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教训?这对我们今天维护国家安全和加强国防建设有哪些借鉴呢?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中国政治家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朝鲜战场的失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但还没有影响全局。这时候,清政府如果能认清形势,坚定地投入反侵略战争,并采取正确的战略,一定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可惜中国最高统治者中掌实权的慈禧太后、奕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羁糜为上,力保和局”。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近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作用远比古代更为重要。在晚清的政治家、军事家中,李鸿章特别重视武器装备。由于他的大力倡导和运筹,推动了洋务运动,组建起北洋海军和新式陆军,有利于提升军事实力。但因为李鸿章把武器作用极端化、绝对化,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 军舰总数 鱼雷艇数 铁甲舰 半铁甲舰 重炮 轻炮 排水量 中国舰队 14 4 6 0 21 141 3。5万吨 日本舰队 12 0 1 2 11 209 4。1万吨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制海权的丧失使沿海陆战孤立无援,极为被动,突出表现在两次反登陆作战的失利。 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当时的清朝,早已失去开国初期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气象,落日的辉煌已经完全消褪,远远地被抛在世界潮流的后边。体制陈旧、政治腐败,在内忧外患中迎来了它的末日。 六、军队素质低下不堪一击是战争失败的直接原因 政治腐败必然影响军队建设。甲午战争中海陆几十次战役,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溃不成军,没有打过一个胜仗,没有击沉过一艘敌舰,军队综合素质低下是直接原因。 七、封建政权买办化导致妥协投降是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表现出的软弱、消极,急于求和投降的态度不是封建统治的腐朽性所能完全解释的。 这样一个朝廷,这样一批官僚,这样一支军队,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战胜外敌侵略吗?清朝统治集团在甲午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都可从其买办立场找到答案。 综观中国历史,没有什么灾难和压力可以征服中华民族,而只会使我们愈挫愈奋、众志成城,到头来头破血流的只会是我们的敌人。。

热心网友

其实从内因外因两个问题来看这个问题。内因中国的清政府腐败,李弘章为了保存实力而静止北洋海师出战,而北洋海军虽然有世界当时第七大海军实力,但是由于腐败多年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外因1日本看到中国大力发展海军所以也成了了江田岛海军学院,与中国的福建学政堂相抗衡,而且与中国一样派大量的官员去海外,其实黄海大战中中日的军官大多是同学2中国的在黄海大战中指挥不得力,一开战中国的定远舰的指挥塔就被打掉,中国舰队没有了指挥没有达到预定编队便和日本的第一舰队交手,本来可以用火力优势打下吉野为手的第一舰队但阵型编队不对,所以使的日本第一第二舰队对我形成了包围之势,虽然黄海大战两方面皆有损失,但北洋舰队主力铁甲舰尚存,所以下面就讲威海卫。威海卫最大的问题是山东的陆军将领的懦落,使的威海卫周围的炮台都被日军占领,导至北洋舰队腹背受敌,而李鸿章的命令不许出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日本海军其实与中国实力差不多,但战略上的指挥失误,和心里上的无心恋战(慈喜六十大寿不希望战争)是个很重要的失败原因,中国军官当中虽然有许多爱国将领,但一些贪生怕死的人也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热心网友

完全同意楼上hanlin43的回答.

热心网友

政府腐败。当时两国实力不相上下;日本天皇得知无钱买新式军舰,立刻决定日食一餐,省钱买军舰,国民闻风而动,争相捐款,很快装备了新式军舰。慈禧却是将建海军的经费去建颐和园。仅这一点,就决定了胜负。 中国现在还没有一艘航空母舰,因为没钱。可是,从80年代到现在,每年官员公款吃喝上千亿元,几十艘航母在“公仆”肚里变成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