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和氏璧是一块青玉,当时的中国分为三大文化区域,东方自从商朝起喜欢白色的玉,越白越好。南方的楚喜欢红色的东西,而只有西方的秦受西戎影响,所以喜欢青玉。这也解释了很少产白玉的中原荆山会有和氏璧以及和氏璧在楚国并没有得到国宝级待遇的原因。后来辗转到了秦国手里,秦始皇就把它刻成玉玺,由李斯刻字于上面,再后来子婴出降刘邦,就到了刘邦手里,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太皇太后王氏将玉玺砸于地上,崩了一个角,王莽叫人用金子补上,所以又称为玉体金角,王莽死后被绿林起义军拥立的更始皇帝刘玄获得,刘玄后来投降赤眉起义军拥立的皇帝刘盆子,刘盆子后来又降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所以被当作传国玉玺传承。东汉末年大乱,被孙坚得到,后来孙策以玉玺为抵押向袁术借兵打江东,袁术就自称皇帝,被曹操刘备孙策等围攻而死,玉玺就回到汉献帝手里,然后汉亡于魏,魏亡于晋,最终到了晋朝,前赵灭西晋,后赵又灭前赵,冉闵灭后赵建立冉魏,向东晋借兵抵御前燕,到这里史书就出现两个版本,一个是说冉魏以玉玺为抵押,东晋将领得到玉玺后连夜飞马送回东晋首都,而后刘宋灭东晋,萧齐灭刘宋,萧梁灭萧齐,南陈再灭南梁,之后隋灭南陈,玉玺归隋。另一个说法是冉魏没有交出玉玺,前燕灭冉魏,前秦灭前燕,后秦灭前秦,东晋灭后秦之后才到东晋手里,后面的就跟前面一样了。隋朝隋炀帝被杀,萧后出奔突厥,后来被唐太宗迎回,玉玺就到了唐朝手里。再后来朱温灭唐建后梁,后唐灭后梁,石敬塘建后晋向契丹称臣割让燕云十六州长城防线给契丹,借兵攻灭后唐,后唐末帝李从珂在洛阳城破时说不愿让中华至宝落入蛮荒之手,所以携带传国玉玺蹈火殉国,这是和氏璧传国玉玺一千五百年历史里的最后一笔,从此后史书上再也没有传国玉玺出现。而中华的气势也开始走下坡路。后晋之后是后汉后周十余年,后周之后就是北宋和南宋,蒙元,明,满清,一直到现在谷底反弹。
热心网友
周朝末年楚国的卞和在荆山脚下看到一只五彩的凤凰落到一块石头上,便认为是块宝石。他为此失去了双脚,最后得到了“和氏璧”。为什么卞和能看出是宝物而皇帝的玉官则不能看出呀,是不是卞和有特异功能呢?后来“和氏璧”落到了秦始皇的手里,秦28年秦始皇游洞庭湖遇到大风大浪,船快要翻时他把“和氏璧”仍进湖中大风大浪才平息。秦36年有个使者遇到一个人把一块玉璧交给他并说始皇明年死。使者回到京城把璧交给了秦始皇,秦始皇一看正是在洞庭湖的那一块“和氏璧”。第二年秦始皇便病死了(详见《史记》)。后来“和氏璧”落到汉朝,十常侍做乱时便不知去向。东汉末年东吴的孙坚打到洛阳,一天晚上有人看到有五色之光从一个井内发出,派人下去打捞上来的竟是“和氏璧”。后来有人问孙坚,他不承认并说我若得到死于刀箭之下。结果他真的被乱箭射死了,应了他的话。(详见《三国志》)“和氏璧”为什么会发光呀!到了后周,宋太祖陈桥兵变进城后就没有再见到“和氏璧”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