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已经服满兵役了吗?
热心网友
当你退出现役的后,你还将继续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你还必须依法服预备役。 我国实行的是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后备力量包括预备役部队、预备役人员和民兵。 预备役制度是国家储备后备兵员的重要军事制度,也是战时快速实施兵员动员的重要措施。目的是掌握预备役人员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有计划地储备预备役军官和士兵,为战时兵员动员作准备。 预备役部队是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最高组织形式,是以预备役人员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织起来,战时可成建制动员转为现役部队的武装组织。 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授予军旗、番号、有编制员额,按地区编组,配有武器装备,对训练时间、训练内容、战时任务及隶属关系等都有明确规定。它具有快速动员能力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战时能迅速成建制地转为现役部队,参加作战或遂行其他任务。 预备役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部队的军政素质,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快速动员和整体作战能力;根据未来战争的可能需要,切实做好战时动员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完善动员体制和动员预案,做好人力、物力储备,随时准备转服现役,配合现役部队遂行各种作战任务;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预备役部队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条例、条令。预备役师、旅、团实行统一编制,按地区编组,由预备役军官和士兵组成,配备一定数量的现役军人作骨干;建有精干的师、旅、独立团领导机关,主要负责组织计划、教育训练和武器装备管理工作;除配有一定数量的训练武器装备外,作战所需的武器装备有计划地储存在就近的国防仓库。 预备役部队实行双重领导制度。一方面,坚持军队系统的垂直领导和隶属关系,即平时归军区空军、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建制领导,战时调服现役,归指定的现役部队领导指挥。另一方面,坚持“党管武装”原则,接受同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对预备役部队的领导。预备役部队的第一政委,由地方党委或政府中一名分管武装工作的领导兼任。。
热心网友
保卫我们的祖国啊!这还用问啊!
热心网友
就是民兵
热心网友
为了战时迅速补充兵员啊1984年重新颁布的兵役法,提出实行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制度,使预备役有了新的发展。按照兵役法的规定,公民要依法服现役,退出现役的士兵和军官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公民,在规定年龄内要服预备役;服现役和预备役,都是公民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民兵是预备役的基本组织形式;预备役分为士兵预备役和军官预备役。士兵预备役成员包括:所有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符合士兵预备役条件的男性公民。其中,基干民兵和28岁以下经过预备役登记的退伍士兵、地方专业技术人员为第一类士兵预备役;普通民兵和经过预备役登记的29~35岁的退伍士兵及其他男性公民为第二类士兵预备役。服满第一类士兵预备役的人员,根据需要转服第二类士兵预备役。 军官预备役成员包括: 退出 现役转入预备役的军官,确定服军官预备役的退伍士兵、高等院校毕业学生、专职人民武装干部、民兵干部及非军事部门的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各类预备役军官,按照规定服预备役已满最高年龄者,即退出预备役。为适应现代条件下军队快速动员的需要,国家组建了预备役部队,分军种和兵种预备役部队,由预备役人员和少量现役军人编成,配有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平时有计划地进行军政训练,战时能迅速成建制地转为现役部队,遂行作战任务。预备役人员在历次自卫反击战、维护社会治安、抢险救灾等斗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