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两江四岸工程中,有两个学生为了研究小彩灯的发光情况,发现小彩灯上标有2.5V0.25A字样。他们发现当其中一个小彩灯的灯丝断了以后,其余的还可以正常发光。他们又看到灯丝R1上并接有一个阻值为R2的不发光的电阻。于是他们关于R1和R2的大小发生了争论:一个人认为R2比R1小很多,R1发光的时候,R2于R1之间有一层薄薄的绝缘皮,灯丝断了后,电流击穿了绝缘皮,导通了R2,其余小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人认为R2比R1大的多,R1发光时,通过R2的电流可以忽略不计,灯丝断了后,R2使电路导通,其余小灯泡正常发光。请高手帮忙回答一下,到底哪个人的说法正确,并给出参考文献,谢谢啊!!(真的有这两种灯泡吗?)

热心网友

参考文献我没有。第二个人肯定是错的。如果R2电阻大,灯丝断了它和其他彩灯串联的时候分压较多,会影响其它彩灯发光的。第一个人的想法是对的。R2的电阻必须在短线后由极大变为极小。至于是否是电流击穿绝缘皮那我就不得而知了。我见过一个坏了其他还会亮的彩灯串,不过从来没注意过灯泡里面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