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甫的《天末怀李白》中: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的“汨罗”是什么意思?本诗中杜甫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谢谢了!!!!!
热心网友
天末怀李白 杜 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首诗的写作,大致与《梦李白二首》同时。诗中设想李白已到汨罗江边。前四句应题目中的“天末”,从自己方面写 ,后四句应题目中的“ 怀李白”,从李白方面看。前四句明写秋天(“凉风”、“鸿雁”、“秋水” ),后四句明提文章(“文章”、“投诗” )及诗人屈原(“冤魂”、“汨罗”),不仅描写有中心,就是取材也相当集中。“凉风起天末”,诗人推己及人,想到了李白:我这里已是秋风飒飒,那么身为“逐客”的友人,在这悲凉的秋日,究竟“意如何”呢?诗人无法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是想到了惟一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书信。但是“ 江湖秋水多”,山高水阔,这一句中包含着对“鸿雁几时到”的否定性回答。诗的前四句由凉风写起,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最后归结到“江湖秋水多”。这一句不仅说明对收到书信的不抱希望,而且以“秋水多”暗示李白前途坎坷,从而引出了以下四句。五、六句对李白横遭不白之冤表示愤慨 。“文章憎命达 ”所表达的是激愤,是不平;“魑魅喜人过”所表达的则是指斥,以及对友人的叮嘱。七、八句中的“冤魂”、“汨罗”由“文章”、“魑魅”而来。屈原也是千古文豪 ,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放逐江湖,投水而死。屈原与李白的遭遇不正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最好说明吗?“共语”、“投诗”反映了这两位诗人的遭遇有极其相似之处 。“冤魂”指屈原,“投诗”指李白。屈原已逝,不说凭吊,而说“共语”,不说“赋诗祭汨罗 ”而说“投诗赠汨罗”,这样不仅把屈原写活了,而且以屈原如果有知,应当同李白诗歌相交的假设,来加强李白遭遇的悲剧性质。。
热心网友
天末怀李白 杜 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这首诗的写作,大致与《梦李白二首》同时。诗中设想李白已到汨罗江边。前四句应题目中的“天末”,从自己方面写 ,后四句应题目中的“ 怀李白”,从李白方面看。前四句明写秋天(“凉风”、“鸿雁”、“秋水” ),后四句明提文章(“文章”、“投诗” )及诗人屈原(“冤魂”、“汨罗”),不仅描写有中心,就是取材也相当集中。“凉风起天末”,诗人推己及人,想到了李白:我这里已是秋风飒飒,那么身为“逐客”的友人,在这悲凉的秋日,究竟“意如何”呢?诗人无法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是想到了惟一可以回答这一问题的书信。但是“ 江湖秋水多”,山高水阔,这一句中包含着对“鸿雁几时到”的否定性回答。诗的前四句由凉风写起,一环套一环,环环紧扣,最后归结到“江湖秋水多”。这一句不仅说明对收到书信的不抱希望,而且以“秋水多”暗示李白前途坎坷,从而引出了以下四句。五、六句对李白横遭不白之冤表示愤慨 。“文章憎命达 ”所表达的是激愤,是不平;“魑魅喜人过”所表达的则是指斥,以及对友人的叮嘱。七、八句中的“冤魂”、“汨罗”由“文章”、“魑魅”而来。屈原也是千古文豪 ,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放逐江湖,投水而死。屈原与李白的遭遇不正是“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最好说明吗?“共语”、“投诗”反映了这两位诗人的遭遇有极其相似之处 。“冤魂”指屈原,“投诗”指李白。屈原已逝,不说凭吊,而说“共语”,不说“赋诗祭汨罗 ”而说“投诗赠汨罗”,这样不仅把屈原写活了,而且以屈原如果有知,应当同李白诗歌相交的假设,来加强李白遭遇的悲剧性质。。
热心网友
汨罗代指屈原,屈原投汨罗江而终,屈原含冤而死,故有共冤魂语 怀念好友李白
热心网友
我想这里是借屈原投汨罗来思念李白,当时杜甫身处乱世,内心十分惆怅,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对友人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