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某某领导人对某国进行国事访问,友好访问,工作访问等等,请问这些有什么区别吗?在外交上是不是对应着不同的接待级别?

热心网友

1。常见的外交用语及其内函。  (1)国事访问: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应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的邀请对他国所进行的正式访问。  (2)国宾:指受某一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正式邀请,到该国进行访问的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  (3)仪仗队:由海、陆、空三军人员组成的或由陆军人员单独组成的、执行礼节性任务的武装部队。人数按各国规定不等。仪仗队通常用来迎送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高级将领等。   (4)鸣礼炮:鸣放礼炮起源于英国,是一种向对方致敬的表示。鸣放炮数的多少,代表友好诚意和对对方的尊敬程度。礼炮响数的多少依据受礼人的身份高低而定。  现在的国际惯例是:  21响,迎送国家元首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  19响,迎送政府首脑或其他相应级别的人;  17响,迎送副总理级官员。  以此类推,均取单数(因为,过去的海军迷信双数为不吉利,一直沿用至今)。鸣炮的时间一般是在贵宾到达或离开时进行。   (5)东道主:“东道主”一词源于一书。书中的一文中有这样的话:“诺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为此,“东道主”一词就成为“主人”的代称,而且广泛地使用起来了。如在世界上某一国家举行国际性的体育活动、比赛等,某国就被成为“东道主”了。  (6)正式访问:指一国领导应某一国家领导的正式邀请,对邀请国进行的访问。有时称为友好访问或正式友好访问。国家元首的正式访问还可称为国事访问。  (7)非正式访问:这类访问的礼仪活动一般从简。其中国家领导人以私人身份进行的访问称为私人访问,出访时途径某国所进行的访问可称为顺道访问,由于某种原因不便公开报道的访问则称为秘密访问。此外,两国领导人为磋商重大问题举行的会晤,往往采用工作访问的形式。ps:从外交礼仪上讲,采取什么访问规格由受邀方提出,也就是说,“工作访问”是一个较低规格的访问形式。一般来讲,国事访问历时较长事务较多,需要东道国举行欢迎仪式,仪式上还要鸣放礼炮,举行阅兵式,访问期间还有大型欢迎宴会及一定数目的参观活动。工作访问则不需要这么繁琐的仪式,大家见面直奔主题,谈完就走。但就具体谈判内容而言,国事访问和工作访问不存在区别。

热心网友

nick回答的可以啊。问的不就是这么一回事嘛

热心网友

国事访问是一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接受他国邀请而进行的正式访问。友好访问是为了促进双方关系而进行的访问。工作访问是为了进行工作交流而进行的访问。国事访问级别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