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时无意间看此一篇,觉得应放在这儿给大家看看.“人善被人欺”吗?有一些人不愿意学佛,是因为心中有疑虑:人善被人欺!再学佛,越发地善了,岂不是更被别人欺负了?佛法的确在教人行善,而且是从心地到语言到行为,要彻底地善。但是佛法的善,根本却在智慧,以智慧而至善。没有智慧的善,只是忍让、懦弱,当然会被人欺;有智慧的善,则是洞悉、引导,只会利人利己。世俗之善,是以“我”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欺负”,也是以“我”为前提的。一个人欺负另一个人,一般只有两种原因:或者对方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或者因过去的因缘——也许双方都因年代久远而忘了,但彼此间的因缘却会现前。世俗之善,因以“我”为基础,自然会在在处处本能地保护“我”,或者用争的方式,或者用忍的方式,根本上却是一样的。而且由于自己往往对这一点认识不清,更不知过去因缘,自然会以为是“自己越善,越被人欺!”却不知这种因缘本是自己感召而来——事实上,如果不是“行善”,被人欺负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如两人撞车了,你忍让,他会骂你;你不让,他可能会打你。当你不知前情时,还会以为是因你忍让,才被他骂呢!佛法之善,是以“无我”的智慧为基础的。善的标准,已超越世俗中善的标准——“为我”皆是恶;“为人”方是善。这样的善,第一,真正为对方的利益着想,这时自然不会引起对方的敌意,何况欺负呢?第二,知是过去因缘所致,便如欠债还钱一样,自然受之泰然了。 事实上,境随心转,当你满心只是慈悲,只是大爱,只是至善时,你周围的人群、环境会自然变得越来越好;而当你满心只是自我,只是私利、只是欲望时,周围的人群、环境会自然越来越差。举一例便知,同是你,当你面对一个光明磊落的人时,你会很自然地胸怀坦荡地与之相处;当你面对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时,你会很本能地小心处事。人心同此心,环境亦然。佛法的根本,在于智慧。以智慧而“无我”的善,只会利己利人,造福十方,当你真正身体力行时,一定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这样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