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您说的是痛风吧?还是风湿性关节痛?如是前者,提供一篇文章,以供参考。 痛风 痛风,痛风,疼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疼痛来去如风,故名“痛风”。痛风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常被形容成“酒肉病”、“富贵病”、“帝王将相病”,越是生活条件优越者,越容易出现痛风。古今中外历史上不少领袖、社会名流都饱受过痛风的折磨,如亚历山大大帝,法国国王路易七世、路易十四世,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中国元始祖忽必烈皇帝,以及著名科学家牛顿、哈维等都曾患过痛风,而且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病。为什么痛风更青睐这些人呢? 【病因】 痛风的病因已十分清楚:由于嘌呤代谢失调,导致其代谢产物———尿酸在体内浓度增高,或肾脏不能及时将尿酸排出,而过多的尿酸容易形成尿酸钠结晶,并沉积于关节及附近软组织部位,引起全身关节,特别是指、趾、腕、踝、膝关节红肿疼痛 各种肉类食物、动物内脏、虾、贝等海鲜中都含有很高的嘌呤。酒精摄入被认为可以引起嘌呤代谢失调,所以筵席酒肉不断者,发病者占30%以上。此外,医学研究还发现,对于酒精摄入者,摄入啤酒比烈性酒患上痛风的风险更大,而温和的葡萄酒却没有增加患上痛风的风险。 临床资料还显示,肥胖、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等常与痛风一同出现。 【症状】 痛风患者大多40岁以上,男性占95%。有些患者尽管血液中的尿酸值超出正常,但可能一生都不出现任何症状,但也有些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通风。 急性痛风发作很快,如同急风闪电突然而来。病人常在午夜突然发病,因疼痛而惊醒。病人就寝前一切如常,午夜或凌晨足趾痛如刀割而惊醒,疼痛会逐渐加剧,甚至无法忍受。发作的足趾红、肿、热、痛。 开始时,发作的关节一般为单关节,不对称。受累的部位主要是大脚趾关节,其次是足背、踝、膝、指、腕、肘等。有些病人在急性期很轻微,仅表现为“大拇趾碰伤或踝关节扭伤”,常不引起注意。 受寒、劳累、饮酒、感染、创伤、手术、食物过敏或吃嘌呤多的食物如心、肝、肾等,常诱发痛风。 尿酸盐在软骨、滑液膜、肌腱和软组织等处沉积、结晶,形成痛风石。深处的痛风石不一看到,当位于皮下结缔组织处如耳轮、对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等处时,可看到黄白色的赘生物,如同石块。痛风石破溃后,可排出白色的尿酸盐的结晶,破溃处很难愈合,但也很少会引起感染。 尿酸盐沉积在肾脏可形成肾结石,出现肾绞痛、血尿等,晚期还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直到疼痛缓解72小时以后,才恢复活动。急性期的治疗可首选秋水仙碱,剂量一般为0。5~1。0毫克,每两小时服用一次,直至病情缓解或出现恶心、腹泻等副作用。如果用到6毫克依然无效,则不宜再用。 也可将小剂量秋水仙碱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布洛芬、扶他林、奇诺力、奈普生、芬必得等合用。 如已出现痛风石或肾结石,需服用降尿酸药物。对肾功能不全者应选用抑制尿酸形成药物,如别嘌呤。如肾功能正常,无痛风石、肾结石者,宜选用排尿酸药物,如丙磺舒或苯溴马龙。 糖皮质激素 能迅速缓解急性发作,但停药后往往出现"反跳"现象(复发)。 【预防】 ◎ 调节饮食,防止发胖。 ◎ 少食或不食含高嘌呤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脑、肠以及虾、沙丁鱼、贝类等海鲜,豆苗、黃豆芽、菜花、紫菜、香菇、雞?⑷?取6嗍乘卟耍鼓蛞罕3旨钚浴? ◎ 严格戒酒。 ◎ 多喝水,使小便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 ◎ 使用促进排尿酸的药物,常用的有丙磺舒、磺唑酮及苯溴酮等。以保持体内较低的血清尿酸盐浓度,防止痛风再次发作。因最新的医学研究发现,对于大部分痛风病人,如果血清尿酸水平能够数年维持在不高于6毫克/100毫升(mg/dl)的水平,大部分痛风病人能够耗尽他们膝关节液中尿酸盐结晶的储存,从而避免痛风的再次发作。 但应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不宜与水杨酸、噻嗪类利尿药、利尿酸等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同用。 ◎ 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主要有别嘌呤醇。。
热心网友
是呀,我父亲也痛风很难治就得饮食注意,动物内脏,海鲜,啤酒都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