荐信已经拿到了,老夫也不留你,这两天咱们就一起上路吧。”接下来老道替吴遇准备了穿资路费和换洗的衣物,两人不日上路。下得山来,走到一处岔路,老道说:“吴遇呀,我们就要在此分手啦。你沿着这条路往北,不过三天就可以走到长江边,在那里雇船渡江,到对岸买上一匹马,不过半个月就可以到达长安。江南民风淳朴,没有盗贼,江北偶尔会遇到一些强盗,以你的本事自然不在话下,但还是要留有余地。长安城内,有专为科举而设的驿馆,你拿着举荐信找到那里,他们自然会为你安排一切,你要是觉得他们安排的住处你住不惯,就自己找一家旅社,大比的日期是八月中秋,现在不过六月底,时间是很充裕的,但你也不要误了日期。你到那边之后,如果有缘,我们还可能在那里见面。”两人依依话别,吴遇哭了。男儿有泪不轻谈,但这老道实是他生平所遇到的最好的好人。 静室之内,清香缭绕,一位中年书生正在室中拂琴。房间的布置古朴典雅,琴音和谐,在清香的环绕下,更加显得淡雅、恬静。 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清朗的笑声:“柳先生好雅致呀。” 书生抬头看了看来人:“原来是刘先生,多日不见,刘先生可又清瘦了许多。” “每日为国事操劳,不及先生的逍遥自在呀。” “先生羡慕逍遥,柳某倒想问问先生,何谓逍遥?” “如先生这般,隐逸于尘世,两耳不闻窗外之事。闲来时或读书,或练剑。每日伴朝阳而起,拥晚霞而卧。所居之地无车马之杂,有天籁之音。不求闻达于世人,但求颐养于性命。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明志。可谓逍遥。” “哈……好你个刘文静,你明里是赞美我,却是绕着弯在骂我年纪轻轻就贪生怕死吧。” “哈哈哈哈!”刘文静哈哈大笑,对他的回答不置可否。 “也罢,先生是第五次来了吧。” “柳兄记的清楚,正是第五次。” “昔日刘备访孔明,也不过三次,先生五次造访,我若不回访先生一次,就要让世人说闲话了。” 刘文静闻言大喜:“先生是同意了我的邀请吗?” “刘先生,在下想问明一句,当日随先生一起来的那位公子,虽然刻意扮成普通士人。但我看他满脸贵气不可言状,必是富贵至极的人物。请问他到底是谁。” “柳先生,您想必已经猜到了,他就是当今的东宫太子陛下。” “果然是他!素闻太子向有任侠之名,侠义之名广播天下,正是我辈中人所仰慕的人物。太子既然召唤,柳某自当奉命。” 三天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在长安秘密的以接待贵宾的礼仪接待了这位被世人誉为“天下剑侠之首”的柳若冰。 柳若冰,先天绵掌掌门。中原一带最著名的剑术大家。 柳若冰出身于武林世家,其父母都是名动一时的大侠客。柳若冰幼时,有一云游的和尚邀其父比武,较量之中欲出杀招,被柳父击倒在地,和尚爬起来后拼指指其父说你等着,三年后我必来。这本来是江湖上的寻常斗殴,柳父本不以为意。然而三年后和尚果至,柳父只好再次与之较量。这一次和尚果然技艺大进,不久便击倒柳父。到此时本已分出胜负,但那和尚偏偏补了一脚,直中柳父的要害,柳父当场毙命。柳父死后,母亲复仇不得,殉夫自杀。柳家这个名震一时的武林世家从此就败落了。那和尚见柳家败落,只剩一个小孩已不足挂齿,竟就自在柳若冰的家乡住了下来。可怜的小柳若冰为避仇人从此流落街头,以前柳家的亲朋好友或趋炎附势不再理会这个柳家唯一的后人,或畏惧那和尚报复不敢接纳这个可怜的孩子。小柳若冰因此尝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 幸而柳若冰后来巧遇蓬头道人,以先天绵掌相授,并立其为掌门。书中暗表,绵掌分为先天、后天两派。本书主人公吴遇的掌法正是属于后天绵掌。到了后文,吴遇姻缘际会得世外高人以先天绵掌传授,使得两派绵掌得以合而为一,再加上李靖传授的半套易筋经,故而可以另创一派拳法。这是后话。柳若冰技艺大成后,返乡复仇,交手中两人并未接触,柳若冰即以深厚的内力震碎了和尚的五脏六腑。从此柳家威名重振。 柳若冰成名后,依然保持着昔日闯荡江湖时严于律己,公正待人的作风。而最让世人佩服的就是柳若冰处理他胞兄被害一事时的做法。 柳若冰的胞兄当年是和柳若冰一起共过患难的。患难之中两人相依为命,柳若冰自小酷爱读书,胞兄便沿街乞讨,以讨来的钱为他买书。柳若冰想习武,胞兄便到地主家做长工供小若冰习武。直到后来柳若冰出人投地。然而偏偏是两人苦尽甘来以后,他胞兄却性情大变,仗着柳若冰的势力欺行霸市、横行霸道,到后来甚至于抢男霸女的事也做了出来。最后终于死在了仇家的手下。柳若冰深知自己的这个哥哥平素的行径,当他的手下捉住了杀他哥哥的凶手请他发落时,柳若冰问明情由,知道又是他哥哥的不对,只淡淡的说了句:“你没有错,是他不对。”