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吗?

热心网友

 猎潜艇使用的声纳有两种工作方式:接收噪声和追踪回声。  噪声主要是指潜艇在运动中自身的发动机和其他机械发出的声音。回声是指猎潜艇自身的声纳向海底发出某种脉冲波,这些脉冲波遇到海底的各种东西反射回来后,经过仪器的一系列处理后产生的声音。这些脉冲波遇到海底的所有东西都会产生回声。  猎潜艇上的声纳兵通过接收噪声和追踪回声的方式发现、锁定目标后,枪炮部门即选用适当的方式对目标进行打击。  18世纪末,爱尔兰裔的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一艘小巧玲珑的潜艇,取名为“鱼工鱼号”。此后,各式潜艇层出不穷,从材料、动力、外形到武器配置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到20世纪初,很多国家都开始建造潜艇,潜艇的排水量越来越大,性能不断得到提高,而且数量激增。  但在一战前,很多国家的海军将领仍然迷信“大舰巨炮制胜”的观念,对潜艇这个新舰种在海战中处于何种地位、能起到多大作用并不了解。  1914年,一战爆发。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战争一开始,德国海军就非常重视潜艇的作用,派出大量U级潜艇活跃在英国的海上交通线上。9月5日,英国“开拓者”号军舰被一枚德国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全舰250多名官兵还没来得及搞清楚攻击者是谁,就和“开拓者”号一同葬身海底了。17天后,3艘1。2万吨的英国巡洋舰又葬身于一艘老式的德国潜艇之手。  这一战例撼动了当时的交战各国海军。  潜艇战不仅给交战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给参战官兵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和精神压力。面对潜艇日益严重的威胁,交战各国开始针对敌方潜艇展开大规模的反潜战。  最初,各国主要通过在己方的基地、港湾和航道中布设防潜网和水雷障碍来阻止敌方潜艇活动。同时,依靠军舰上的士兵在航行时,用目力观察附近是否出现潜艇伸出海面的潜望镜,以及海面上有没有潜艇排出的废物。但是,这些发现潜艇的方法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人的目力范围很有限,而且受天气和海况的影响很大。  从武器方面来看,当时对付潜艇的惟一武器就是深水炸弹,而这种深水炸弹是下沉式的,即只有当潜艇运动到舰艇的正下方时,将深水炸弹投入海中才有可能击中潜艇。这种反潜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远不能应付潜艇对各种舰艇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从此,交战各国开始积极设计制造专门的反潜舰艇。猎潜艇应运而生。  猎潜艇发现和追踪潜艇的主要工具是声纳。具有现代意义的声纳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在二战期间,一些国家的海军已经装备了舰艇声纳。在二战被击沉的千余艘潜艇中,有60%是由声纳发现的。  猎潜艇和潜艇的较量是一种在茫茫大海上无声的较量。如果两者都处于海面之上,常规潜艇是很难对抗得过猎潜艇的。因为猎潜艇是一种相对轻便、航速较快的舰艇,而常规潜艇的运动速度比一般的舰艇都要慢很多,更不要说跟猎潜艇比了。猎潜艇往往利用其速度快、机动性强的优势,来打击常规潜艇。  一般来讲,与猎潜艇相比,潜艇所配备的声纳要先进很多,而且潜艇携带的导弹、鱼雷,也比猎潜艇的攻击武器先进。所以,如果潜艇先发现了猎潜艇,猎潜艇本身就将面临非常大的危险。  但在一般情况下,潜艇不会轻易地攻击猎潜艇。因为潜艇偷袭的一般是相对重大的目标,比如航空母舰、大型驱逐舰等。而如果它主动出击猎潜艇,潜艇本身就暴露了。这对于造价极高的潜艇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猎潜艇的主要使命是保护舰队编队中的大型舰艇,以及保护港口安全等。  