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出奇至胜,袁崇焕比不上韩信。论胸有成竹,袁崇焕比不上诸葛亮。论指挥的战役的多姿多采,袁崇焕比不上汉尼拨,比起消灭敌军的数量,袁崇焕比不上白起,论战绩,袁崇焕比不上成吉思汗。 不过要说谁带出来的军队最强悍,质量最高,应该说是袁崇焕。自古以来,只有带兵击败过真正强劲敌人的将军才有资格被称为名将。袁崇焕的时代,八旗军是一只真正强劲的军队,有八旗不过万,过万则无敌之说。在遇到袁大将军之前,攻打数量在几倍的明军从来没有败过,这样的军队在自古以来也是一流的精锐部队。而在明末的京都之围战役中,13万历史上一流的八旗骑兵VS5000袁大将军的关宁铁骑,八旗兵大败。在正面的硬战中打败26倍的天下精锐部队,从古到今,还没有过。所以说比起以计谋闻名的明将,能带出无敌军队的将军更加可靠。 这个历史上是有证明的,比如汉初的韩信,他的打战的厉害没人可以否认,但是他死之后,汉60年,直到汉武帝。都对匈奴的铁骑毫无办法,靠出卖女儿来求得平安。 三国的诸葛亮也是这个典型,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多么风光啊,但是他一死,蜀国很快就灭了。
热心网友
战国时代的军事家--孙子对于如何评价将领,如何衡量军队素养有一套说法,虽然过去几千年了,但我认为仍然很有说服力,这里借用先哲的名言算做回答,与兄弟共勉。对于国家,孙子提出"道,天,地,将,法"的衡量标准。对于将领,孙子提出"智,信,仁,勇,严"的要求。对于军队,孙子提出"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兵众孰强,士卒孰练,法令孰行"的策略。可以说已经很好的概括了从国家到将领到军队的关联关系,其中孙子对将领的要求首提为智,我个人的一点见解是这样的:将领必须首先要有清醒的头脑,机敏的心思,能够洞察形式,分析敌人,因为只有将领具备了适应现实的战略头脑,才能在训练,调度,指挥作战上表现出足够的水平,否则仅仅是闭门造车式的一味苦练,根本不管训练内容和实际战场是否有联系,恐怕是不行的。我军是从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意识到自己从装备到训练落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军在装备现代化,训练科学化上开始了大踏步前进,近几年,不但引进装备全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产装备中很多也是世界领先的,军队训练也一样,从过去的指标训练逐渐过度到现在的以实战为基础训练。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我军从04开始的一系列演习实战性极强,对于提高部队作战素质,掌握现代化装备的使用有很好的作用。所以我个人认为,将领首先还是要有知识,有头脑,有勇气,其次才是能严格训练,因为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士兵勇猛不过是匹夫之勇,而一个智慧的将军有时可以左右全局啊。
热心网友
生不逢时
热心网友
还是智谋型的好,韩信跟袁大将军只得军心,没有摆平他们的boss,所以都被咔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