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和L-15都是高教机,它们的作用有什么差异?这种竞争合理吗?他们都是高级教练机,都是近期由中航二集团开发出来的产品,难道它们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异吗?如果用途相差不大,值得这样浪费钱吗?

热心网友

“山鹰”主要有两大亮点,即良好的启动平台和先进的综合航电。“山鹰”新型高级教练机采用了高升阻比双三角翼气动布局,具有良好的起降性能和中低空亚跨音速性能。  “山鹰”的动力装置是由中国空海军主要动力供应商贵州黎阳公司提供,配装一台较为先进的WPl3F(C)涡轮喷气航空发动机;“山鹰”还选用先进的功能系统,配备了常规机械液压式操纵、前三点式起落、整体圆弧风挡、穿盖弹射救生、重力压力加油,并装有可拆卸的类比空中加油插头,能完成空中授油等训练科目。  此外,“山鹰”还运用国内先进并已成熟的综合航电系统,以综合显示控制系统为核心,采用双余度技术,综合了显示控制管理、大气资料电脑、脉冲多普勒雷达、惯导/GPS导航,武器外挂管理系统及任务电脑等先进设备,最终联接成的一个综合航空电子系统,可与第三代战斗机较好地衔接。  据了解,“山鹰”的动力装置和机载设备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山鹰”新型高级教练机能满足第三代战斗机对飞行员所提出的训练需求,实现“初级训练──基础训练──高级训练”的系列配置,达到上接第三代战机,下联第二代飞机的要求,可承担歼7、歼8等国产战斗机的改型改装训练和战术训练要求,同时兼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具备了改装为侦察机、电子干扰机、轻型攻击机等军用飞机的发展潜力。 先看看空军的教练体制,我军教练机可以分为:    初级教练机,如初教五、初教六。对飞行员进行初筛;训练起降等基础科目。    中级教练机,早期我军的中级教练机长期由歼教五担当,现在是教练八,即K8中级教练机。教练八是一款很成功的中级教练机。中级教练机完成基本的编队飞行训练,初步的战术飞行训练。    先说同型教练机,即作战飞机的双座型,如歼教7,Su-27双座型。同型教练机是为改装战斗机所作的训练。    在山鹰之前,我军的高级教练机一直是空白,这是因为之前我军三代机较少,飞行员培训体制为初教六--教练八(或歼教五)--歼教七的飞行训练体制。歼教七可以培训适应歼七、歼八的飞行员。但是这一现状在我军引进Su27,Su30之后就显得不适应了。经过歼教七训练的飞行员直接上Su27的双座型,一是大大延长了训练适应时间,增加成本,二是占用为数不多的苏式战机资源。    随着我军三代机的大量增加,我们迫切需要一款能够优秀的高级教练机。山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山鹰既可承担歼七、歼八的改装训练,同时由于山鹰的操作品质接近三代机,所以也能很好衔接三代机的改装飞行。    再说L-15。当15横空出世时,多少军迷为之欢呼雀跃。她代表的是我们高级教练机的方向,但是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距离装备还有较长的时间。    另外,15是全面使用电传操纵系统,不知道是否适合为歼八培训呢?这是否就代表在一定程度上15与山鹰是相互补充的呢。   飞行员经过航校初教六、教练八的培训,基本符合一名空军飞行员的标准,进入空军分流培训基地,飞L-15,根据飞行表现,分流出运输机、轰炸机飞行员。    第三步,进入战斗部队(前线基地),再飞1~2年的歼15(L15同型战斗机),这样有三个好处:(1)飞行员过渡比较快,飞行员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去适应国土防空、巡逻等战术科目。其实根据L15公开的技术指标,替代歼七承担国土防空的重任是可行的;(2)由于L15作为教练机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降低使用费用的因素,因此,这样有利于降低空军日常费用;(3)增加L15采购量,降低单价。   经过这样的锻炼的飞行员基本上是一名成熟的飞行员了,然后再改飞10、11、JH-7等,就会得心应手了。以一个歼击机师为例,下辖一个15教导团,两个10团,抽调10号团的老飞行员到15教导团进行传帮带,有利于新手快速成长。。

热心网友

不是重复建设。

热心网友

这是引入竞争机制,不是重复建设。

热心网友

中国人本来就是这样重复建设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