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赋""比""兴"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区别?它们在书中是如何被使用的?请举例说明.

热心网友

所谓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赋的运用:在诗经中赋是很常见的。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三者中, 赋是基础。比如:《国风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至喜比的运用:《魏风 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关起调节韵律、唤起 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诗经》常有比、兴联用之例,兴而比,比而兴,往往是二者互补共振,相得益彰。《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热心网友

宋代朱熹的解释最为精当:“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热心网友

持卡消费越来越成为时尚、小资的标志,对“月光”族来说,使用信用卡更是需要慎重。信用卡是无现金交易,买再多的东西,轻轻一刷卡就完了,这种潇洒往往掩盖了过度消费;另外,贷记卡的透支功能也要慎用,千万不能使透支成为一种习惯,虽然贷记卡不用支付消费透支的利息,但本金你总是要偿还的,因透支不但“月光”,而且成了“负翁”,这就更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