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巴拿马运河位于南北美洲最窄处,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由此通行比经由麦哲伦海峡的航线缩短了5000-14000公里。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进出大西洋的惟一通道。在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直布罗陀海峡成为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太平洋的捷径,被称为“西方的生命线”。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好望角航线也是意义重大。苏伊士运河贯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承担着往来于欧亚两洲80%的海运任务,并且其水深可保证超级油轮通行。曼德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西部与东非岬角之间,是连通地中海——红海和印度洋的咽喉。失去了对曼德海峡的控制,苏伊士运河的作用也就降低了90%。好望角是众多超级巨轮的必经之地。 巴拿马运河15日将迎来它的90岁生日。巴拿马官员计划在庆祝仪式上燃放焰火,并就修建一道新船闸展开进一步研究,以应对日益增长的通航吨位需要。 1903年11月3日,美军在巴拿马登陆,策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殖民统治,成立巴拿马共和国。同年美国获准修建和经 营巴拿马运河,并于1914年8月15日对外开放。在其后85年间,美军利用运河加强其在西半球的战略地位,并在巴拿马领土上训练士兵。1999年12月,美国把巴拿马运河经营和管理权移交给巴拿马当局。此后,船舶通过数量逐年增加,运河收入也逐年提高,仅去年一年就进帐9.21亿美元。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说,运河目前已经发挥90%的通航能力,潜力已经不足。一些大吨位货船已经无法通过。管理局官员今年7月说,他们正在研究增加一道船闸以提高通行吨位的可能性。增加船闸,可分段控制运河航段的水位高度,使更大吨位船只通过时不至于“触底”。不过运河管理局尚未向政府提交正式报告。 管理局局长阿尔贝托·阿莱曼·苏维塔说,包括提高通航吨位对环境所构成影响等内容在内的报告本星期已“接近完成”。 巴拿马运河自1914年通航以来,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海运业的发展。目前,每年约有1。5万艘货船通过巴拿马运河,占全球贸易运输量5%的货物通过该运河运往世界各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有80多年历史的巴拿马运河渐渐不能满足世界航运的需要。 在1997年9月举行的巴拿马运河国际会议期间,两家分别由欧盟和巴拿马雇请的研究机构经过研究得出一致结论,由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兴起,世界海洋运输业将不断扩大,运河基本满足通航能力的状况只能维持到2010年—2015年,而不是原先预计的2020年。改造巴拿马运河已逐渐提到日程上来。 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公里,最窄处为152米,最宽处为304米。由于运河两端最大落差达26米多,所以过往轮船要经过3道调节水位的船闸。一艘轮船从运河的一侧过到另一侧,平均会有5200万加仑的淡水排放到两个大洋里去。由于运河区内的水库蓄水量有限,只能保证每天30多艘船通过的用水,再加上运河区周围是巴拿马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居民生活也用去相当一部分淡水。因此淡水不足是制约运河通航能力提高的一大因素。 另外靠近巴拿马城太平洋一侧的观花船闸是运河航道最窄的地方,过往轮船只能单行,不同方向的船只必须在上下午分别通过,造成许多过往船只要排队等候。 针对上述情况,巴拿马运河管理当局数年前就制定了一套改善运河通航条件并使之逐渐现代化的规划,有些计划已经开始实施。规划包括对现有运河区内的水库进一步挖深,提高水位,增加蓄水量;拓宽运河最狭窄的部分,兴建第三套船闸等。与此同时,运河管理当局继续执行业已开始的运河设施现代化计划。因为目前运河使用的许多设备还是80年前的,需要逐步更新。到2004年运河的全部船闸都将改为液压传动开关,实行自动化控制。整个运河航道的管理工作将全部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水闸上用来拖船的机车和钢轨将要更换。 为完成预定的规划,运河管理当局每年将投入1亿美元。随着规划的逐渐实施,预计到明年,运河的通航能力将提高20%,待全部规划完成后,过往船只将可以全程双向行驶,每天通过运河的船只将提高到43艘,可以通过轮船的最大吨位也将从目前的7。5万吨提高到15万吨。。

热心网友

可通过4-4.5万吨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