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德国的G11是比较成攻的,但是有几点没法解决,一个就弹药问题,发射药燃烧不尽,枪弹因高温自燃等,弹药的保存时间不常,容易受潮,所以就不再以展了。中国也搞过的,原型枪都出来了,很像装了20发弹夹的56半自动。但是出现的问题和德国的G11步枪上出现的问题几乎一样,后来也就不了了知了。

热心网友

德国的金属风暴.

热心网友

说起无壳子弹,不能不提其代表作--德国HK的G11步枪  从纸壳子弹到金属壳子弹是一大进步,但这种优势现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由于现代防弹装备的不断完善,士兵必须携带大量沉重的金属子弹投入作战,以拥有足够的持续性火力,这样一来,士兵的作战机动性就会受到影响。于是,人们又开始使用无壳子弹。在保证装药量不变的前提使子弹的重量大为减轻。  无壳子弹没有金属弹壳,重量只有传统子弹重量的1/2左右。这种子弹先将火药与粘合剂模压成实心方块,然后将金属弹头和引爆底火压制在实心方块上。射击时没有弹壳后抛问题,枪的结构大为简化。  1969年,联邦德国首先研制出一种与无壳子弹配套使用的G11型无壳子弹步枪。这种新式步枪全长约65厘米,其枪管长约53厘米,口径4。7毫米,一次装50发子弹。枪身采用机匣枪托合一式的结构。枪的后膛有一个独特的转盘,转盘上开有一个方形截面的弹膛,弹仓平行于枪管。这种步枪每分钟可射出5000发无壳子弹。由于射速快,几乎没有产生反冲的时间,所以无壳子弹步枪的稳定性能极好,命中率高,穿透力强,能击穿500-600米距离上的普通钢盔。 G11无壳弹步枪的研制从20世纪60年代未开始,HK公司和诺贝尔炸药公司共同组成一个有限股份公司,首先研制出无壳弹,然后又造出了发射这种子弹的步枪,1974年经初步试验后等到政府的财政资助后开始进一步改良。1977年G11参与北约小口径步枪选型试验,败阵后再次改良,改良期间在1982年参加美国的ACR计划,到90年代初G11的技术达到装备水平,此时G11的研制已经历时20余年。但冷战结束,G11的装备经费被挪用到德国东部的建设,这时美国又取消了ACR计划,HK公司在G11上投入的时间和金钱得不到回报,加上政府不再支持军工企业,HK公司失去了政府的资助。加之不少反对者认为它枪膛密闭、枪弹因高温自燃等问题永远解决不了。G11也就无果而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