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袁绍发兵讨伐曹操之前,依谋士郭图所言,命手下的书记陈琳写了一篇檄文,陈琳洋洋洒洒,援笔立就,这篇檄文写的非常精彩,连曹操看后,都连声赞叹,由此可见,陈琳是一个文彩非常好的人,写的一手的好文章,我的问题是:为何陈琳归顺曹操以后,就写不出好文章来了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热心网友

以我看来,可能原因有三:1、陈琳文采不错,这是肯定的,这样在文人不多的袁绍阵营中就显得出类拔萃,而到了曹营中,有才华的人多的去了,其中曹操父子就是当时著名的诗赋家,特别是曹操、曹植的作品流传至今,其他还有“建安七子”等等,所以陈琳显不出来。2、曹操疑心甚大,作为降臣,能活命已然不错,陈琳哪还敢张扬作文章,所以到曹营后只有夹起尾巴做人,平平安安度余生了。3、从陈琳降曹时回答曹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那句话,可以说明其是一精明之人,他肯定看出了曹操乃一嫉贤妒能(在文学才气方面)之人,所以即使陈琳文采极好,他也不敢充分显露,否则会引来杀身之祸,同样文采出众的杨修不就被曹操杀了吗?

热心网友

投降的人不受喜欢,也不受重用.只好过着隐晦的生活.太出头了,对他反而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