猎潜艇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最重要的任务是:发现潜艇、追踪潜艇并最终对其进行打击。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潜艇、判断出潜艇的型号和位置、准确跟踪潜艇的行踪,是最后对潜艇实施打击的基础。而猎潜艇发现和追踪潜艇的“武器”就是声纳。所以,对一艘猎潜艇来说,最重要的部位就是声纳部位了。而声纳兵,就成了猎潜艇上最重要的角色。 猎潜艇使用的声纳有两种工作方式:接收噪声和追踪回声。  噪声主要是指潜艇在运动中自身的发动机和其他机械发出的声音。回声是指猎潜艇自身的声纳向海底发出某种脉冲波,这些脉冲波遇到海底的各种东西反射回来后,经过仪器的一系列处理后产生的声音。这些脉冲波遇到海底的所有东西都会产生回声。  猎潜艇上的声纳兵通过接收噪声和追踪回声的方式发现、锁定目标后,枪炮部门即选用适当的方式对目标进行打击。 潜艇自1620年诞生后,经过200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各国海军的一个新的作战兵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法、德、意、俄、奥等国海军有近190艘潜艇。   1914年8月4日,英国对德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大战中,大多数国家海军仍然按照传统的海战模式进行兵力部署,唯独德国海军反其道而行之,对英、法、俄等国展开了大规模的潜艇战。在开战初期,尽管德国海军潜艇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主要顾及中立国的态度)而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克制,然而潜艇战仍然很快产生了明显的战果。特别是1917年2月1日之后,德国无视国际法准则和国际协定,宣布潜涎攻击之前不需要对受攻击的舰船发出警告就可进行攻击,同时,潜艇在水面状态也可攻击敌方舰船,从而使潜艇战的战果迅速增加。   潜艇越来越崭露头角,给水面舰艇和商船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抑制敌方潜艇带来灾难,各国海军开始研制对付潜艇的法术。   首先是派出以驱逐舰、护卫舰为主的护航队为商船队和舰艇编队护航,并对水上交通线、重要航道、基地、港口等海域加强反潜警戒、巡逻和侦察。这些护航队和巡逻队的舰艇,除了用传统的鱼雷、火炮进行攻潜外,1915年发明的深水炸弹很快就装备到所有军舰上,连有些商船也装上了深水炸弹和火炮。同时,飞机也用来参加反潜斗争,它与反潜舰艇配合,使反潜的效果更大。   猎潜舰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先出现于英国,后来其他国家也相继建造。在濒陆海区使用的是排水量为20~100吨的猎潜艇,在较远海区使用的是排水量达600吨的猎潜舰;猎潜舰艇大多采用柴油机或汽油机作动力,航速一般为12~30节;武器有1~6门20~76毫米口径的火炮、2~6挺大口径机枪、深水炸弹发射炮和深水炸弹投掷器;到大战末期,有的猎潜艇上还装备有定向水听器,使搜潜和攻潜的效果大大提高。除了专门建造的猎潜艇外,交战各国还将大批渔船、捕鲸船和其他船只改装成猎潜艇。   1915年2月,英国海军部与美国新泽西州的贝荣电动艇公司交涉,建造50艘22。9米长的快艇作为猎潜艇,4月9日双方正式签订了建造合同。然而,因为美国没有参战,美国决定在力峰大建造这批猎潜艇。同年底建成交给英国海军服役。   意大利海军在大战初期从英国购买了几艘CMB型沿海摩托艇。按照这些艇的样式制造了一批自己的鱼雷艇,艇上装有槽式鱼雷发射器,但使用起来不方便。于是意大利海军对这种艇进行改装设计,增大艇的尺寸,拆掉鱼雷发射管,装上50毫米口径的火炮和深水炸弹投掷器,虽然失去了一点速度,但改善了适航性能,将这型艇定名为MAS艇,并建造了一批,成为意大利早期的猎潜艇。   大战中,美国建造过33。5米长的猎潜艇,这种艇的航速虽然比18节航速的ML型艇慢一些,但续航力大。其他国家也建造过猎潜艇。   猎潜艇通常编成舰艇群(如2~8艘)或者与其他舰艇和航空兵协同执行搜索和攻击潜艇的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不仅建造了以上介绍的猎潜艇,还建造了一种伪装成商船或渔船以消灭敌潜艇的特种猎潜艇。