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外币存款利率 活期 七天通知 一个月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二年 澳大利亚元 1。5000 1。7500 3。0000 3。1250 3。2500 3。5000 3。7125 港币 0。7500 1。0000 1。6250 2。1250 2。2500 2。3750 2。5000 加拿大元 0。1500 0。6250 1。1250 1。3125 1。5000 1。5625 1。6250 美元 0。7750 1。0000 1。7500 2。2500 2。3750 2。5000 2。7500 欧元 0。1000 0。3750 0。7500 1。0000 1。1250 1。2500 1。3125 日元 0。0001 0。0005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瑞士法郎 0。0500 0。0625 0。1000 0。1250 0。2500 0。5000 0。5625 新加坡元 0。1000 0。1250 0。1875 0。3125 0。3750 0。5625 0。5938 英镑 0。3000 1。0000 1。7500 2。3125 2。6875 3。0625 3。1250 外币贷款利率: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我国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体制从2000年9月21日起进行重大改革。外币贷款利率由各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中国工商银行的具体外币贷款利率水平可向当地分行查询。 。
热心网友
根据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现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今后5年左右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我国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原则是:先农村,后城市;先贷款,后存款。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步,率先推行农村金融市场利率化。鉴于目前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以及民间信贷不规范隐含的风险,要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农村金融秩序的目的出发,率先在农村推进利率市场化。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农村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抑制农村资金“城市化”的倾向,使原来“逃离”农村市场的资金回到农村,相应地降低农村融资活动的利率水平,提高农村市场的资金形成能力,起到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利率的市场化,可以引导民间金融“浮出水面”,变非法金融为合法金融。据估计,目前,民间资金达到3万亿元左右,利率市场化可以引导这些资金进入规范的农村金融体系。如果这些资金仍以民间资金存在于民间金融的形式,便可能累积金融风险。要根据2002年3月21日起在浙江、福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5省区农村信用社试点浮动利率的经验(存款利率上浮10%,贷款利率上浮65%)(陈先勇、蓝燕,2002),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的利率市场化步伐。要在加强对金融机构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将这种试点推广到全国更多的农村,并将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100%,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可以扩大到20%。农村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会出现农村资金“回家”的现象,如此不仅能够率先推动农村利率市场化,而且可以利用市场化的政策手段,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其效果甚至会好于以往具有倾斜性的农村金融政策。第二步,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为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可将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50%,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可提高到80%,为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创造条件。提高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可使原来处于“边际贷款”的客户,即那些由于利率约束未能“成为贷款客户”的潜在客户获得资金支持。这样,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会相应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融通能力,扩大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浮动幅度,是为了促进金融机构尽快建立“成本约束、利润控股、自求平衡”的贷款利率决策机制,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创造条件,这个过程需要2年左右时间。第三步,试行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在于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需要一系列条件,包括:宏观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客户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金融机构存款保险措施等。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要依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国内总需求不足的情况,2003年货币政策目标应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对外平衡”为目标,通过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有效监控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总量适应和结构合理(钱小安,2002a)。为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要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货币政策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还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首先,要加强金融监管。在放开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时,提高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是放开利率管理的关键,要从监督金融机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培养金融机构利率决策水平,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有效约束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保证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对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来说,要建立有效的“资本、资产、管理、盈利、流动性”等综合指标的CAMEL评价体系;对于银行控股公司(或者金融控制公司)来说,要建立有效的BOPEC管理体制(钱小安,2002b),①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子公司、其他非银行子公司、母公司等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有效评价,从而切实把握金融机构风险情况,监督其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其次,要建立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时,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的存款利率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风险性有所不同,对此,客户应根据存款利率和风险偏好选择相应的金融机构。由于存款利率与存款机构风险相对应,一旦发生支付风险,便要通过市场化的存款保险措施加以补偿。因此,要及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化政府担保为机制担保,化隐性担保为显性担保(钱小安,2000)。再次,要建立利率与风险监测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体系,同时增强金融政策的透明度(钱小安,2000),减少利率形成机制的“噪声”和偏差,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
