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 很早以前,人们看到彗星的尾巴老是背着太阳,猜想这大概是从太阳“吹”出来的某种物质造成的。1958年,通过人造卫星上的粒子探测器,探测到了太阳上有微粒流发出。美国科学家帕克给它取名为“太阳风”。
热心网友
日冕高温膨胀好像是太阳吹出的一股风,所以叫太阳风。风速可达每小时3、4百千米,或更多。
热心网友
太阳风指的是从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向空间持续抛射出来的物质粒子流。 很早以前,人们看到彗星的尾巴老是背着太阳,猜想这大概是从太阳“吹”出来的某种物质造成的。1958年,通过人造卫星上的粒子探测器,探测到了太阳上有微粒流发出。美国科学家帕克给它取名为“太阳风”。 这种微粒流是从日冕的冕洞中喷射出来的。 太阳风有两种。一种持续不断地辐射出来,速度较小,在飞到地球附近时,平均速度约为每秒450千米;粒子含量也比较少,每立方厘米含质子数为1~10个。这种太阳风称为“持续太阳风”或被科学家们称作“宁静太阳风”。 另一种是在太阳活动时辐射出来,速度比较大。在飞到地球附近时,速度可达每秒1000~2000千米,粒子含量也比较多。每立方厘米含质子数为几十个。这种太阳风称为“扰动太阳风”,高速太阳风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当它抵达地球时,往往引起很大的磁暴与强烈的极光,同时也发生电离层骚扰。 太阳风的主要成分是氢粒子(质子和电子)和氦粒子(氦原子核与电子),其中质子约占91%,氦核约占8%。此外还含有微量的电离氧、铁等元素。太阳风密度处于随时变化之中。 。
热心网友
太阳风是一种连续存在,来自太阳并以超音速运动的等离子体流。 日冕位于太阳的最外层,属于太阳的外层大气。太阳风就是在这里形成并发射出去的。通过人造卫星和宇宙空间探测器拍摄的照片,我们可以发现在日冕上长期存在着一些长条形的大尺度的黑暗区域。这些区域的X射线强度比其他区域要低得多,从表观上看就像日冕上的一些洞,我们形象的称之为冕洞。 冕洞是太阳磁场的开放区域,这里的磁力线向宇宙空间扩散,大量的等离子体顺着磁力线跑出去,形成高速运动的粒子流。粒子流在冕洞底部速度为每秒16km左右,当到达地球轨道附近时,速度可达每秒800km以上。这种高速运动的等离子体流即太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