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分析分析,还听说深圳的师资力量全国最高?

热心网友

(一)基本情况比较深圳于1980年建市,目前有人口300多万,位于广东南部,与香港相邻,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800余亿元,外贸总额约400余亿美元,分别位于全国城市第七位和第一位,外向型经济占80%左右,目前共有企业1万余家,以电子、轻工、食品、机械、化工等为主。上海为全中国最大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1843年正式为开放口岸,位于华东长江人海口,面积6000余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左右。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约1500亿元,外贸进出口近200亿美元,分别列全国城市第一和第二。外向型经济发达,但出口比例占不到30%。工业体系较全面,机械、电子、化工、轻工等均较发达。由此可见,目前深圳在外向型经济、外贸、电子工业、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等方面比上海有优势,而上海在基础工业、技术、总体实力方面较深圳为优。(二)基础设施比较经过10多年改革开放,深圳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目前建有10个工业区、1个科技园、65个住宅区、10个港区、12个货柜码头、1个国际机场、7座立交桥、年供电100多亿度的电力系统和100万门程控电话系统,并建有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大剧院、电视台、深圳大学、锦锈中华、民俗村、世界之窗等文化设施。到1992年底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额406亿元。上海则是依江临海、江海兼备的港口,黄浦江、长江使之交通运输方便。上海港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港口有联系,国内国际航空航线近100条,邮电、通迅发达,工业基础雄厚,旅游业兴旺。科技文化发达,有高等院校50多所,在校学生20余万,科技人员近100万。1990年开发浦东518平方公里新区,人口140万人,码头80余座,其中万吨级33座,同市区有隧道、客渡、车渡等相通,分设5个不同功能区,享有很优惠的政策。(三)政治社会环境比较改革开放10多年来,深圳、上海两市政治一直稳定,即使在1989年学潮期间,两市的经济仍然继续发展,政治上比全国其他地方更稳定,社会治安在全国名列前茅。早在1985年,深圳市就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发展经济同时,亦抓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上,结合特区建设,提倡“开荒牛”精神——开拓、创新、团结、奉献;在文化上,最先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风起云涌,普法教育深入,人们的法制观念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政法公安机关经常开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的活动,政治上牢固坚持共产党领导,使深圳市有一个良好稳定、令外商放心的投资环境。而上海的社会治安一直为全国上等水平,加上上海本地户籍人士超过外地户籍人士,社会环境甚至比深圳更稳定。近年来,上海重点开展开发浦东,振兴上海的形势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法制、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教育,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在全国检查评比中,两次被评为“十佳”城市。另外,对社会治安开展“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综合治理,有效地打击了各类犯罪,保证了社会稳定,为外商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四)经济环境总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深圳特区一直保持比全国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外向型经济高居全国首位,目前已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建筑业、商业贸易、金融等蓬勃发展的产业结构,形成了电子、纺织、食品饮料、轻工机械、石化、建材等支柱产业,尤其第三产业比例高达50%左右,为全国最高。深圳的经济由于以外向型为主,所以相对受国内市场的影响较小,即使在中央银行实行银根紧缩的情况下,深圳的出口贸易也居全国城市首位。但是深圳的物价为全国最高,通货膨胀严重,这种情况在近两年有所下降,不足的是深圳的基础工业不够发达。与深圳相比,上海的经济环境大不一样,它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有比较齐全的工业门类,比较方便的协作条件,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它亦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之一,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外贸经营机构齐全,设有外运、仓储、广告、包装、保险等一整套服务企业,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之后,实行更优惠的政策,在全国掀起了浦东热,使之成为中国经济的新热点,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 外贸比较深圳从一创立开始,便利用毗邻香港的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外贸得以超常规发展。而上海历来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基地,1986年以前一直居全国各省市进出口额首位,1986年后屈居广东之后,居第二位,但仍居全国大中城市进出口额首位,到1993年便被深圳超过。深圳的外贸之所以会超过上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深圳从创办特区开始便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特区的企业80%为三资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有国外销售渠道,产品大部分出口。