热心网友
外币存款利率 活期 七天通知 一个月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二年 澳大利亚元 1。5000 1。7500 3。0000 3。1250 3。2500 3。5000 3。7125 港币 0。7500 1。0000 1。6250 2。1250 2。2500 2。3750 2。5000 加拿大元 0。1500 0。6250 1。1250 1。3125 1。5000 1。5625 1。6250 美元 0。7750 1。0000 1。7500 2。2500 2。3750 2。5000 2。7500 欧元 0。1000 0。3750 0。7500 1。0000 1。1250 1。2500 1。3125 日元 0。0001 0。0005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瑞士法郎 0。0500 0。0625 0。1000 0。1250 0。2500 0。5000 0。5625 新加坡元 0。1000 0。1250 0。1875 0。3125 0。3750 0。5625 0。5938 英镑 0。3000 1。0000 1。7500 2。3125 2。6875 3。0625 3。1250 外币贷款利率: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我国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体制从2000年9月21日起进行重大改革。外币贷款利率由各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中国工商银行的具体外币贷款利率水平可向当地分行查询。 。
热心网友
根据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现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今后5年左右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我国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原则是:先农村,后城市;先贷款,后存款。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步,率先推行农村金融市场利率化。鉴于目前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以及民间信贷不规范隐含的风险,要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农村金融秩序的目的出发,率先在农村推进利率市场化。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农村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抑制农村资金“城市化”的倾向,使原来“逃离”农村市场的资金回到农村,相应地降低农村融资活动的利率水平,提高农村市场的资金形成能力,起到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利率的市场化,可以引导民间金融“浮出水面”,变非法金融为合法金融。据估计,目前,民间资金达到3万亿元左右,利率市场化可以引导这些资金进入规范的农村金融体系。如果这些资金仍以民间资金存在于民间金融的形式,便可能累积金融风险。要根据2002年3月21日起在浙江、福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5省区农村信用社试点浮动利率的经验(存款利率上浮10%,贷款利率上浮65%)(陈先勇、蓝燕,2002),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的利率市场化步伐。要在加强对金融机构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将这种试点推广到全国更多的农村,并将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100%,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可以扩大到20%。农村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会出现农村资金“回家”的现象,如此不仅能够率先推动农村利率市场化,而且可以利用市场化的政策手段,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其效果甚至会好于以往具有倾斜性的农村金融政策。第二步,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为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可将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50%,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可提高到80%,为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创造条件。提高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可使原来处于“边际贷款”的客户,即那些由于利率约束未能“成为贷款客户”的潜在客户获得资金支持。这样,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会相应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融通能力,扩大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浮动幅度,是为了促进金融机构尽快建立“成本约束、利润控股、自求平衡”的贷款利率决策机制,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创造条件,这个过程需要2年左右时间。第三步,试行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在于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需要一系列条件,包括:宏观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客户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金融机构存款保险措施等。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要依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国内总需求不足的情况,2003年货币政策目标应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对外平衡”为目标,通过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有效监控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总量适应和结构合理(钱小安,2002a)。为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要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货币政策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还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首先,要加强金融监管。在放开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时,提高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是放开利率管理的关键,要从监督金融机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培养金融机构利率决策水平,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有效约束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保证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对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来说,要建立有效的“资本、资产、管理、盈利、流动性”等综合指标的CAMEL评价体系;对于银行控股公司(或者金融控制公司)来说,要建立有效的BOPEC管理体制(钱小安,2002b),①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子公司、其他非银行子公司、母公司等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有效评价,从而切实把握金融机构风险情况,监督其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其次,要建立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时,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的存款利率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风险性有所不同,对此,客户应根据存款利率和风险偏好选择相应的金融机构。由于存款利率与存款机构风险相对应,一旦发生支付风险,便要通过市场化的存款保险措施加以补偿。因此,要及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化政府担保为机制担保,化隐性担保为显性担保(钱小安,2000)。再次,要建立利率与风险监测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体系,同时增强金融政策的透明度(钱小安,2000),减少利率形成机制的“噪声”和偏差,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
