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呵呵,大家是高手呀,对航母哪么了解,不错,这归么多不知道哪个是对的,都没有结论
热心网友
大家都是高手啊!!!!!!!!
热心网友
航母诞生记美国“伯明翰”号轻巡洋舰静静地停泊在美国东海岸汉普顿的锚地,它的舰首甲板上铺设着木制飞行跑道。这条26米长的跑道从巡洋舰的舰桥开始向前甲板延伸。在跑道的起点,停放着一架“寇蒂斯”单座双翼民用飞机--“金鸟”号。 试验本应在军舰逆风航行时进行,但现场突然刮起了狂风。为了完成试飞任务,驾驶员伊利决定:在军舰停泊的条件下强行起飞。飞机顺利地发动了,但由于滑跑距离太短,它未能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刚一离开飞行甲板,“金鸟”号便因升力不足而越飞越低,几乎是径直向海面冲去。关键时刻,伊利沉着而巧妙地操纵着飞机的尾水平舵,终于在飞机扎进大海前的一刹那将它拉了起来。然后,“金鸟”号又在海面上飞行了几千米,最后在海滩附近的一个广场上安全着陆,观看的人群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这是人类首次驾驶飞机从一艘军舰上起飞,这次壮举为航空母舰和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两个月之后,即1911年1月18日,飞机着舰试验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进行。这一次的试飞员仍然是伊利,军舰则换成了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这一天又是“天公不做美”,天气很坏,风浪很大,舰长临时决定让舰尾朝着迎风方向,这给伊利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风险。但面对考验,伊利又一次显示了英雄本色。他操纵飞机迅速降低高度,然后对准舰上跑道果断俯冲下来。飞机急剧冲上跑道,伊利马上向上拉起机头,并关闭了飞机发动机。由于着舰速度过大,飞机只挂住了22道拦阻索中的后11道,但它还是在距跑道终端约9米的地方停了下来。这两次试验是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证明飞机完全可以从军舰上起飞和降落并执行战斗任务,它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型战舰的生存基础。不久的将来,作为主宰海空战场的新一代海上霸王,航空母舰将正式走上历史舞台。1917年3月,英国海军决定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舰“暴怒”号改建为飞机母舰。“暴怒”号的前主炮被拆除,在舰体的前半部加装了69。5米长的飞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改装后的“暴怒”号被称为“飞机载舰”,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飞机:6架“幼犬”式战斗机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但是,由于舰上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的阻碍,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为了打破飞机着舰禁区,英国海军少校邓宁进行了勇敢的尝试。1917年8月2日,邓宁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侧滑着陆的方式艰难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开飞机在航行的军舰上降落的先河。几天之后,当邓宁又一次试图重复这个惊险动作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不幸以身殉职。血的教训使英国人明白,仅依靠驾驶员的技术是无法弥补装备方面的根本缺陷的,要实现常规飞机在军舰上的安全起降,必须彻底改变母舰的结构。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这一次将军舰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舰体后部加装了86。6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甲板用于飞机降落,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尽管如此,“暴怒”号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飞行甲板。飞机虽能勉强着舰,但由于舰体中部的舰桥、桅杆和烟囱引起的湍流的影响,飞机着舰仍然十分困难。所以,此时的“暴怒”号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舰。 再接再厉的英国人下决心建造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从1917年开始,英国海军将建造中的客轮“卡吉林”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舰上原有的烟囱被拆除,设计人员设计出从主甲板下面通向舰尾的水平排烟道,从而清除了妨碍飞机起降的最大障碍。飞行跑道前后贯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飞行甲板,极大地方便了舰载机的起降作业。这种结构的航母被称为“平原型”。“百眼巨人”号初具了现代航母的雏形。 1918年5月,“百眼巨人”号的改装工程完工。