即使是内地来深办的企业,亦从创办开始便对准国际市场,这些深圳本地的企业进出口占了很大比例,可以说在深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外向型经济起了巨大作用。第二,由于中国内地很多企业的产品均以香港为中转,主要通过香港公司出口到国际市场,作为香港邻居的深圳便成为连接内地与香港的通道,使之在进出口方面处于有利的地位。因此,大凡内地出口较多的企业和外贸公司一般都在深圳设有办事处,作为进出口窗口;而大部分香港贸易公司都在深圳设有办事处,专门处理与国内企业的进出口贸易。这一部分纯粹的转口贸易发展亦是深圳外贸发展的一个动力。第三,上海工业体系是在解放后进口替代体系下建立起来的,而且以国有企业为主,深受中国进口替代政策影响,发展了一些不符中国比较优势的行业,如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出口是没有竞争力的,以国际标准衡量是低效率的。因为上海的工业以国内市场为主,从经济刚发展时便瞄准国内市场,这使国际竞争力不如深圳,加上上海企业经济成份以国有企业为主,成本高,而深圳外资企业、乡镇企业多,出口成本低于上海企业,这亦使深圳出口比上海更领先。估计这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不会有大的改变,尽管从90年代开始上海开发浦东新区,就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本身又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以江浙、华东企业为后盾,其外贸发展迅速,但深圳更懂得利用香港回归的机遇进行第二次创业,争取跃上新台阶,更有条件走向世界,相信不比上海逊色。2.外国投资比较1979年至1992年,深圳外商投资金额占全国7.8%,而上海只占4。4%。尽管在1990年初宣布浦东开发,1991年上海外商投资步伐仍不快,只增加20%,而深圳却增加83%。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上海则迅速增加到68%,接近深圳的水平。从1979年到1992年,深圳外商投资比上海外商投资多,而且更引人注目的是,上海的外商投资占主导地位的是内向型而不是外向型,而深圳几乎全是外向型。深圳自设立特区始,即以外引内联为经济工作重点,充分发挥窗口和试验地的作用。到1992年底,深圳已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协议10576项,实际利用外资80多万亿美元,共批准建立各类外向型企业1万余家。上海的外资企业在90年代以前远不如深圳多,但随着浦东开发的加快,上海制定了高起点、外向型、高科技等发展方向,使外商直接投资大增,促进了全市的对外开放。到1992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3200多个协议,通过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和海外商业银行等间接利用外资累计40亿美元。3.市场机制比较深圳从创建开始便确定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经济运行模式,较少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影响。这些年来,深圳坚持市场取向发展,在搞活经济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在所有制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共同发展,形成国有、集体、个人、外资竞相发展的格局。企业内部向三资企业学习,并进行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并率先建立比较成熟的商品市场,使计划、投资、劳动、物资、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化,养老、待业、医疗、保险等社会化,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做法。以生产要素中重要的劳动力为例,据说深圳市人才智力市场不仅在深圳有名,甚至在全国也有名。 1995年又建立了高级人才市场,除工人外, 80%的重要人才都是通过人才市场调剂的。难怪有人说,在深圳找工作主要途径是人才市场,而不是熟人介绍。在上海,市场机制则不如深圳,这主要是历史的原因,上海经济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国家计划体制下运行了30多年,一时转变有困难;而人才方面,由于上海本地人才多,人才流动少,所以上海人才市场化也不如深圳。但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上海也向市场化经济迈开了步伐。首先是一部分国有工业企业开始推行综合承包、股份制、责任制等,放开经营,并大力发展三资企业,特别是在浦东,由于投资环境的改善,三资企业蓬勃发展,而三资企业都以市场为导向,不受计划经济影响,这就使上海的市场机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都推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特别加强了自主改革,价格、住房、工资、保险等均实行市场化,建立了证券交易所、外汇调剂中心、期货市场、人才市场等各种市场,但与深圳相比,市场机制还有差距。产业结构比较深圳原设定以工业为主,工贸并举、工贸技结合的模式已在80年代得到实现。这一产业结构发展模式符合深圳的实际情况,使深圳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后来居上,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并逐步升级。过去,工业基础薄弱,其产值只占国民总产值的20%,但经过10多年建设,已围绕工业搞外引内联,建立了电子、纺织、建材、石化、机械、食品饮料等主要行业,产值达几亿元的工业企业已有几十家。农业实行商品化、外向化、现代化,使深圳城乡差别很小。第三产业也一直受到重视,使深圳成为内外流通的中心,如深圳商业网点之多,进出口企业之多,还有外资内资金额机构之多,均居全国前列。旅游、信息、房地产也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深圳第三产业比例已超过50%,今后将会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香港回归后,深圳产业结构升级将更依赖第三产业的发展。上海市也在加速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对第三产业投入了不少资金,金融、商贸、房地产、旅游、信息咨询均得到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已由1987年的29%提高到1992年的33.1%。