后来,人们将这种猎潜艇称为伪装猎潜船,又称诱潜器。   1915年7月英国首次使用这种船击沉过德国的运输潜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伪装猎潜船装有火炮、机枪,有的还装有鱼雷发射管。与潜艇相遇时,伪装猎潜艇则停止行驶,船员佯装慌乱,企图弃船。当处于水上状态的敌潜艇进入武器有效射程时,即突然开炮、发射鱼雷。有时,伪装猎潜艇拖曳一艘位于水下负责实施突然攻击的己方潜艇。1915~1917年,英国的伪装猎潜艇共击沉德国12艘潜艇。   1917年2月,德国宣布无限制潜艇战之后,潜艇可不必事先提出警告就可袭击商船。此后,使用伪装猎潜艇便失去了作用。   除此之外,人们还研制了另一种更为浊特的猎潜艇——潜艇式猎潜艇,简称为反潜潜艇。   反潜潜艇是专门建造或经过改装用于对付敌潜艇的一种水下舰艇。反潜潜艇装备有搜索和消灭潜艇用的完善的探测器材。主要探测器材是专门的综合声纳系统,它能在远距离上相当准确地发现水下目标,并进行分类、识别、跟踪水下目标,反潜兵器是鱼雷,有时也用火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德国海军就开展了潜艇战。到战争末期,英国早期的潜艇击沉了17艘德国潜艇,因而导致了英国海军专门设计建造执行反潜任务的潜艇——R级潜艇。这种潜艇较小,艇长163英尺,水面排水量为410吨,只有一个螺旋桨。在水面用柴油机作动力航速可达9节,水下用蓄电池作动力航速可达15节,并能连续航行2小时,因此它既灵活,速度也比一般潜艇快;艇上安装了先进的水下监听器——声纳,艇首装有6个鱼雷发射管。尽管这些艇出现得太晚,在大战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它为以后潜艇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践,充分显示了潜艇在海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国海军在战后都积极研究和大批建造新型潜艇,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各国海军已有452艘潜艇,其中,意大利为105艘,美国为99艘,法国为77艘,英国为58艘,德国为57艘,日本为56艘,其数量仅次于驱逐舰,占第二位,二次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海军更是大量制造潜艇,开展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潜艇战,其潜艇数量也比战争爆发前翻了几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使用的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建造的猎潜艇。前苏联海军的“MO-4”级猎潜艇,排水量56吨,武器有45毫米炮2座、机枪2挺。深水炸弹投掷器,航速25节。意大利海军的“特尔”级猎潜艇,长32米,满载排水量63吨,吃水0。6米,559。5千瓦的柴油机4台,航速34节,武器有机枪3挺、鱼雷发射管4具、深水炸弹12枚。美国海军有“pTCI”至“pTCI2”共12艘高速猎潜艇于1940年服役。德国海军中有“MAS568”和“MAS573”等反潜快艇。英国海军的“MTBI05”等一批快艇装上了深水炸弹投掷器可执行反潜任务。美国海岸警卫队快艇不是专门设计的护航舰艇,但却证明是理想的反潜舰艇。在英国,用摩托艇对沿海运输队进行护航和对反潜海区进行巡逻是很有效的,这样可以把其他装备精良的舰艇省出来用作远洋护航舰只。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潜潜艇的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普遍装备了声纳和雷达,特别是大战末期装备自导鱼雷后,使反潜的效果增大。   二次大战初期的反潜武器仍用传统的深水炸弹,战术使用方式是用尾投式(深水炸弹投掷器和发射炮)的“过顶轰炸”方法。