热心网友
根据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现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今后5年左右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我国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原则是:先农村,后城市;先贷款,后存款。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步,率先推行农村金融市场利率化。鉴于目前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以及民间信贷不规范隐含的风险,要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农村金融秩序的目的出发,率先在农村推进利率市场化。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农村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抑制农村资金“城市化”的倾向,使原来“逃离”农村市场的资金回到农村,相应地降低农村融资活动的利率水平,提高农村市场的资金形成能力,起到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利率的市场化,可以引导民间金融“浮出水面”,变非法金融为合法金融。据估计,目前,民间资金达到3万亿元左右,利率市场化可以引导这些资金进入规范的农村金融体系。如果这些资金仍以民间资金存在于民间金融的形式,便可能累积金融风险。要根据2002年3月21日起在浙江、福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5省区农村信用社试点浮动利率的经验(存款利率上浮10%,贷款利率上浮65%)(陈先勇、蓝燕,2002),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的利率市场化步伐。要在加强对金融机构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将这种试点推广到全国更多的农村,并将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100%,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可以扩大到20%。农村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会出现农村资金“回家”的现象,如此不仅能够率先推动农村利率市场化,而且可以利用市场化的政策手段,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其效果甚至会好于以往具有倾斜性的农村金融政策。第二步,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为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可将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50%,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可提高到80%,为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创造条件。提高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可使原来处于“边际贷款”的客户,即那些由于利率约束未能“成为贷款客户”的潜在客户获得资金支持。这样,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会相应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融通能力,扩大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浮动幅度,是为了促进金融机构尽快建立“成本约束、利润控股、自求平衡”的贷款利率决策机制,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创造条件,这个过程需要2年左右时间。第三步,试行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在于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需要一系列条件,包括:宏观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客户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金融机构存款保险措施等。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要依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国内总需求不足的情况,2003年货币政策目标应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对外平衡”为目标,通过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有效监控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总量适应和结构合理(钱小安,2002a)。为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要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货币政策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还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首先,要加强金融监管。在放开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时,提高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是放开利率管理的关键,要从监督金融机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培养金融机构利率决策水平,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有效约束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保证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对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来说,要建立有效的“资本、资产、管理、盈利、流动性”等综合指标的CAMEL评价体系;对于银行控股公司(或者金融控制公司)来说,要建立有效的BOPEC管理体制(钱小安,2002b),①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子公司、其他非银行子公司、母公司等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有效评价,从而切实把握金融机构风险情况,监督其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其次,要建立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时,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的存款利率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风险性有所不同,对此,客户应根据存款利率和风险偏好选择相应的金融机构。由于存款利率与存款机构风险相对应,一旦发生支付风险,便要通过市场化的存款保险措施加以补偿。因此,要及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化政府担保为机制担保,化隐性担保为显性担保(钱小安,2000)。再次,要建立利率与风险监测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体系,同时增强金融政策的透明度(钱小安,2000),减少利率形成机制的“噪声”和偏差,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
热心网友
存款利率由人民银行定,贷款目前没有.
