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将至,元某读书中看见<<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五月五,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于是想起白居易也有句子: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嘻嘻。所以就请问大家,这“斗草”是古代什么游戏?你家乡还有流传吗?现在叫什么?
热心网友
呵呵~~~我们现在(四川凉山)叫"打官司".就是用两根所谓的官司草,每一根官司草上打一个结,再把两根官司草穿在一起,一人握住一头向两边拉,看谁的官司草更坚韧,谁就赢了.这种游戏在我们这边据说是古代用来判定官司,案件时候用的.不过我想不大可能吧^_^
热心网友
斗百草,是国人端午节时的传统游戏之一。刘禹锡诗曰“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说的是春秋末期,吴王和西施就已在宫中玩此游戏了。清朝有人考证说,《诗经·周南· 》讲的就是斗百草的歌谣。乃车前子,是玩斗草的好材料。斗草游戏主要是比较草的韧性,让两草交叉,两人各捏草之两头,用力拉扯,草被拉断的一方为败,不断的一方为胜。斗百草也称斗花,较量花茎的韧性。在北京在端午节这一天,京城儿童喜欢玩斗百草的游戏,参加游戏的两人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然后用“打赢家”的顺序赛下去,直至选出最后胜利者。这就要求参赛者在参赛前注意寻找那些草或花茎韧的作为自己的“选手”,无形中形成识别花草的要求。那种能“斗”倒各草的“选手”,则成为大家公认的当日“百草王”。
热心网友
在姥姥家我看到过别人用草斗蛐蛐,不知是不是,但还是发表一下吧 ^_^
热心网友
对,我们叫打官司,是用狗尾巴草玩的。
热心网友
我们玩斗草是一种可分男女的小草叶片两女孩玩时,谁取男草为之一笑
热心网友
这是古代的中国游戏!:)
热心网友
我也不晓得这回事呢
热心网友
我们这里叫官司草,把两根草缠一起,每人拿一根相互拉缠,谁的短了便是输家。
热心网友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物原》云:“始于汉武”。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可斗。历代文人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第六十二回中:"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们忙忙碌碌安席饮酒做诗。各屋的丫头也随主子取乐,薛蟠的妾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又罗汉松。突然豆官说,我有姐妹花,这下把大家难住了,香菱说,我有夫妻穗。豆官见香菱答上了不服气地说:"从来没有什么夫妻穗!"香菱争辩道:"一枝一个花叫'兰',一枝几个花叫'穗'。上下结花为'兄弟穗',并头结花叫'夫妻穗',我这个是并头结花,怎么不叫'夫妻穗'呢?"豆官一时被问住,便笑着说:"依你说,一大一小叫:'老子儿子穗',若两朵花背着开可叫'仇人穗'了。薛蟠刚外出半年,你心里想他,把花儿草儿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说得香菱满面通红,笑着跑过来拧豆官的嘴,于是两个人扭滚在地上。众丫鬟嬉戏打闹,非常开心。这时,宝玉也采了些草来凑热闹。" 据说还成了妇女游戏的"专利品"。宋·吴文英采幽香,寻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鸳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宋·晏几道斗草阶前初见 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 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 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 飞雨落花中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文章标题:《古佚戏之斗草》 发表日期:2003年5月14日 出处:古国网 作者:楼兰主人 。
热心网友
就是在端午节插门上的艾草呀!现在都还很流行的!
热心网友
这是一种现在仍然有的很普通的乡村小孩子玩的游戏:炎炎夏日,三五小童,在河滩、田埂、路旁,寻一种草的的花茎,挽成一个结,两人将此结套在一走相互扯斗,看谁的被扯断,以定输赢。乡间孩童名曰:扯官司。
热心网友
我也记得啊,就是到树叶多的地方拿叶茎和对方拉,我那时候玩是捡到个叶子,把茎用手揉揉,这样就知道茎有没有韧性了,赐教了,你们看来都是学问人啊,我是不是来错地方了?
热心网友
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不是斗草,而是斗树叶的茎。为了让那茎有足够的韧性,经常有人把它们摘下后放到鞋里,比赛时再拿出来。(这是我家乡的一种小游戏!)
热心网友
领教了
热心网友
斗百草,是国人端午节时的传统游戏之一。 刘禹锡诗曰“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说的是春秋末期,吴王和西施就已在宫中玩此游戏了。清朝有人考证说,《诗经·周南· 》讲的就是斗百草的歌谣。乃车前子,是玩斗草的好材料。 斗草游戏主要是比较草的韧性,让两草交叉,两人各捏草之两头,用力拉扯,草被拉断的一方为败,不断的一方为胜。斗百草也称斗花,较量花茎的韧性。 在北京在端午节这一天,京城儿童喜欢玩斗百草的游戏,参加游戏的两人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然后用“打赢家”的顺序赛下去,直至选出最后胜利者。这就要求参赛者在参赛前注意寻找那些草或花茎韧的作为自己的“选手”,无形中形成识别花草的要求。那种能“斗”倒各草的“选手”,则成为大家公认的当日“百草王”。 供参考
热心网友
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不是拉草,而是拉树叶的茎。为了让那茎有足够的韧性,经常有人把它们摘下后放到鞋里,比赛时再拿出来。
热心网友
哈哈,我敢保证,这种游戏你小时侯也玩过那就是两个小朋友一人拿一根草比着,然后扯,看谁的坚固不断。比的就是看谁会选草。红楼梦里面讲的是对花草名字。
热心网友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物原》云:“始于汉武”。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可斗。历代文人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种子,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这种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王建《宫词》,吟咏斗草游戏的情状:“水中芹叶土中花,拾得还将避众家,总待别人般数尽,袖中拈出郁金芽”斗草除有"武斗"外,还有"文斗"。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第六十二回中:"宝玉生日那天,众姐妹们忙忙碌碌安席饮酒做诗。各屋的丫头也随主子取乐,薛蟠的妾香菱和几个丫头各采了些花草,斗草取乐。这个说,我有观音柳;那个说我又罗汉松。突然豆官说,我有姐妹花,这下把大家难住了,香菱说,我有夫妻穗。豆官见香菱答上了不服气地说:"从来没有什么夫妻穗!"香菱争辩道:"一枝一个花叫'兰',一枝几个花叫'穗'。上下结花为'兄弟穗',并头结花叫'夫妻穗',我这个是并头结花,怎么不叫'夫妻穗'呢?"豆官一时被问住,便笑着说:"依你说,一大一小叫:'老子儿子穗',若两朵花背着开可叫'仇人穗'了。薛蟠刚外出半年,你心里想他,把花儿草儿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说得香菱满面通红,笑着跑过来拧豆官的嘴,于是两个人扭滚在地上。众丫鬟嬉戏打闹,非常开心。这时,宝玉也采了些草来凑热闹。" 据说还成了妇女游戏的"专利品"。宋·吴文英采幽香,寻古苑,竹冷翠微路。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昼闲度。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有情花影阑干,鸳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宋·晏几道斗草阶前初见 穿针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 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 行云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 飞雨落花中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
热心网友
斗草的游戏在红楼梦里也有记载,大意与对对子类似。香菱应为以“夫妻蕙”对“并蒂莲”而被人嘲笑,弄脏了衣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