这种方法有不少缺点:   (1)从声纳或雷达发现敌潜艇时起,到进行“过顶轰炸”时止,这段时间较长,敌潜艇容易规避溜掉,或者驶出深弹散布椭圆区;   (2)在己舰驶到离敌潜艇距离200米以内时,是声纳的“死界”,即失去声纳与目标的接触,使“过顶轰炸”形成“瞎子摸鱼”方式,降低了命中率;   (3)由于潜艇性能提高(如航速提高、下潜深度加大、声纳性能改进等),也降低了“过顶轰炸”的效果;   (4)深弹装药量不大。实战经验证明,这种舰尾投弹方式的命中公算只有3%左右。   为了提高舰尾投弹方式的命中率,对深水炸弹做了一些改进。如:将装药量增加到800公斤TNT,并开始使用烈性炸药;改善了液压引信,并在1941年开始使用感应引信;外形改成带稳定器的水滴形,使下沉速度提高到每秒11米等。采取上述措施后,使攻潜的命中公算有所提高,但还达不到成倍、几倍、十几倍提高的目的,必须寻求新的攻潜方法。   为了克服舰尾投弹的缺点,人们很自然地想到采用舰首发射方式。专家们建议设计一种像迫击炮那样的发射器。这种发射器有45°的固定仰角,能用机械使其向垂面两侧倾斜约20°,以防舰船左右摇摆;每座有6个发射管,要能同时发射,使深水炸弹落水时形成环形散布,并以高速度垂直落向目标。这种发射器安装在首部上甲板上向舰首方向发射。   1940年底,研制一种更精确的反潜武器已成为燃眉之急。曾试验过向舰首前方发射MKⅦ型深水炸弹,但要把这种410公斤重的深水炸弹发射到300米远,其发射药所产生的后座力使小型舰只的甲板构架承受不了,且不能垂直地很快下沉。   1942年英国海军发明了“刺猬”深水炸弹发射,能从舰首把24枚“刺猬”弹齐射到舰首前方约180米远。不久,美国海军也使用了自己带有陀螺仪稳定器和加大射击面的改良型“刺猬”弹发射炮。这种“刺猬”深水炸弹发射炮,命中潜艇的概卒1944年中期提高到8%,到1945年大战结束时提高到10%。“刺猬”弹装铝未混合炸药14。5公斤,水中下潜速度6。7米/秒,采用触发引信。这种发射炮的原理:“刺猬”弹不是从炮管里发射出去的,而是放在一个金属插杆之上,发射管的外壳套在插杆外面,起到与炮管相似的作用;弹体由电路控制发射,每次发射2枚弹,间隔0。1 秒,24枚弹发射后形成10米直径的环形散布,只要有一枚“刺猬”弹碰到潜艇爆炸,则引起其他23枚弹同时爆炸。   1942年2月英国海军使用这种武器成功地击沉了德国U—581号潜艇。“刺猬”弹有一个缺点,就是需要准确和集中地发射,在紧急进行反击的情况下,往往为了求快而做不到这一点。一颗没命中的“刺猬”弹对德国潜艇没有伤害,对潜艇艇员的士气也不会造成影响,反倒使护航舰艇上自己的舰员感到扫兴。在攻击中经过10至15分钟的密集射击之后,出现的却是没有命中的寂静时,是非常令人沮丧的。由于“刺猬”弹发射时后座力很大(每平方厘米约4000公斤),小型反潜舰艇不能装备这种发射炮。   1942年2月英国人研制成一种新型的舰首投掷武器——“乌贼”型深水炸弹发射器。它由一座3个迫击炮式的发射管组成,发射管的固定仰角为45°,能够向垂面两侧倾斜15°,以防舰艇左右摇摆。“乌贼”弹落下时呈三角形散布。这种武器是与144Q测深声纳联合使用,引信的定时装置在临发射之前装定,使“乌贼”弹在预定深度上爆炸。“乌贼”弹每个重172公斤,装铝末混合炸药45。4公斤,长175厘米。“乌贼”型发射器及其补充弹药占去了很大重量和空间,因此在“堡”级轻护卫舰上只能装一座,在“湖”级上能装两座。   1944年8月,英国海军第二护航大队的“基林海湖”号使用“乌贼”弹第一次击沉了德国U—736号潜艇。   1942年美国海军研制成舰首发射的“捕鼠器”型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炮,一次能发射4~8个火箭式深水炸弹。这种发射炮的特点是发射时几乎没有后座力,因此在小型反潜舰艇上也能使用,并且每个弹的尺寸和重量比“刺猬”弹大。火箭式深水炸弹武器系统由火箭式深水炸弹、输弹机、发射装置、电力瞄准传动装置、火控系统、声纳等组成。该武器系统的攻潜过程如下:      (1)发现目标、计算射击诸元   由舰壳声纳发现目标后,报告指挥部位,由联合操控台指示各战位做好战斗准备。输弹机向发射装置装弹完毕。当声纳跟踪敌潜艇后,不断将目标的方位、距离、运动要素等参数送往中心计算机部位,并使目标在操控台上显示。同时,己舰的运动要素、气象、海情等参数均送入计算机。中心计算机部位经过分析计算后,即将对目标的瞄准、跟踪参数等诸元输送给电力瞄准传动装置和联合控制台。   (2)跟踪、瞄准目标   当电力瞄准传动装置接到对目标的跟踪、瞄准信号后,即将信号放大,并分别控制高低、方向执行电动机,带动发射装置进行俯仰、旋回运动,跟踪、瞄准目标。   (3)调定引信参数   根据声纳测得目标的深度、位置和计算结果,将引信调到预定的爆炸深度。   (4)发射   当发射装置跟踪、瞄准目标并输入提前量后,操纵台射击电路自动闭 合,或由指挥员按下射击电钮,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接通每一发火箭式深水炸弹的发射电路,使火箭发动机点火。于是,各枚火箭式深水炸弹依次发射出去。   (5)溅落、下潜、起爆   火箭式深水炸弹飞行到预定距离时,即在海面溅落,其各发弹的落点形成一个散布椭圆,此椭圆覆盖在深水炸弹与潜艇相遇点的上方。深水炸弹入水后,垂直下潜到预定深度与目标相遇,引信按预定条件起爆。当有一枚深水炸弹爆炸时,其余的深水炸弹跟着起爆,将位于椭圆柱体内的敌潜艇击毁。   火箭式深水炸弹一般由战斗部、火箭发动机、稳定器3大部分组成。战斗部由壳体、装药、引信、压盖等部件组成,用来摧毁目标。火箭发动机用固体燃料,提供推力,由中间底、燃烧室、发射药柱、点火器、传火药盒、前挡药板、后挡药板、喷嘴体等零部件组成。稳定器是一个薄钢板焊接件,其作用是用来保持深水炸弹在空中和水中运动的稳定性,以减少其落点散布和水中散布。   1942年,美国海军开始研制一种与声纳一道使用的空投音响自导鱼雷,为了保密,这种鱼雷的公开名称是MK24水雷,但使用部门把它叫“漫游的安妮”或“菲德”。其音响装置位于272公斤鱼雷的圆锥形头部,它能控制鱼雷的舵,将鱼雷导向发出噪声的潜艇目标。音响自导头的作用距离可达1400米,1943年投入使用。当潜艇刚刚下潜时,或潜艇以最大水下 航速骤然改变航向以尽可能远离其下潜位置时,用音响自导鱼雷攻潜的效果最好。“菲德”鱼雷与声纳浮标一道使用不太成功。因为潜艇采用“静默航行”(即最低噪声航行)时,声纳浮标难收到噪声信号。1943年5月14日,美国海军反潜飞机空投“菲德”鱼雷击沉德国U—266号和U—657号潜艇。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电子技术发展很快,观察用的雷达、声纳不仅性能有较大提高,种类也成倍增加。各种反潜舰艇都普遍装备了雷达和声纳,特别是回音(主动)声纳装备反潜舰艇后,真是“如虎添翼”,使反潜的效果大为提高。这种回音(主动)声纳能主动发射超声波,碰到潜艇后反射回来,由声纳接受回波信号来测定潜艇的方位、距离和深度等参数。这样发射的深水炸弹就能提高命中的概率,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除了舰壳声纳外,还研制成了反潜飞机用的声纳浮标,反潜直升机用的吊放声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潜艇特别是核潜艇的作战性能大增,使潜艇不仅成为海上作战力量,而且还成为具有威慑作用的战略力量。为了增加猎潜艇的反潜能力,需要在猎潜艇上装备更多的反潜武器和反潜设备,为此,猎潜艇的排水量有所增加。战后,前苏联主要发展了“波蒂”级、“毒蜘蛛”级、“蜘蛛”级,“格里莎”级4类猎潜艇。其中,格里莎级猎潜艇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猎潜艇,分别由前苏联卡梅什布伦船厂和哈巴罗夫斯克船厂建造,共造46艘。其标准排水量950吨,满载排水量1200吨,艇长72米,宽10米,吃水3。7米,航速30节,编制人数80人。舰上配有1座双联装SA-N-4舰对空导弹发射架,带弹20枚,1座57毫米双联装全自动高炮,1座30毫米6管自动速射炮,2座RBU6000型12管反潜火箭发射器,2座双联装553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对空、对海、导弹制导、导航、炮瞄等多种雷达。美国海军猎潜艇数量不多,大多数猎潜任务由其他舰艇代替,但其仅有的猎潜艇的性能却十分突出,特别是“高点”号猎潜艇。该艇采用水翼艇型,艇体由铝合金制造,在艇底装有全浸式自控双水翼,满载排水量120吨,最高航速达50节,装备有鱼雷发射管4具,能发射反潜鱼雷。另外还装备有1门双联装40火炮。这种猎潜艇,不仅航速高,而且具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在2米高的波浪上平稳前进。   此外,一些国家还计划在猎潜艇上设计飞行平台,以携带反潜直升机,从而增大猎潜艇的搜索范围,增强猎潜艇的反潜能力。 我国猎潜舰为6XX、7XX猎潜艇,舰名以“县”命名 。

