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凡人进化的 既然极乐世界脱离六道轮回 那么在佛之前谁定的六道轮回?

热心网友

若想知轮回,请看此页

热心网友

呵呵,善男子善女人,莫失今日谈法之心,悟后起修,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轮回不假,精进!

热心网友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回答者:秦少龙 级别:学长 (2005-11-20 11:52:11) 评论一下,不算回答。“朝熙路客学长啊,您“中招”了。居然说出“按照佛教的理论,当然是先有六道轮回,后有佛”。释迦牟尼之前就没有佛吗?佛前有佛,身后有身。什么叫“无始”?什么叫“古佛”?您和楼主不是同样陷入寻找“第一因”的执着了吗?这本来就属于《圆觉经》上说的“以轮回心,生轮回见”的范畴,和十四无记的问题也差不多。轻声细语学长啊,您说“六道轮回是众生自己造”属于“作者见”~其实也是《金刚经》中破斥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范畴啊。请注意,佛在开示因缘法中,处处指示,虽有轮回之相,实无“作者及受者”啊!否则,您讲的这个轮回就同于印度教(婆罗门教)讲的那个以“灵魂”为主体的轮回,不是佛教讲的因缘法。 ”秦少龙 大德 拜谒了(?d六道???D)

热心网友

如此深刻!

热心网友

评论一下,不算回答。朝熙路客学长啊,您“中招”了。居然说出“按照佛教的理论,当然是先有六道轮回,后有佛”。释迦牟尼之前就没有佛吗?佛前有佛,身后有身。什么叫“无始”?什么叫“古佛”?您和楼主不是同样陷入寻找“第一因”的执着了吗?这本来就属于《圆觉经》上说的“以轮回心,生轮回见”的范畴,和十四无记的问题也差不多。轻声细语学长啊,您说“六道轮回是众生自己造”属于“作者见”~其实也是《金刚经》中破斥的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的范畴啊。请注意,佛在开示因缘法中,处处指示,虽有轮回之相,实无“作者及受者”啊!否则,您讲的这个轮回就同于印度教(婆罗门教)讲的那个以“灵魂”为主体的轮回,不是佛教讲的因缘法。对朝熙路客补充说明的答复:首先我未曾立先后。而您说六道轮回在前,是不是等于立个“第一佛”(最始成佛者)的概念呢?你看佛教里面有这种概念吗?过去诸佛传佛法,佛法又成就未来诸佛,佛法相因。如果你立“第一佛”,实际和第一因的执著不是如出一辙吗?和十四无记中的那些问题不是也没有本质区别,而都属于众生的妄见,无可置答,因为答是答否都会落于“边见”。请仔细体会佛法的“八不中道”。

热心网友

按照佛教的理论,当然是先有六道轮回,后有佛。这是毫无疑义的。因为释迦牟尼佛是通过实现涅磐,脱离六道轮回的。至于是谁在佛之前定了六道轮回的问题,这涉及到佛教对世界的认识,即佛教的世界观问题。这要分几个层面说:首先、佛教主张无神论,并不承认世界神创说。因此在佛教经典中既没有出现释迦牟尼佛创世的说法,也没有出现一个比释迦牟尼佛更有法力的创世之神。其次、佛教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佛教的“色空理论”反映了这个观点。佛教认为,这个世界包括了人的肉体和自然界,它是有形的,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并且是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这就被称为“色”的概念。那么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释迦牟尼佛回答说是由四大因素构成的。四大因素为“地、水、火、风”。四大因素由于因缘构成万物,又因为因缘复归和还原于四大因素。这种还原和复归被称为“空”。第三、问题的答案是,佛教认为四大因素所构成世界的各种形态,是由于“因缘”的关系。同样,各种形态的东西之间关系的变化也是由于因缘的关系。那么六道轮回也是由于因缘的关系。根据秦少龙学友提出的问题所做的补充。第一、佛教经典文献中没有否认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顿悟的事迹。而释迦牟尼佛是通过顿悟而成佛。在此之前,轮回的观念早已存在。至少释迦牟尼佛修行的主要动力之一是为了出离轮回,从此不再受轮回之苦。因此轮回在前,佛在后。第二、从轮回的观念发展过程来看,开始是提出五道轮回,后来才加上了饿鬼道。但饿鬼早已存在于地狱观念之中。只不过是后来的精确分别而已。并不能支持佛在前而六道轮回在后的看法。第三、也是关键的。佛教教义中的时间概念虽然是足够的长,但从未申明有一个无始无终的概念。相反佛教中有“劫”的观念。总的来看,根据佛教理论,六道轮回在前的看法是立得住的。还得说一点。六道轮回在佛教看来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众生无法避免的。但没有人说这会是“第一佛”。我的回答中轮回是轮回,佛是佛,我觉得没有说不清楚。最后我的看法是,最好的办法是体会佛教原文的意思,不是用自己的理解去“剪裁”经典内容。