热心网友
根据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现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今后5年左右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我国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原则是:先农村,后城市;先贷款,后存款。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步,率先推行农村金融市场利率化。鉴于目前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以及民间信贷不规范隐含的风险,要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农村金融秩序的目的出发,率先在农村推进利率市场化。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农村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抑制农村资金“城市化”的倾向,使原来“逃离”农村市场的资金回到农村,相应地降低农村融资活动的利率水平,提高农村市场的资金形成能力,起到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利率的市场化,可以引导民间金融“浮出水面”,变非法金融为合法金融。据估计,目前,民间资金达到3万亿元左右,利率市场化可以引导这些资金进入规范的农村金融体系。如果这些资金仍以民间资金存在于民间金融的形式,便可能累积金融风险。要根据2002年3月21日起在浙江、福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5省区农村信用社试点浮动利率的经验(存款利率上浮10%,贷款利率上浮65%)(陈先勇、蓝燕,2002),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的利率市场化步伐。要在加强对金融机构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将这种试点推广到全国更多的农村,并将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100%,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可以扩大到20%。农村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会出现农村资金“回家”的现象,如此不仅能够率先推动农村利率市场化,而且可以利用市场化的政策手段,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其效果甚至会好于以往具有倾斜性的农村金融政策。第二步,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为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可将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50%,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可提高到80%,为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创造条件。提高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可使原来处于“边际贷款”的客户,即那些由于利率约束未能“成为贷款客户”的潜在客户获得资金支持。这样,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会相应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融通能力,扩大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浮动幅度,是为了促进金融机构尽快建立“成本约束、利润控股、自求平衡”的贷款利率决策机制,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创造条件,这个过程需要2年左右时间。第三步,试行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在于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需要一系列条件,包括:宏观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客户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金融机构存款保险措施等。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要依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国内总需求不足的情况,2003年货币政策目标应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对外平衡”为目标,通过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有效监控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总量适应和结构合理(钱小安,2002a)。为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要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货币政策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还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首先,要加强金融监管。在放开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时,提高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是放开利率管理的关键,要从监督金融机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培养金融机构利率决策水平,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有效约束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保证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对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来说,要建立有效的“资本、资产、管理、盈利、流动性”等综合指标的CAMEL评价体系;对于银行控股公司(或者金融控制公司)来说,要建立有效的BOPEC管理体制(钱小安,2002b),①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子公司、其他非银行子公司、母公司等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有效评价,从而切实把握金融机构风险情况,监督其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其次,要建立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时,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的存款利率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风险性有所不同,对此,客户应根据存款利率和风险偏好选择相应的金融机构。由于存款利率与存款机构风险相对应,一旦发生支付风险,便要通过市场化的存款保险措施加以补偿。因此,要及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化政府担保为机制担保,化隐性担保为显性担保(钱小安,2000)。再次,要建立利率与风险监测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体系,同时增强金融政策的透明度(钱小安,2000),减少利率形成机制的“噪声”和偏差,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
热心网友
外币存款利率 活期 七天通知 一个月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二年 澳大利亚元 1。5000 1。7500 3。0000 3。1250 3。2500 3。5000 3。7125 港币 0。7500 1。0000 1。6250 2。1250 2。2500 2。3750 2。5000 加拿大元 0。1500 0。6250 1。1250 1。3125 1。5000 1。5625 1。6250 美元 0。7750 1。0000 1。7500 2。2500 2。3750 2。5000 2。7500 欧元 0。1000 0。3750 0。7500 1。0000 1。1250 1。2500 1。3125 日元 0。0001 0。0005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瑞士法郎 0。0500 0。0625 0。1000 0。1250 0。2500 0。5000 0。5625 新加坡元 0。1000 0。1250 0。1875 0。3125 0。3750 0。5625 0。5938 英镑 0。3000 1。0000 1。7500 2。3125 2。6875 3。0625 3。1250 外币贷款利率: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我国外币存贷款利率管理体制从2000年9月21日起进行重大改革。外币贷款利率由各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以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中国工商银行的具体外币贷款利率水平可向当地分行查询。 。