该舰标准排水量为14450吨,最大航速20节,可搭载飞机20架。同年9月,该舰编入皇家海军的作战序列。然而,由于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匆忙入役的“百眼巨人”号尚未来得及接受战火的洗礼,战争便结束了。“百眼巨人”号只能默默地呆在皇家海军的舰队中,无法在真正的战争中一显身手。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在航母发展史上的开拓性地位是无法抹杀的。 ☆ 美国海军的“带篷马车”1920年,美国海军选中5500吨的运煤船“木星”号来改装它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1922年,该船完成改装,被重新命名为“兰利”号,编号为CV-1。“兰利”号标准排水量11050吨,满载排水量14700吨,最大航速15节,其上铺设有长165。3米、宽19。8米的全通式飞行甲板,载机34架。同“百眼巨人”号一样,“兰利”号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舰体最上方是全通式飞行甲板,舰桥则位于飞行甲板的前下方,舰体左舷装有两个可收放的烟囱。由于这种怪模怪样的军舰是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海军的舰队中,所以被送了一个绰号:“带篷马车”。“兰利”号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了舰载机弹射起飞试验,两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1923年,“兰利”号到各地进行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进行各种作战系统的试验。1924年,“兰利”号被编入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1942年2月27日,“兰利”号在执行运送P-40战斗机的任务时,在爪哇海被日本海军的岸基攻击机击沉,结束了它不同寻常的一生。☆ 不甘人后的日本海军 日本海军也一直关注着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早在1913年,日本海军就着手将一艘商船“若宫丸”号改装为水上飞机母舰。1920年,日本海军又开工建造了本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并于1922年年底建成服役,由于该舰在航母发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岛状上层建筑,因而被称为第二代航母。它在“外貌”上已经颇像现代航母了。“凤翔”号全长168米,标准排水量7470吨,最大航速25节。该舰在甲板前部有大约5度的下倾斜坡,两部升降机沿飞行甲板中线布置。它打破了第一代航母的“平原型”结构,一个小型岛式舰桥被设置在飞行甲板的右舷。三个烟囱可向外侧倾倒,以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 但是经过试验,日本海军发现“凤翔”号的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由于该舰的飞行甲板比较狭窄,岛式建筑在起降时显得非常碍事。为了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日本海军最后拆除了岛式建筑,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又恢复成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这从发展上讲是一种倒退。☆ 开创历史先河的“竞技神”号 1918年,英国海军动工兴建“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它在航母发展史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的岛式结构非常成功,由此一举奠定了现代航空母舰的基本结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竞技神”号一开始就按照航母标准进行全新设计。它采用封闭式舰首和全通式飞行甲板,一个环绕着烟囱的大型舰岛配置在舰体右舷,构成了一个比“凤翔”号大得多的岛式上层建筑。由于“凤翔”号后来放弃了这种结构,“竞技神”号实际上是第一艘真正采用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母争相模仿的标准样版。“竞技神”号的标准排水量是10950吨,航速25节,载机20架。后来由于舰载机大小、重量的不断增加,载机数量减少到15架。它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的舰上配备了强大的火力,4门140mm炮、4门102mm炮和4门47mm炮,主要用于防空作战,这一点与现代航母注重对空防御如出一辙。。
热心网友
跑题了.他问的是怎么发明的.为什么发明的?只是目前好象没什么记载,不过我想应该是战争的需要吧.那个时候出现海上飞机,只是为了侦察.并没有战斗力的.
热心网友
我也认为最早的专业航空母舰是 日本人搞的。日本人是很注重其海军实力的。
热心网友
真正意义上的航母,第一艘应该是日本的凤翔号。呵呵小啊小点,但命很长,从二战前活到把日本兵拉回本土。
热心网友
老大都说了,跟上
热心网友
最早称"百眼巨人"号;起初的飞机应用于侦察,当时的舰队没有雷达,视野有限.为了弥补其不足,开始在大型舰支上配备侦察机.(当时空中的飞艇还是主角)后改之配备武器装备,狙击飞艇或潜艇.后来这种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爱重视,逐渐演变成航空母舰,这是发展趋势.
