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东征,“以复关羽之耻”,群臣纷纷劝谏,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法正是在刘备入蜀之后才投靠的,为何刘备对其信任程度竟高过孔明?连诸葛亮都说只有法正才能阻止刘备兵发东吴~~~~~~我实不能理解!

热心网友

虽然,法正就算还活着也未必能劝阻这场战争但刘备确实很信任和亲近法正从功利角度看,刘备夺取蜀地,法正策划居功至伟法正因为个人品德不是太高,在蜀国居功自傲,横行无忌搞得有很多人不满于是不少人找到诸葛亮要求诸葛亮出头去阻止他诸葛亮说主公当日,北惧曹操,东怕孙权,身无立锥之地而今得法孝直,才能翻然翱翔,得展宏图我又怎么能让他不随心所欲呢?从才能上看,法正确实是一个奇才诸葛亮也每每赞叹法正的智术之高从感情上看,虽然法正跟随刘备时间不长,但是却很融洽志中评法正品德不高但也不见有什么大的恶迹不外乎是报复心重点,以前得罪过他的人,他一定要整治回来,所谓睚齿必报但同时也是一餐一饭之恩,也是必报的有点象我们现在说的性情中人这可能和刘备的豪杰本性相和,感情是也就要靠近一点曾经有一次对曹作战蜀军军事不利刘备大怒,冲到前沿阵地大呼小叫,督促作战,很是危险众人都劝刘备退下,刘备不听这时候,法正也上来,跟刘备一起冒险刘备说,孝直,快退下法正说,主公不退,哪有臣子先退的道理?刘备只好妥协,说,孝直与我一同退下这次劝柬成功,可以看出这里面既有法正劝柬方法正确的原因,又有刘备跟他的感情因素原因应该说,诸葛亮这样说也并非没有道理的。

热心网友

楼上说的很对,顶

热心网友

大概是刘备比较信服法孝直吧!

热心网友

我认为原因有二: 一、法正在刘备入川的过程中,积极谋划,用于进见,而且方式得当。例如与刘璋交战后,刘备要退回荆州,在法正的劝解下才重进涪城,所以得到信任。 二、从人情事理来说,诸葛亮跟随刘备很久,了解刘备兄弟感情,形同家内人士。刘备不出兵,将在道义上受人攻击。诸葛亮作为原班人马,劝解总显得有些牵强。但法正初到帐下,又有大功,便于直柬。例如家庭父子打架,母亲劝告不一定有效,但外来人士劝解成功率较高,就是这个道理。

热心网友

法正能耐大!至少刘备这么认为。所以刘备愿意听他的。

热心网友

在赤壁之战结束以后,刘备带着庞统入蜀,而让诸葛亮与关羽镇荆州。很显然,关羽掌管军事,亮依然主管内政。而在庞统死后,却又是法正成为了刘备的军师,为其以计取蜀汉中。“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刘备攻取成都,汉中,法正不但是引路人,还是起向导与军师。对于法正,在当时,刘备是超过诸葛亮的重用。这也是刘备“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诸葛亮是说若是法正在,必定可以阻止刘备,就是不阻止,也不会有大败,足可见诸葛亮对法正的推崇及刘备对法正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