热心网友
外币存款利率表 活期 七天通知 一个月 三个月 六个月 一年 二年 *港币 0。7500 1。0000 1。6250 2。1250 2。2500 2。3750 2。5000 加拿大元 0。1500 0。6250 1。1250 1。3125 1。5000 1。5625 1。6250 *美元 0。7750 1。0000 1。7500 2。2500 2。3750 2。5000 2。7500 欧元 0。1000 0。3750 0。7500 1。0000 1。1250 1。2500 1。3125 日元 0。0001 0。0005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0。0100 瑞士法郎 0。0500 0。0625 0。1000 0。1250 0。1563 0。1875 0。2500 英镑 0。1250 0。7500 1。3750 1。7500 2。0000 2。3125 2。3750 注:本表从2005年10月15日起执行,带*为此次调整的币种 。
热心网友
根据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现状,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今后5年左右实现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我国金融调控体系和金融机构体系。基本原则是:先农村,后城市;先贷款,后存款。具体措施包括: 第一步,率先推行农村金融市场利率化。鉴于目前农村资金向城市转移以及民间信贷不规范隐含的风险,要从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规范农村金融秩序的目的出发,率先在农村推进利率市场化。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农村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抑制农村资金“城市化”的倾向,使原来“逃离”农村市场的资金回到农村,相应地降低农村融资活动的利率水平,提高农村市场的资金形成能力,起到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农村利率的市场化,可以引导民间金融“浮出水面”,变非法金融为合法金融。据估计,目前,民间资金达到3万亿元左右,利率市场化可以引导这些资金进入规范的农村金融体系。如果这些资金仍以民间资金存在于民间金融的形式,便可能累积金融风险。 要根据2002年3月21日起在浙江、福建、吉林、黑龙江、内蒙古5省区农村信用社试点浮动利率的经验(存款利率上浮10%,贷款利率上浮65%)(陈先勇、蓝燕,2002),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的利率市场化步伐。要在加强对金融机构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将这种试点推广到全国更多的农村,并将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100%,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可以扩大到20%。 农村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会出现农村资金“回家”的现象,如此不仅能够率先推动农村利率市场化,而且可以利用市场化的政策手段,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其效果甚至会好于以往具有倾斜性的农村金融政策。 第二步,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为逐步提高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能力,可将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50%,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可提高到80%,为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创造条件。 提高城市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可使原来处于“边际贷款”的客户,即那些由于利率约束未能“成为贷款客户”的潜在客户获得资金支持。这样,利率市场化实际上会相应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融通能力,扩大金融机构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扩大城市金融机构贷款浮动幅度,是为了促进金融机构尽快建立“成本约束、利润控股、自求平衡”的贷款利率决策机制,为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创造条件,这个过程需要2年左右时间。 第三步,试行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在于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全面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需要一系列条件,包括:宏观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能力;客户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金融机构存款保险措施等。 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要依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国内总需求不足的情况,2003年货币政策目标应以“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物价稳定、对外平衡”为目标,通过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有效监控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总量适应和结构合理(钱小安,2002a)。为此,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要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货币政策运行情况进行监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还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首先,要加强金融监管。在放开城市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时,提高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是放开利率管理的关键,要从监督金融机构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出发,培养金融机构利率决策水平,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有效约束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保证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对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来说,要建立有效的“资本、资产、管理、盈利、流动性”等综合指标的CAMEL评价体系;对于银行控股公司(或者金融控制公司)来说,要建立有效的BOPEC管理体制(钱小安,2002b),①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银行子公司、其他非银行子公司、母公司等经营情况进行综合有效评价,从而切实把握金融机构风险情况,监督其提高利率定价能力。其次,要建立市场化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实行存款利率市场化时,不同金融机构提供的存款利率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风险性有所不同,对此,客户应根据存款利率和风险偏好选择相应的金融机构。由于存款利率与存款机构风险相对应,一旦发生支付风险,便要通过市场化的存款保险措施加以补偿。因此,要及时建立相应的存款保险制度,化政府担保为机制担保,化隐性担保为显性担保(钱小安,2000)。再次,要建立利率与风险监测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体系,同时增强金融政策的透明度(钱小安,2000),减少利率形成机制的“噪声”和偏差,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有效性。。
热心网友
现在不能贷外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