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狄仁杰----狄仁杰曾经被武则天手下的酷吏来俊臣诬告,以“谋反罪”打入牢狱。来俊臣通过逼供,用胡乱编排的材料定了狄仁杰的案,对他的防范也变得松懈起来。于是,狄仁杰趁狱卒不备,偷偷的扯碎被子,用碎帛写了封申诉状,又把它缝在棉衣里。那时正式开春季节,狄仁杰就对狱官说“天气暖了,这棉衣我也用不上,请通知我家人把它拿回去吧。”狱官也没怀疑,就叫前来探监的狄家人把棉衣带回家去。狄仁杰的二字拆开棉衣,发现父亲的申诉状,就托人送给武则天。武则天看了狄仁杰的申诉状,慈爱下令把狄仁杰给放出来。狄仁杰知人善任,他所推荐的几十个人都成为当时的名臣,有人盛赞“天下桃李,皆出狄公门下呀!”有一次,武则天想物色一个宰相,于是就询问狄仁杰。狄公便推荐了张柬之。可过了几天之后,等狄仁杰上朝时,武则天又向他提起推荐人才的事。狄公感到很奇怪“上次我推荐的张柬之,陛下还没用呢”。武则天说,“我不是已把他任命为司马了吗?”,狄仁杰说:“我向陛下推荐的,是位宰相人选,可不是准备让他当司马啊”。这样,武则天才把张柬之提拔为侍郎,后来又任命其为宰相魏元忠----魏元忠在狄仁杰死后当了宰相。此人铁骨铮铮,不畏权势。在来俊臣得势时,曾三次被诬陷而遭到流放,有一次甚至差点被处死,但他从未屈服过。他做洛州刺史时,武则天宠臣张易之的仆人在洛阳大街上仗势欺人,欺压百姓。洛阳官员惮于张府权势,不敢插手,而魏元忠闻听此事后却立即命人将闹事者逮捕法办,一顿板子给打死了。后来魏元忠遭张昌宗、张易之诬陷,被打入牢狱。武则天准备当堂御审,还命张昌宗等人寻找人证。结果他们就找来了魏元忠的部下张说(音“悦”),说只要张说肯做伪证,回头就升他的官。结果第二天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张说向武则天禀报“陛下请看,在您面前,张昌宗还这样胁迫我,就可以想像他在宫外是怎样作威作福了。现在我不能不实说--我确实没听魏元忠说过反对陛下的话,只是张昌宗逼我做伪证罢了”。武则天是个聪明人,没有继续追究魏元忠的所谓“谋反罪证”,但仍然撤了他的宰相职务。姚崇----此人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家里有丧事,请了十天假,结果朝廷的公事就积压了一大堆。另一个宰相卢怀慎不知该如何处理,急得团团转。过了十天,姚崇回朝,他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把案头的积件处理完了,旁边的官员看了,没有一个不佩服的。姚崇自己也有点得意,问一个官员:“我这个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比?能不能比上管仲、晏婴?”不料那官员却不刻意奉承他,只是淡淡的说道,“您跟管仲、晏婴似乎不能比,但也可称得上‘救时宰相’了”李林甫----此人的典故佚事,直接促成了成语“口蜜腹剑”的由来。为了排挤正直的宰相张九龄,他就顺着唐玄宗的话说。凡是张九龄不同意玄宗做的事情,他就跑到皇帝面前溜须拍马,一个劲的说皇帝“英明”,外带着进谗言,影射张九龄“老迈昏庸,不识大体”。而为了堵塞言路,他一当上宰相,头一件事就是着手把百官同皇帝隔绝起来,不让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见。有一次他把谏官们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圣明,用不着大家七嘴八舌,我们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诣旨办事就行了。你们看到皇家的御用马了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如果哪一匹马在关键时刻乱叫一声,它就立即会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