第二产业内部也进行调整,一方面扩大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传统工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增加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瞄准国内外市场,调整投资方向,相继建成桑塔纳轿车、30万吨乙烯、贝尔程控交换机等一批骨干支柱产业。在上海工业发展中,科技的先导作用得到加强,现代通信、微电子、生物技术、计算机、新型材料等高新技术发展迅速。由此看来,深圳的产业结构会与香港趋同,即第三产业比例会进一步上升;而上海则是第二、第三产业同时增加,高科技产业将会较深圳发达。5.金融比较深圳的金融体制是在特区中央银行调控下,国有银行、外资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相结合的体制。银行体制由过去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向国际惯例靠拢。目前,外资银行在深设立分行或分支机构的已经有近50家,对深圳的外资企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深圳股票市场亦是全国仅有的两家股市之一,为深圳企业乃至全国企业融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后深圳金融业会进一步国际化、商业化。而上海金融业已有200年历史,1949年初已是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已有华资银行、银庄、信托公司和外资银行200家,只是解放后才逐渐丧失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浦东开发后,上海金融业形势喜人,到1992年底已有美、英、法、日、加、新及香港16家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还有外资保险公司、财务公司设立代表处,上海证券交易所也是全国两家证券交易所之一,其规模大于深圳证券交易所。到2000年,深圳和上海的金融业将会发展成为相同而又互相竞争的格局:(1)多元化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国家专业银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2)巨大的市场容量,资金需求均很大。(3)宽广的辐射层,遍布全中国甚至海外。(五)科技文化比较人才、科技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关键。深圳的科技人才从无到有,从有到多,发展迅速。据统计,到1995年底,全市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科技人员近20万人,并建立了一批技术开发机构,估计有200余家企业引进了大批先进技术和装备,特别是在彩电、音响、电话机、电脑零部件等领域,不仅在国内领先,而且有些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此外,还建立一批以内地几十所重点大学和几百家科研机构为依托的科技开发实体,建立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倾斜政策,在项目审批、投资信贷、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建立一批民间科技企业和产品检测、计量、情报和科技交流等机构。深圳的科技环境主要优势在于毗邻香港,容易引进国外最新技术,并能以内地为依托,有良好的市场机制,能尽快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但由于科技基础薄弱,人才不足,科研机构较少,科研设备不足,不如上海、北京。大中专院校也少,这是深圳的劣势。上海的科技、文化方面则很具优势,全市有50多所高等院校,1000多个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近100万,实行产、学、研三结合,在激光、光纤通信、微电子、海洋工程与生物工程等技术领域有优势。上海也是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引进外资方面,上海市实施政策倾斜,开发了一批高科技合资企业。上海的科技、文化实力较深圳领先。(六)优惠政策和法制环境比较中国历来以人治而闻名,法制不够完善,但改革开放后深圳和上海两地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对外商投资方面,制订并良好地执行了一系列的涉外经济法。经过10多年法制建设,已制订涉外法规500多个,重要的有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外资企业法、涉外经济合同法、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对外贸易法、反倾销法等。这些法规的制订和实施,对两市投资环境改善起到巨大作用。深圳特区已颁布了几十个法规,为在特区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在税赋方面,外商投资企业可免征地方所得税,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和房产税等均减低收取;若是科技项目,土地使用费减半收取5年,利润在汇出前交纳所得税后可以汇往境外。所有外资企业可享有进出口权等。在上海,除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外,1990年起又对浦东实行更优惠的政策。生产企业2亿元以下投资,由上海自行审批。所得税实行“两免三减半”,进口企业自用机器设备等兔征关税和增值税。在上海投资的外资企业,部分产品可内销。外商办第三产业,土地使用权限可达50~70年,等等。由此可见,深圳、上海两地都实行较其他地区更为优惠的优惠政策,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法规,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热心网友

我是北方人.我更了解上海.更喜欢上海.深圳文化底蕴不足.只听说深圳是个富有的城市.

热心网友

我爱广东我爱我家乡

热心网友

上海

热心网友

当然是上海啦 ,这个勿庸置疑的

热心网友

上海是中国大陆实力和发展能力最强的城市,不过深圳在一些政策上更活更合理,比如房产。

热心网友

各有所长

热心网友

当然是上海了,这还要问嘛?居然还说深圳师资力量比上海强?对比的层面太低了吧(是小学吗?)上海有几十所大学,深圳有几所?经济规模。。。影响力。。。太不能比了可能深圳人均收入比较高,女男比例高,服务业态度比较好。。。。

热心网友

不要老把眼光放在经济上重要的是保护这个地球

热心网友

当然上海

热心网友

综合实力应该是上海了深圳文化底蕴不足的不能光比较GDP的

热心网友

好难去比较的!不过深圳的发展潜力应该会比上海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