就放走了凶手。事后来到他哥哥坟前痛斥其兄的不法行径表示无法为他报仇,然而兄弟情深,便自断一指以谢其兄。从此柳若冰名气更大,江湖上慕名而来投靠的豪杰每天都络绎不绝。 然而柳若冰自兄长死后却萌生了退意。在长安近郊买了块地,从此不再和江湖武人打交道,反倒和文人墨客多有来往。他的学问虽然不高,然而自幼读书,舞文弄墨、填诗作赋倒是不难。再加上多年闯荡江湖遗留下来的豪爽习气,在文人中倒也有颇高的声望,一时间,不论是落魄的才子还是饱学的大儒多多少少都跟他有些交往。甚至后世著名的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等也得过他的好处。 柳若冰到得太子府后,喜以飞石打鸟取乐,李建成见状,便命人送上金弹子以替代石子。柳若冰喜弹琴自娱,李建成就命人以高价收购最好的焦尾琴献给柳若冰。柳若冰喜舞剑,李建成便以当年项羽用过的龙花剑相赠。过了几天,李建成又牵来自己心爱的千里马让柳若冰观看。 此马遍体通红,身材矮小而结实粗壮。柳若冰乃是此道中的行家,一看便知,这匹马是当年汗血宝马遗传下来的亚种。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宛国见到了汗血宝马,回去后便向武帝禀报,惊为天马。武帝于是索求,求之不得便兴大兵攻打大宛。大宛国民无奈,杀了国王以全部存栏的汗血马相赠,把余下的野生汗血马也都杀了。汗血马到了中原后传了几代也就不怎么神骏。但是在中亚一代还有汗血马和当地矮种马的混血品种,虽不及汗血马高大迅捷,但耐力尤有过之。突厥可汗最精锐的亲兵近卫部队就配备有这种马,然而也不过百余匹而已。其他如左右将军都欲求之而不得。只有现在的右将军合赤鲁当年仅以数千骑破了吐谷浑的十万大兵后被奖赏了一匹,但他从来就舍不得乘骑。 然而柳若冰虽看出端倪,却并不点破,只淡淡的说了句:“我听说千里马的肝味道美无穷。”李建成于是立即命人杀了汗血宝马,做好后送给柳若冰吃。 李元吉对自己这位大哥对柳若冰的礼遇十分不解,问:“此人就算有些本事,但既不能上阵杀敌,又不能为我们做出什么谋划,大哥为什么对他如此礼遇有加呢?”李建成叹道:“直到他愿意为我杀了李世民。” 长安内外俱是李世民的嫡系部队,前几年兄弟们互斗势力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现在想要保住太子大位的稳定,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除掉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部下俱是能征惯战的勇士,更有徐茂公这样足智多谋的谋士尽心辅佐。不但如此,连李靖这种一生不打败仗的传奇般的人物也在暗中和李世民互有往来。何况李世民自己本身也是了不起的将帅之才。要想直接除掉李世民又谈何容易?而最让李建城担心的还不是这些人,他真正担心的其实是少林寺的昙宗和尚,昙宗就是十三棍僧之首呀!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就发生在不久前,李世民过黄河探王世充乃至后来行踪暴露其实就是他李建成的一手策划。眼看大事将成,却被昙宗这些少林的和尚来搅了局,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迹轰动天下。王世充后来败在李世民的手下,说:“竖子坏我大事。”有人认为他是在骂李世民,其实王世充是在骂昙宗,王世充一直到死都想不通自己那一次是如何败在这些和尚手下的。王世充的大军居然被区区十三个和尚迫退,这些和尚到底有多么深厚的武功和机智谋略,李建成简直无法想象。昙宗和少林后来得到了李世民的封赏,那也是少林成为天下武林第一大名宗的真正发端。这些和尚们身在草泽,不受朝廷约束,且来去无踪,无法控制,如果哪一天受了李世民的指使潜进宫来把自己的人头给取了下去也未尝不可。李建成既然定下了暗中除去李世民的计划,那么李世民手下有多少能征惯战的将领已经与他的谋划毫不相干,他现在每天所思所考的就是如何克制李世民在江湖上联结的这些高手。有时想想也十分好笑,自己既称“任侠”江湖上多有结交,然而李世民一出手就结交上了少林派的顶尖高手,而且对他忠心耿耿,自己在江湖上经营了那么多年却无一人能与这些和尚相比。纵观天下也只有柳若冰和他的先天绵掌派能和少林相抗。所以李建成这次不惜代价终于请到了柳若冰,当他看到柳若冰终于在他的太子府里安心的住了下来以后,他那颗久以悬起的心也终于放下。接下来,他就要进行下一步的谋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