热心网友
不是,是日本的凤翔号
热心网友
真正意义上最早的航母应该是 百眼巨人 号,在一战快结束的时候由一艘建造中的油轮改造而成.
热心网友
呵呵,同上吧
热心网友
最早的航空母舰是英国发明的“坎帕尼亚”号。1915年5月1日,英国当时最大的水上飞机母舰“坎帕尼亚”号服役。它是在一艘老式邮船的基础上改装的水上飞机母舰。排水量约为2万吨,航速21节,飞行甲板长36。6米,最多可搭载12架水上飞机。但由于飞机甲板太短,飞机不能从甲板上直接起飞,仍然要用蒸汽机吊到海里才能起飞。对此,英国海军上将杰利科极为不满,要求飞机必须能从甲板上直接起飞,以适应战争的需要。“坎帕尼亚”号又返回船厂 ,按杰利科的要求进行改装。改装后的“坎帕尼亚”号的飞行甲板长度达到61米,飞机能直接在甲板上弹射起飞,使之成了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坎帕尼亚”的成功改装,对英国海军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使英国海军有了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而且开创了由民用商船改为航空母舰的先河,并成为英国海军的传统。如在二战中,英国就把缴获来的德国“汉诺威”号货船的上层建筑拆除,改装成飞行甲板,并命名为“大胆”号航空母舰。后来,又把6艘散装粮食船和13艘油轮改装成了航空母舰。战后,这些在大洋炮火中劫后余生的航空母舰又恢复了原样。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人再一次发扬了这一“光荣传统”,10天内在德文港把“天文学家”号等4艘商船改装成航空母舰,对英军取得英阿马岛之战的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坎帕尼亚”号改装完毕后,在斯卡帕湾加入了英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当时,英德两国在海上的争夺已呈白热化程度,双方正酝酿着在海上进行一次大决战。德国公海舰队总司令舍尔海军上将制订了一个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案:以在挪威海岸游弋的由希佩尔海军少将指挥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海军中队为诱饵,由舍尔指挥的公海主力舰队紧跟其后,如果英国海军出击,希佩尔进行象征性抵抗后便转舵后撤,把追击者引进舍尔的主力舰队的射程内。英国人获悉了这一计划。他们准备以同样的方法回敬德国人,其作战方案是,派出一支舰队进行追击,在与舍尔的主力舰队相遇后,即后撤,诱使舍尔进入英主力舰队的伏击圈。为此,杰利科集结了150艘战舰。“坎帕尼亚”号也在其中。 1916年5月30日,杰利科率领着这支强大的舰队驶向大西洋上的公海。他踌躇满志,决心给德国人以毁灭性打击!夜幕来临,黑暗笼罩着整个大西洋,使本来就寂静的洋面更加寂静,海风吹来,使人感到阵阵凉意。而杰利科的作战室里却灯火通明,参谋们紧张地下达着各种指令,无线电也在紧张地工作,随时掌握着这150艘军舰的确切位置。杰利科突然想起了他的编队中还有一艘新装备的“坎帕尼亚”号航空母舰。说实在的,他对那个“庞然大物”并不是太感兴趣。那个“庞然大物”,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能有多大用场,他心里没有多少底。他觉得,就凭舰上那几架破飞机去攻击强大结实的坚船利炮,简直是笑话!只是由于“坎帕尼亚”号的官兵强烈要求,他也想有这个“庞然大物”可以壮壮舰队的声势,才勉强同意了。 杰利科万万想不到,此时,“坎帕尼亚”号还呆在斯卡帕湾的锚地里!