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胭脂 中的判词:冒刘郎而入洞,竟赚门开 用的是什么典故?那位知道:聊斋.胭脂 中的判词:“冒刘郎而入洞,竟赚门开” 用的是什么典故?原来在评书中听过,后来忘了。
热心网友
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汉永平五年,剡县有刘晨、阮肇二人结伴入天台山,在山岚云霭中迷失了方向,十三日寸粒未进,饥饿欲死。忽然遥望山峰上有一棵桃树,果实累累。二人采?n几颗,頓觉力气充沛。下山饮水时,看到溪畔有两位妙龄少女,面如桃花般灿丽,相邀回家,同享桃夭之乐。半年后,刘阮二人下天台山,回到故乡,只见亲朋故旧零落,人间竟然已经过了七世,沧海桑田,恍如隔世。 这里指宿介冒充鄂秋隼
热心网友
太难了,不知道,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