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网友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一、信息素质及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一)信息素质的概念 信息素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目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波尔(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被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后来又被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能”。1983年,美国信息学家霍顿(Horton)认为教育部门应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以提高人们对联机数据库、通讯服务、电子邮件、数据分析以及图书馆网络的使用能力。 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质作为一种高级的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大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质不仅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信息素质与整个社会的科学文化和哲学等范畴都有广泛的联系。而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则是信息素质的核心能力。表现为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和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信息素质”本身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二)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高校,信息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自学 能力和创造能力。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既是信息主体对信息的认识过程,也是其对外界信息环境变化的一种能动反映。信息意识包括信息主体意识、信息创新意识、信息传播意识等。信息主体意识教育是信息意识教育的重点,要倡导与培养社会个体成员在信息活动中的独立性、自主性,以培养他们作为信息主体的主人翁精神。大学生有了信息意识,就能在专业学习和科研方面取得主动权。 2。信息观念教育。信息观念指人们对信息的看法,对待信息的态度,对信息本质的特征、价值的认识等。信息观念教育的核心是信息价值教育,目的是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信息是资源”、“信息是财富”和“信息是商品”的信息价值观念。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信息的社会功能,了解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变革、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3。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组织和保持信息的能力、传译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利用信息的能力等等。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相应地,信息能力教育也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面。 4。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使社会个体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活动。包括尊重知识产权、遵守信息法律、保守信息秘密和尊重个人信息隐私等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信息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确在信息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