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符救赵"是个什么典故?

热心网友

窃符救赵长平之战,赵国45万大军被秦国活埋,战斗力削弱了许多。公元前258年,秦军又把赵国首都邯郸包围了。形势十分危急,赵王就向魏国和楚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领兵十万去救赵国。这时,秦国也派使者威胁魏王说:“如果魏国派兵救赵国,秦国就先调兵攻打魏国。”魏王怕秦国攻打。就命令晋鄙把部队驻扎在魏赵交界,按兵不动,以观变化。赵国相国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见魏兵不动,就写信给自己的妻弟魏国相国信陵君(“四公子”之一),信中说:“请公于看在你姐姐的情份上,立即发兵来救邯郸十几万人的生命。”信陵君看了信后,就去见魏王,请求立即下令进军救赵。魏王始终不肯下令。于是信陵君毅然决定自己带领平日所养活的上千名食客,到邯郸和秦军拼一死战。在信陵君的食客中,有一个叫侯赢的,本来是个看门的小官。信陵君听说他有见识,就亲自赶着马车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当贵客招待。这时侯赢已经七十多岁了。信陵君率领一批食客要去邯郸,来向侯赢告辞。侯赢一反常态,只淡淡地说:“公子保重!我老了、不能同去。”信陵君觉得很奇怪,就再三追问侯赢为什么是这种态度。侯赢这才说:“公子只有这么一点人,要去和秦国十万大军拼命,这不是拿肉去喂虎吗2不但救不了赵国,反而是白送死。我听说魏王把调兵的‘兵符’放在他最宠爱的纪子如姬的卧室里。你曾经帮如姬报了杀父大仇,如果你去求她帮助,她一定会冒着生命危险把‘兵符’偷出来。这样,你就可以拿‘兵符’去调动晋鄙的十万大军去救赵国了。我有一个朋友叫朱亥,有力气有胆量,他可以帮你的忙。”信陵君听了以后,就去找如姬帮忙。当天晚上如姬果然把魏王的“兵符”盗了出来,交给信陵君。信陵君带着“兵符”到了晋鄙军营中,合上了晋鄙手中的“兵符”后,命令晋鄙领兵救赵。晋鄙见信陵君带的人不多,不大像魏王派来调兵的,就说等派人去问了魏王以后再决定。这话激怒了一旁的朱亥,他吼道:“‘兵符’已合上了,救人如救火:谁跟你在这儿磨时间?”说着取出20公斤的大锤,把晋鄙打死。夺得兵权后,信陵君率兵直奔邯郸。魏、赵两军联合作战,邯郸之围终于被解除了。魏王对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十分愤怒,就免了他的相国之位。信陵君在赵国一住就是十几年。后来,魏国和秦国打仗,接连败退。魏王只好又把信陵君请回魏国,仍让他当相国。回到魏国,信陵君联合魏、赵、燕、韩、楚五国军队,把秦军打得大败。见危必救,是大英雄本色。临危不乱,是智者的本色。。

热心网友

我同意没有昵称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