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规定邮资费由收信人支付,钱的多少按路程的远近和重量计算。一封远方的来信,收信人就得付出昂贵的邮费,使一些平民百姓望而生畏。有一天,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美国的艾丽丝·布朗姑娘,突然收到了邮递员送来的一封远方亲人的来信。她满面羞红地匆匆从邮递员手中拿过信件,看了片刻,没有将信拆开,又立即还给邮递员。她腼腆地说:“对不起,我没有那么多钱付邮费,请你把信退回去吧?”说完就要回走,邮递员不同意,两人发生争执。于是,许多人围了上来,大家都很同情这位美丽而贫穷的姑娘。当时正巧有一个叫罗兰·希尔的国会议员经过这里,见此情景,好奇心顿生,赶忙走上前去,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罗兰·希尔明白这位姑娘是由于付不起邮资而拒收信件时,便主动要代姑娘交付邮费,但艾丽丝姑娘却说:“先生,谢谢你的好意,我不需要这封信。”姑娘自己交不起邮资,又拒绝别人的帮助,邮递员只好收回信件走了。这时,罗兰·希尔好奇地问道:“姑娘,远方亲人的来信,字字千金,为何拒绝收下?”艾丽丝嫣然一笑,不好意思地说:“信虽没有收下,但是我看见信封上画有一个小小的圆圈,便知道了亲人的近况很好。”“为什么?”希尔又追问了一句。姑娘接着答道:“是这样的,事先我们已经约好,通信时,只在信封上作一种暗号——划个圈,表明亲人在远方平安健康。其实信封内什么内容也没有,这样,既可以不付邮资,又可以互通音讯了”。“哦,”罗兰·希尔感触很深地点了点头,同时也引起了他久久的回忆:当他还是孩提时,一天,妈妈收到一封邮资很高的信,因没有钱,妈妈叫他去卖掉了一包旧衣服来付清邮资。昂贵的邮资对人们确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强烈要求改革现行的邮政制度。于是,他及时向国会提出:将邮费由收信人支付,改为寄信人购买凭证,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在这项建议中,他还主张邮资应当低廉,不论路程远近,信件邮资一律为一便士(一英镑合240便士)。他认为这一改革的实施,就不会发生收信人拒收信件的现象,增加邮政收入。英国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委托他付诸实施。1840年1月10日,政府规定信函每重半盎司收费1便士。1840年5月6日,由罗兰·希尔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枚邮资凭证——邮票,就这样在英国诞生了。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18岁时的侧面像为图案,面值为1便士,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
热心网友
世界上第一批邮票开始使用是在1840年5月6日,发明使用邮票的是英国人罗兰·希尔。 希尔原来是一名教师,后来当上了英国的邮政大臣。传说有一天,希尔散步的时候,看到邮差把一封信交给一位姑娘。姑娘接过信看了一眼,又还给了邮差,希尔很奇怪,问姑娘为什么不肯收信。姑娘说,邮费太贵了,她付不起这笔钱。原来这封信是姑娘的未婚夫寄来的,虽然她没有拆开。但是她只要看到未婚夫在信封上做的暗号,就能明白他是否平安了。当时英国的邮费很贵,而且邮费不由寄信人付,而是收信人付。希尔觉得这不合理,就建议改革邮政制度,降低邮费,票费改由寄信人负担,并贴上邮票作为交费凭证。 英国政府接受了希尔的建议。这样,世界上第一批邮票就诞生了,这第一批邮票的票面是黑色的,上面印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浮雕像,每张面值一便士,人们叫它“黑便士邮票”。
热心网友