作为一艘刚刚服役的战舰就能参加规模如此宏大的海上决战,舰长奥利弗·施万和他的那些年轻气盛的水兵们都无比兴奋,他们日夜奋战,作好了一切战斗准备,许多水兵还给女友写去了非常激昂的信。5月30日黄昏,军舰等待着最后出击的命令,舰长施万信心十足地站立在指挥台上,然而,时间一分分地过去了,而出发的命令还没有来,夜幕已经笼罩锚地好长时间了。突然有信号向“欣帕尼亚”号发来,施万为之一振,赶紧让信号兵把信号翻译出来。原来是负责锚地警戒的军官告知他们要关闭防潜栅栏了。舰长施万感到莫名其妙,不是今晚出发吗?关闭防潜栅栏干什么?他马上命令作战和通信等部门进行询问。终于弄清楚了。原来,整个舰队已于21时启舰,现在,整个锚地中就剩下“坎帕尼亚”号一艘军舰了。 原来是被遗弃了!施万闻讯后大为恼怒,但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为了能赶上参加战斗,他准备孤注一掷,不顾单舰航行会遭到德国潜艇攻击的危险,命令军舰立即启航,追赶舰队。同时命令无线电值班人员立即开机,不停地向主力舰队呼叫。军舰驶出锚地后,主锅炉两班人员轮流工作,使军舰一直保持21节的最大航速,全力追赶。5月31日凌晨2时,“坎帕尼亚”终于与杰利科取得了联系。这时,他们离主力舰队只有4个小时的路程了。杰利科此时才醒悟过来,原来是临出发之前,自己忘记了给“坎帕尼亚”号下达出航命令!杰利科考虑到“坎帕尼亚”号处于单舰航行状态,并且其附近有德国的潜艇活动,为防不测,不顾施万的一再要求,强令他们立即返航。施万气愤之极,给杰利科拍去了一份电报,电文是“你是个白痴!” 施万舰长最后还是执行了杰利科的命令。“坎帕尼亚”号这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在大决战前夕,载着12架飞机离战场越来越远…… 31日9时许,“坎帕尼亚”号又孤零零地回到了锚地。官兵们的心情真是难以形容。年轻的水兵们找出还未发走的信,撕成了碎片,抛撒在寂静的水面上…… 14时28分,杰利科的先遣舰队中的巡洋舰“加拉蒂”号与德国人希佩尔的“埃尔平”号遭遇,双方几乎同时开炮射击。日德兰海战就这样打响了。双方的主力舰队立即奔赴战场。但由于杰利科不知道敌舰的确切位置,加上通信不畅,等他率主力舰队赶到时,先遣舰队已被德军的主力舰队打得七零八落,被击沉了好几艘军舰。赶到战场后,又毫无目的地乱闯,盲目开炮,结果,不仅没有给德军以有力的打击,反而暴露了其强大的实力。舍尔发现情况不妙,趁着夜色,迅速地撤出了战斗。杰利科计划以伏击的形式,歼灭德国舰队的企图落空了。在这场海战中,德国被击沉11艘舰船,2551名官兵丧生;英国损失了13艘舰船,而且吨位大大超过德国,6087名官兵丧生。一场对英海军形势非常有利的伏击战,打成了得不偿失的遭遇战。 战后,英国著名军事家布赖恩·约翰逊指出:“‘坎帕尼亚’”号要是按计划出发,它的飞机在海战中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决非无稽之谈。在日德兰海战中,德方没有飞机参战。‘坎帕尼亚’号将会给舰队司令发出至关重要的关于敌舰队位置和航向的情报。但是,在战斗的紧要关头,杰利科没有得到这种情报,致使舍尔得以逃出英军重围。那怕有一架载有训练有素的观察员和可靠的无线电设备的水上飞机,就能使海战从实际上的双方相持局面,变成对英国大为有利的局面。 24年后,约翰逊的评论得到了证实。1940年11月11日的塔兰托之夜,英国海军从“光辉”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20架“剑鱼”式舰载机在一个小时内所取得的胜利,大大超过了整个英国主力舰队在这场海战中所取得的战绩。排水量:18000外形尺寸(英尺 长x宽x高):622 x 65 x 26动力:蒸气机, 2轴 ,28000轴马力最高速度:21。5节舰员 :600武备:6门4。7英寸火炮 1门3英寸高射炮载机(标准):10架水上飞机装甲(英寸)无。
热心网友
不错嘛.