热心网友

找潜艇,并打

热心网友

说实话我长这么大从来没听过这东西,反潜驱逐舰倒是有。

热心网友

专门用于攻打潜艇的.

热心网友

捕潜艇用的呗

热心网友

发现潜艇消灭潜艇

热心网友

  现代猎潜艇已经发展成为以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小型水面舰只,主要用于近海(200海里以内)搜索和攻击潜艇。它的“猎物”主要是常规潜艇,它也能与窜犯到近海内的敌核潜艇展开海上较量。它既能单独搜索和攻击敌潜艇,也能与其他兵力协同去围歼来犯的敌潜艇。具体来说,现代猎潜艇能担负如下6大任务。   1。担任海军基地所属海域内对敌潜艇的防御,搜索和攻击敌人的潜艇。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前苏联的一支猎潜艇部队,与其他舰艇协同配合,战斗在芬兰湾的海面上,歼灭了大批德国的潜艇、快艇和飞机,终于在海上保卫了列宁格勒,粉碎了德国人从芬兰湾攻陷列宁格勒的企图。   2。担任水面舰艇和运输船舶的护航、防潜警戒和对空防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的猎潜艇部队经常为驱逐舰、炮舰、运输船等护航。在护航中,经常碰到企图攻击被护送的舰艇和运输船的德国潜艇、飞机和快艇,猎潜艇进行了有力的还击,击沉(或击落)了多艘舰艇和飞机,安全地护送舰艇和运输船舶到达目的地。   3。担任近距离巡逻。   4。袭击敌中、小型水面舰艇。   5。护送和迎接己方潜艇进出港口、基地。   6。在布雷舰艇缺乏的情况下实施布雷。   现代猎潜艇满载排水量在500吨以下,航速24~38节(水翼猎潜艇可达50节以上),续航力700~3000海里,自给力3~10昼夜,在3~5级海况下能有效使用武器,5~8级海况下能安全航行。装备有反潜自导鱼雷发射管4~12具,多管火箭深水炸弹发射装置2~4座,20~76毫米舰炮1~6座,以及电子对抗系统和舰艇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等。探测系统有性能优良的小型舰壳声纳或拖曳式声纳和雷达等。主动力装置采用柴油机或燃气轮机。航速较高,机动灵活,搜索和攻击潜艇的能力较强,但适航性较差,防护力较弱,续航力和自给力较小,适于在近海与其他兵力协同,以编队形式与潜艇作战。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既有专门的反潜航空母舰、反潜驱逐舰、反潜护卫舰、反潜航空兵,其他水面舰艇也都担负一定的反潜任务,为什么还要专门建造小型的猎潜艇呢?   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看完我们下列介绍的猎潜艇的特点,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猎潜艇共有以下几大特点:   1。体积小、机动灵活      我们知道,驱逐舰和护卫舰既能攻击潜艇,同时也是潜艇攻击的目标。在相互较量中,谁的性能好、武器强,战术使用合理,谁就有可能取胜。所以,驱逐舰和护卫舰与敌潜艇遭遇时,可能战胜潜艇,把潜艇“吃”掉,但也可能反过来被敌潜艇“吃”掉,而猎潜艇则不然。它体积小、吃水浅,机动灵活,不能构成潜艇上的导弹和鱼雷攻击的目标。即使潜艇用导弹和鱼雷攻击猎潜艇,由于命中率很低,弄不好攻击不成,反而给猎潜艇造成良好战机,被猎潜艇消灭掉。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潜艇碰上了猎潜艇,只有赶快躲避逃跑,否则被一群猎潜艇发现并围攻,就很难脱身,有被消灭的危险。   2。具有较强的攻潜能力   别看猎潜艇的吨位小,它装备的反潜兵器还是比较强的。它装有性能较好的声纳,能对潜艇进行严密的搜索,及时发现潜艇,特别是以编队对常规潜艇进行搜索,效果更佳;猎潜艇上装有威力大、命中率高的反潜鱼雷,装有较多的反潜火箭、深水炸弹及其发射装置,能单独对敌潜艇进行猛烈而连续的攻击。此外,猎潜艇还能与航空兵、其他水面舰艇和潜艇。海岸声纳站协同对敌潜艇实施搜索和攻击。   3。能担负多种战斗任务   猎潜艇装有比较完善的航海观察通讯设备:在武器装备方面,除装有较多的反潜兵器外,还装有小口径自动炮,大型猎潜艇还装有舰对空导弹发射架;此外还能装载一定数量的水雷等。除能担任搜索和攻击敌方潜艇任务外,还可以担负防潜警戒、护送和迎接潜艇、巡逻、袭击小型水面舰艇和布雷等任务。   4。造价低、建造周期短   猎潜艇的造价低,只有驱逐艇造价的1/10左右。建造周期短,便于战时大量生产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我们知道,进行反潜战,需要动用大量的各种反潜兵力,消耗巨额的物资,战争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即使是海军强国,单靠一些大中型的水面舰艇和航空兵来进行反潜战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建造大批小型猎潜艇参与近海的反潜战,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然而猎潜艇的吨位较小,只能装小型声纳,其回音工作距离比较小,一般只能在5~20链左右,甚至更小些,对搜索和攻潜受到一定限制。其次由于适航性也较差,超过4~5级海况,就很难出海执行战斗任务。另外猎潜艇的航速不高、跑得也不很远,对付核潜艇受到一定限制。   20世纪50年代以来,猎潜艇进入现代化阶段,以自导鱼雷为主要反潜武器;装备有性能优良的舰壳声纳、拖曳声纳和指挥控制全自动化系统;采用轻型大功率柴油机一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或全燃动力装置,最大航速40~60节;船体多采用铝合金材料,在船形上运用水翼技术,其机动性、适航性、搜潜和攻潜能力大为提高。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论坛)。