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规定邮资费由收信人支付,钱的多少按路程的远近和重量计算。一封远方的来信,收信人就得付出昂贵的邮费,使一些平民百姓望而生畏。有一天,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美国的艾丽丝·布朗姑娘,突然收到了邮递员送来的一封远方亲人的来信。她满面羞红地匆匆从邮递员手中拿过信件,看了片刻,没有将信拆开,又立即还给邮递员。她腼腆地说:“对不起,我没有那么多钱付邮费,请你把信退回去吧?”说完就要回走,邮递员不同意,两人发生争执。于是,许多人围了上来,大家都很同情这位美丽而贫穷的姑娘。当时正巧有一个叫罗兰·希尔的国会议员经过这里,见此情景,好奇心顿生,赶忙走上前去,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当罗兰·希尔明白这位姑娘是由于付不起邮资而拒收信件时,便主动要代姑娘交付邮费,但艾丽丝姑娘却说:“先生,谢谢你的好意,我不需要这封信。”姑娘自己交不起邮资,又拒绝别人的帮助,邮递员只好收回信件走了。这时,罗兰·希尔好奇地问道:“姑娘,远方亲人的来信,字字千金,为何拒绝收下?”艾丽丝嫣然一笑,不好意思地说:“信虽没有收下,但是我看见信封上画有一个小小的圆圈,便知道了亲人的近况很好。”“为什么?”希尔又追问了一句。姑娘接着答道:“是这样的,事先我们已经约好,通信时,只在信封上作一种暗号——划个圈,表明亲人在远方平安健康。其实信封内什么内容也没有,这样,既可以不付邮资,又可以互通音讯了”。“哦,”罗兰·希尔感触很深地点了点头,同时也引起了他久久的回忆:当他还是孩提时,一天,妈妈收到一封邮资很高的信,因没有钱,妈妈叫他去卖掉了一包旧衣服来付清邮资。昂贵的邮资对人们确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他强烈要求改革现行的邮政制度。于是,他及时向国会提出:将邮费由收信人支付,改为寄信人购买凭证,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在这项建议中,他还主张邮资应当低廉,不论路程远近,信件邮资一律为一便士(一英镑合240便士)。他认为这一改革的实施,就不会发生收信人拒收信件的现象,增加邮政收入。英国政府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委托他付诸实施。1840年1月10日,政府规定信函每重半盎司收费1便士。1840年5月6日,由罗兰·希尔设计的世界上第一枚邮资凭证——邮票,就这样在英国诞生了。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18岁时的侧面像为图案,面值为1便士,黑色,所以通称“黑便士”邮票。。
热心网友
不错不过以后问的详细点
热心网友
大师们说的不错!
热心网友
学了不少东东
热心网友
集邮爱好者可能都熟悉罗兰·希尔这位“邮票的发明者”。其实关于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的问世,曾流传有一则小故事: 一天,罗兰·希尔在乡间散步,看到一个邮递员正在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年轻姑娘,那姑娘接过信只在信封上看了一下就把信塞回给邮递员,执意不肯收下。希尔走到跟前,问她为何不收下这封信,姑娘凄然地告诉他,这是她远方的未婚夫的来信,因邮资昂贵,她付不出这笔钱,只好原信退回。 这一偶然的事件,使希尔下决心要改革邮政制度,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今后凡寄信,须由寄信人购买邮票,贴在信封上,作为邮资已付的凭证。 1840年1月10日英国政府决定采取希尔的建议,实施新邮政法。信函基价规定为每半盎司(相当于14克)收费1便士。所谓“1便士邮政”就此开始。 1840年5月1日,在罗兰·希尔的提议和促进下,世界上第一枚邮票正式发行,5月6日开始使用。邮票的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浮雕像,黑色,面值1便士,人们称为“黑便士邮票”。这枚邮票,除不具齿孔外,已经大体上具有今天邮票的特征,选用带水印的纸张印刷,涂有背胶,并标有“邮政”字样。第一枚邮票发行后,由于使用方便,邮资低廉,深受欢迎,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竟重印11版,售出6800万枚。尔后,或改变印色,或增添齿孔,但图案和印刷方法基本不变,一直沿用了40年之久。这在邮票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由于希尔一生为改革和发展邮政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近代邮政之父”。1850年被任命为英国邮政大臣,1860年获爵士称号,1879年被授于伦敦市名誉市民称号,同年在伦敦逝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