热心网友
一、早期的水上飞机母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皇家海军的一艘由运煤船改建而成的航空母舰已接近完成,它被命名为“皇家方舟”号,后来,它改名为"柏伽索斯"号,排水量7450吨,可载10架水上飞机,它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舰了(应是水上飞机母舰因为舰上所载的飞机并不能够在舰上直接起降,所有飞机都需要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然后再从水中提升到军舰上。)二、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从“暴怒”号到"百眼巨人"号1917年3月,英国海军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大型巡洋舰“暴怒”号改建为飞机母舰。前主炮被拆除,在舰体的前半部加装了69。5米长的飞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飞机:6架“幼犬”式战斗机和4架“肖特184”式水上飞机。但是,由于舰上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的阻碍,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 为了打破飞机着舰禁区, 1917年8月2日,英国海军少校邓宁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侧滑着陆的方式艰难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开飞机在航行的军舰上降落的先河。几天之后,当邓宁又一次试图重复这个惊险动作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不幸以身殉职。血的教训使英国在1917年底至1918年初对“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将军舰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舰体后部加装了86。6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甲板用于飞机降落,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 尽管如此,“暴怒”号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飞行甲板。飞机虽能勉强着舰,但由于舰体中部的舰桥、桅杆和烟囱引起的湍流的影响,飞机着舰仍然十分困难。所以,此时的“暴怒”号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舰。 1917年开始,英国海军将建造中的客轮“卡吉林”号改装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1918年9月建成。其标准排水量14450吨,航速20节,载“杜鹃”式飞机20架,“杜鹃”式飞机是一种专门设计的舰载鱼雷攻击机。三、“竞技神”号—谁是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母?1918年,英国海军动工兴建“竞技神”号航空母舰,1923年7月才完成。它在航母发展史中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它的岛式结构非常成功,由此一举奠定了现代航空母舰的基本结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竞技神”号一开始就按照航母标准进行全新设计。在这之前,世界上的航母都是由战列舰、重巡洋舰或商船改建的。它采用封闭式舰首和全通式飞行甲板,一个环绕着烟囱的大型舰岛配置在舰体右舷,构成了一个比“凤翔”号大得多的岛式上层建筑。由于“凤翔”号后来放弃了这种结构,“竞技神”号实际上是第一艘真正采用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母争相模仿的标准样版。“竞技神”号的标准排水量是10950吨,航速25节,载机20架。后来由于舰载机大小、重量的不断增加,载机数量减少到15架。它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的舰上配备了强大的火力,4门140mm炮、4门102mm炮和4门47mm炮,主要用于防空作战,这一点与现代航母注重对空防御如出一辙。1942年4月9日,竞技神号在锡兰岛亭可马里海军基地附近,遭到日海军机动舰队的舰载机击中攻击,共命中10弹,很快沉没。1922年12月,日本帝国海军也诞生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凤翔”号1920年开工,却抢在1922年底完工服役,成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它不是改装的,也是一开始就按航空母舰来设计的。早在1919年日本即着手此舰的设计,以同时代英国的航空母舰为参考,标准排水量7470吨,航速25节,飞行甲板为168×22。7米,可载飞机21架。由于该舰在航母发展史中第一次使用了岛状上层建筑,因而被称为第二代航母。但是经过试验,日本海军发现“凤翔”号的岛式结构并不是很合适。由于该舰的飞行甲板比较狭窄,岛式建筑在起降时显得非常碍事。为了保证舰载机的安全起降,日本海军最后拆除了岛式建筑,由此,世界上第一艘“纯种航母”又恢复成为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这从发展上讲是一种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