热心网友

当然有拉,3大舰队都有

热心网友

猎潜艇通俗地说,就是猎杀潜艇的水面舰艇。它主要依靠自身携带的声纳系统,探测并发现敌人潜艇,并用深水炸弹、鱼雷等武器进行攻击。中国当然有猎潜艇。1974年1月,中国和南越在西沙进行了一场海战,当时中国最早投入进去的军舰,就是两艘猎潜艇和两艘扫雷艇。哈哈,没想到吧。

热心网友

猎潜艇 以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小型水面战斗舰艇。主要用于在近海搜索和攻击潜艇,以及巡逻、警戒、护航和布雷等。猎潜艇的满载排水量在500吨以下,航速24~38节(水翼猎潜艇可达50节以上),续航力700~3000海里,自给力3~10昼夜,在3~5级海况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5~8级海况下能安全航行。现代猎潜艇装有性能良好的声呐、雷达,反潜鱼雷发射管4~12个,多管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装置2~4座,20~76毫米舰炮1~6座,以及电子对抗系统和舰艇指挥自动化系统等,有的还装有舰空导弹。猎潜艇航速较高,机动灵活,搜索和攻击潜艇的能力较强,但适航性较差,续航力和自给力较小,防护力较弱,适于在近海以编队形式与潜艇作战。猎潜艇的发展趋势是:提高航速和适航性,增强搜索潜艇的能力和反潜武器的威力,更多地建造全浸式自控双水翼猎潜艇,发展喷水推进系统,进一步应用气垫技术,普遍装备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图为我国南海舰队的猎潜艇部队。

热心网友

猎潜艇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它最重要的任务是:发现潜艇、追踪潜艇并最终对其进行打击。  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及时地发现潜艇、判断出潜艇的型号和位置、准确跟踪潜艇的行踪,是最后对潜艇实施打击的基础。当然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